王艷秋 高陽 張曼 李德華
纖維軟骨的結構特點為基質內含有90%以上的Ⅰ型膠原和少量Ⅱ型膠原,軟骨細胞較小而少,這是與透明軟骨的主要區別[1]。纖維軟骨主要位于椎間盤的纖維環和膝關節的半月板等,結構和功能非常重要,其損傷破裂和退行性變都會引起嚴重的臨床癥狀,組織工程學的修復和再生治療為此提供了新思路。
人真皮成纖維細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是結締組織的主要細胞成分,能合成和分泌大量的Ⅰ型膠原和基質成分。致密的真皮層hDFs儲備豐富,可以通過簡單的活檢手術取材,細胞增殖能力強,自體取材不涉及倫理學問題,是構建組織工程纖維軟骨的首選種子細胞[2]。
研究表明生長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是目前誘導成體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軟骨細胞的最有效生長因子[3]。因此,探討應用GDF-5誘導hDFs分化為軟骨樣細胞意義重大。本實驗擬應用GDF-5誘導hDFs向軟骨樣細胞分化,并從形態、基因和蛋白表達水平進行檢測,探討hDFs作為組織工程纖維軟骨的種子細胞的可行性,為進一步構建組織工程纖維軟骨提供種子細胞相關數據。
1.1 組織來源 人真皮組織來自5例行除皺術的健康成年女性患者,年齡30~45歲,無傳染病和內分泌疾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實驗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主要試劑 L-DMEM、MTT、DMSO(Gibco);Ⅰ型膠原酶、L-脯氨酸、抗壞血酸、地塞米松、胰島素、甲苯胺藍(Sigma);GDF-5(PeproTeeh Inc);兔多抗Ⅰ、Ⅱ型膠原抗體、SABC試劑盒(博士德生物試劑公司)。
1.3 hDFs的分離與培養 取成人除皺術后的皮膚組織,消毒,PBS漂洗,剪成0.5~1 mm3的小塊,Ⅰ型膠原酶室溫消化3 h,200目篩網過濾并收集消化液,1000 r/min離心5 min,棄上清液。用L-DMEM液混懸,37℃、5%CO2飽和濕度條件下培養。每3 d換液,達90%融合時傳代培養。
1.4 hDFs的增殖活性檢測 取P3、P6、P10的hDFs,胰酶消化,以1×104/ml的細胞懸液接種于96孔板,培養24 h后,于7 d內的每24 h取出一板,每孔加入20 μl MTT(5 mg/ml),37℃孵育 4 h,吸棄培養液,每孔加 DMSO 150 μl,震蕩 10 min,用酶聯免疫儀(Bio-Rad Model 680;美國)選擇570nm波長測定各孔的光吸收值(OD值)。
1.5 檢測Ⅰ型膠原的表達 取P3的細胞行細胞爬片,達90%融合時,4%多聚甲醛固定,0.1%Triton-100孵育,3%H2O2室溫孵育,5%BSA封閉,兔多抗Ⅰ型膠原(1:200),4℃孵育過夜,滴加山羊抗兔的二抗37℃孵育30 min。滴加SABC試劑,DAB顯色,蘇木素復染,光鏡觀察。結果判定:細胞胞漿內可見不同程度的棕黃色顆粒為陽性表達。
1.6 誘導hDFs分化為軟骨樣細胞 取P3的hDFs,胰酶消化,以5×105/孔的細胞懸液接種于六孔板,細胞達90%融合時更換成軟骨誘導培養液:含10%FBS的H-DMEM、100ng/ml GDF-5、10-7mol/L 地塞米松、37.5 mg/L 抗壞血酸、1 μmol/L胰島素,37℃、5%CO2、飽和濕度條件下培養,每3 d換液,相差顯微鏡觀察。
1.7 檢測Ⅱ型膠原的表達 取誘導28 d的細胞爬片,4%多聚甲醛固定,3%H2O2室溫孵育,5%BSA封閉后加入兔多抗Ⅱ型膠原(1:200),4℃過夜。滴加山羊抗兔的二抗37℃孵育30 min。滴加SABC試劑,DAB顯色,蘇木素復染,光鏡下觀察。結果判定:細胞胞漿內可見不同程度的棕黃色顆粒為陽性表達。
1.8 甲苯胺藍染色檢測GAG 取誘導28 d細胞爬片,PBS漂洗2 min,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自來水沖洗15 min,蒸餾水洗5 min,加1%甲苯胺藍2 h,95%乙醇去除多余染液。干燥后,中性樹膠封片,光學顯微鏡下觀察。
1.9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SPSS 13.0軟件,采用One-way ANOVA進行數據分析。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1 hDFs的形態學觀察 原代培養的hDFs于接種24 h就有少量細胞貼壁,細胞呈梭形或紡錘形。3 d后細胞逐漸增多緊密排列。10 d左右細胞達到90%融合(圖1)。傳代細胞增殖明顯,3~5 d即達90%融合。P10以后,增殖速度仍未減慢。

