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城
處方是醫師開具給藥房的有關藥品配發的書面文件,也是醫師為患者用藥憑證的醫療文書,處方書寫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直接反映出了臨床醫師的用藥水平,因此醫師在開具處方時必須嚴格按照衛生部發布的《處方管理辦法》[1]等相關規定認真書寫。同時在醫院等級評審管理的指標中,把處方書寫質量作為考核內容之一。為爭創三級甲等醫院的處方合格率,我院加強處方規范化管理,提高處方書寫質量。為此本院專門進行了此次處方質量審核,現將處方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匯總和分析,并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兒科、婦科、內科、眼科、耳鼻喉科的門診處方各1000張,共5000張。依據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以及《河南省處方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5000張處方的書寫規范化和合理用藥等情況進行回顧性分類統計分析。
1.2 統計學方法 調查資料以百分數描述,采用順位及構成比法進行統計分析。
所查的 5000張處方中,不合理處方 1206張(占24.12%)主要反映在處方書寫不規范,藥品適應證與診斷不符,無指征使用抗菌藥物,用法用量不當,重復給藥等方面。不合理處方分類匯總(見表1)。

表1 不合理處方分類匯總
2.1 處方前記不完整 處方前記包括醫療機構全稱,處方編號,費別,科別,年、月、日,姓名、性別、年齡、職別、住址,門診住院號、臨床診斷等。在門診處方前記中,費別,科別,臨床診斷的書寫不完整。尤其是臨床診斷缺項是一種普遍現象。2.2 處方正文中書寫錯誤
2.2.1 藥名書寫錯誤 ①藥品名相似,因字跡潦草難以區分,如“地巴唑”書寫為“他巴唑”。②藥品名寫錯別字,如“甲巰咪唑”書寫為“甲硫咪唑”。
2.2.2 濫用商品名、音譯名 如:纈沙坦膠囊(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書寫為“代文”;非洛地平緩釋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書寫為“波依定”等。這樣書寫處方給藥師調配處方帶來困難,處方藥名應以藥典規定名稱或通用名稱為主,其后括號內附加商品名。
2.2.3 劑型錯誤 如:阿莫西林膠囊書寫時將膠囊兩字省略。
2.2.4 劑量錯誤 ①劑量單位書寫錯誤,如:“μg”書寫成“mg”者。②未注意單位劑量,經常把g、mg混淆用,這樣劑量相差千倍,極不負責任。③劑量書寫錯誤,將小兒用藥劑量書寫為成人用藥劑量。④處方中無總量或按瓶或盒計,如:阿莫西林膠囊(0.25 g×24粒)書寫成阿莫西林膠囊1盒。
2.2.5 用藥方法不明 是眼科處方中最常出現的錯誤。如:眼藥液只寫滴眼,未注明給藥次數及用量。
2.2.6 選藥不當 ①喹諾酮類藥物可使兒童骨骼軟骨細胞提前骨化,影響兒童長高,故12歲以前的兒童應盡量避免使用,但在兒科處方中有使用。②濫用抗菌藥物:許多非細菌引起的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對病毒感染抗菌藥物是無效的,只有當病毒繼發細菌感染時,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這種無指征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會引起機體菌群失調和細菌耐藥性的增加。
2.2.7 重復給藥 處方既開了阿奇霉素又開羅紅霉素,此兩種藥都為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作用機制相同,重復使用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2.2.8 醫師簽字不合格 如簽字潦草難以辨認,或涂改處方不簽名。
2.2.9 單張處方用藥超過5種 美國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當住院患者每日服用的藥物品種數從0~5種增加到6~10種時,ADR發生率也從3.5%升高至l0%,當藥物品種數上升為11~15種時,ADR發生率陡升至28.0%[2]。由此可見,超過5種藥物聯用時,不良反應發生率急劇上升。因此,醫生應將每張處方控制在5種藥物以內,這既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診療行為負責[3]。
2.3 藥劑人員簽字 發藥后或劃價后未簽字或簽字潦草不易辨清。
2.4 配伍不當
2.4.1 內服藥與外用藥開在同一張處方上,是婦科處方中最常發生錯誤。
2.4.2 藥物配伍不當如:左氧氟沙星+含鋁、鎂的制酸藥治療胃潰瘍,鋁、鎂會減少左氧氟沙星的吸收,不宜合用,如必須使用應間隔2 h以上;利君沙+乳酶生,乳酶生為活的腸鏈球菌制劑,與抗菌藥物并用,使其失活而降效,不宜合用。
3.1 對處方書寫規范化、標準化認識不足 醫院管理層對處方的規范化、標準化認識不足,是引起不合格處方的重要原因。建議院領導應承擔起責任,加強對處方的審核檢查力度,并及時向臨床醫師反饋處方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3.2 注重醫務人員的知識更新 臨床醫師可能因為患者太多,工作太忙,下班后無力也無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新的臨床知識,又由于近年來新藥上市速度較快,醫藥信息量大幅度增加,部分醫師難以全面掌握。使臨床醫師的知識面滯后于當今的醫學發展。建議醫院應加強對臨床醫師的專業知識及臨床用藥知識培訓,使醫師能夠掌握最新最全的醫藥信息。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廣大人們群眾的用藥安全。
3.3 醫務人員的醫德及責任心不強 個別醫務人員醫德不高,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會放棄合理用藥原則,給患者開最新的、最貴的、多種抗菌藥物;個別責任心不強的醫務人員,由于粗心大意處方中會寫錯別字,會忘記寫劑量單位,會寫錯藥物劑量等。建議應加強醫務人員醫德醫風再教育。
3.4 