圖1 原代培養10 d的hDFs(相差顯微鏡×100)
2.2 hDFs的生長曲線 MTT結果表明傳代培養的hDFs在1~2 d為潛伏期,增殖較慢;2~4 d為對數生長期,細胞增殖加快并逐漸融合;于第4 d進入生長平臺期并達峰值。P3,P6,P10的細胞生長曲線均呈“S”形(圖2)。數據分析表明3種不同代數的hDFs在相同時間的OD值沒有明顯差異(P>0.05),說明傳至第10代的hDFs仍能快速生長,增殖活性并未下降。

圖2 傳代hDFs的生長曲線
2.3 Ⅰ型膠原免疫細胞化學檢測結果 P3的hDFs行免疫細胞化學染色,可見大部分細胞胞核染成藍色,胞漿呈棕黃色陽性表達,表明原代培養的細胞能分泌Ⅰ型膠原,具備成纖維細胞的特性(圖3)。

圖3 hDFsⅠ型膠原免疫細胞化學染色(×100)
2.4 成軟骨誘導后細胞的形態學觀察 hDFs在GDF-5的誘導下細胞形態明顯改變,10 d時細胞由長梭形逐漸變為多角形,21 d時細胞開始變圓或卵圓形并呈聚集樣生長,形成類軟骨樣結節(圖4)。

圖4 誘導21 d的細胞(×100)
2.5 Ⅱ型膠原免疫細胞化學檢測結果 GDF-5誘導28 d的細胞行Ⅱ型膠原免疫細胞化學染色,可見大部分細胞核藍染,胞漿呈棕黃色陽性表達,表明GDF-5誘導后的細胞具備分泌Ⅱ型膠原的功能,符合軟骨細胞分泌Ⅱ型膠原的特性(圖5)。
2.6 甲苯胺藍染色檢測GAG 經GDF-5誘導28 d細胞行甲苯胺藍染色,可見大部分細胞被染成藍色,說明誘導后的細胞可以分泌軟骨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GAG,具備軟骨樣細胞的特性和功能(圖6)。

圖5 Ⅱ型膠原免疫細胞化學染色(×100)

圖6 甲苯胺藍染色(×100)
種子細胞是組織工程學的第一要素,自體軟骨細胞來源及體外擴增受限,無法廣泛應用于臨床[4]。hDFs是結締組織的主要細胞成分,通過有絲分裂大量增殖,并合成和分泌大量的膠原纖維和基質成分,參與人體創口的修復工作。它合成的前膠原蛋白分子經內切酶作用,聚合和重排,可形成具有64nm周期橫紋的膠原原纖維,膠原原纖維經互相粘合形成Ⅰ型膠原纖維。hDFs可以通過簡單的活檢手術取材,并且致密的真皮層hDFs儲備豐富,分離、培養方法簡單而且細胞增殖能力強,可以自體取材不涉及倫理學問題,容易增殖[5]。因此,hDFs具有作為種子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本實驗應用Ⅰ型膠原酶消化法原代培養hDFs,細胞呈長梭形,渦輪狀緊密排列。傳代細胞生長形態均一,P10代以后的細胞仍具有很強的增殖能力。hDFs可以分泌Ⅰ型膠原蛋白,這在本實驗中也得到了證實,經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有棕黃色的陽性表達,說明本實驗原代分離培養的細胞符合成纖維細胞的特性,屬于hDFs。
探討應用GDF-5將hDFs誘導分化為具有功能性的軟骨樣細胞是本研究的重點。GDF-5是TGF-β超家族中的一員,它可促進早期軟骨和關節形成,是目前誘導成體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軟骨細胞的最有效生長因子[6]。因此本研究配制的軟骨誘導液是含GDF-5的高糖DMEM等混合物。本實驗GDF-5的濃度依報道[3]選用100ng/ml,其中誘導培養液中含有胰島素可促進體外培養細胞存活、有絲分裂、糖原合成;丙酮酸鈉是細胞培養中的替代碳源;BSA和脯氨酸作為細胞的營養成分,可促進細胞合成膠原;谷胺酰胺可補充必需氨基酸;維生素C是抗氧化劑,可抑制或減少細胞調亡[7]。
應用軟骨誘導液培養后,hDFs由長梭形逐漸變為類圓形,并在某些區域聚集生長,形成軟骨樣結節,表明誘導后的細胞具備了軟骨細胞的形態特征。同時對誘導后細胞進行軟骨細胞相關指標的檢測,Ⅱ型膠原是軟骨細胞分泌的特異性蛋白[8],本研究發現誘導28 d后細胞經免疫細胞化學染色,顯示細胞胞漿呈棕黃色陽性表達,核藍染,說明經此誘導培養hDFs具備軟骨細胞分泌特異性蛋白的生物學特性。GAG是軟骨組織中含量最大的蛋白聚糖[9],是軟骨細胞分泌的細胞外基質成分。本實驗對誘導28 d的細胞進行甲苯胺藍染色,可見大部分細胞被染成藍色,說明誘導后的細胞可以分泌GAG,具備軟骨樣細胞的特性和功能
綜上所述,本實驗從人真皮組織中成功分離培養hDFs,獲取的細胞數量多、體外增殖迅速,可分泌合成Ⅰ型膠原。在GDF-5的誘導下可分化為軟骨樣細胞,具有軟骨細胞形態,合成分泌了軟骨細胞特異性的Ⅱ型膠原蛋白和細胞外基質糖胺聚糖。因此,hDFs可以作為組織工程軟骨的種子細胞。以后的研究可以應用hDFs的已軟骨分化形式和未分化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共同作為組織工程纖維軟骨的種子細胞,為成功構建組織工程纖維軟骨找到理想的種子細胞。
[1]Ghosh P,Taylor TK.The knee joint meniscus.A fibrocartilage of some distinction.Clin Orthop,1987,224:52-63.
[2]Wong T,McGrath JA,Navsaria H.The role of fibroblasts in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on.Br J Dermatol, 2007,156:1149-1155.
[3]劉振寧,賈長青,韓長旭,等.生長分化因子-5誘導兔脂肪干細胞成軟骨細胞分化的實驗研究.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9,23:483-489.
[4]Steven B Abramson and Mukundan Attur.Developments in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osteoarthritis.Arthritis Research&Therapy,2009,11(9):227-35.
[5]French MM,Rose S,Canseco J,et al.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adult dermal fibroblasts.Ann Biomed Eng,2004,32:50-56.
[6]GANG FENG,YUQING WAN,et al.Adenovirus-mediated expression of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factor-5 promotes chondrogenesis of adipose stem cells.Growth Factors,2008,26(3):132-142.
[7]Pangborn CA,Athanasiou KA.Growth factors and fibrochondrocytes in scaffolds.J Orthop Res,2005,23:1184-1190.
[8]Olsen AK,Sondergaard BC,Byrjalsen I,et al.Anabolic and catabolic function of chondrocyte ex vivo is reflected by the metabolic processing of type II collagen.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07,15(9):335-342.
[9]Tania Rozario and Douglas W.DeSimone.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Development and Morphogenesis:A Dynamic View.Dev Biol,2010,341(1):12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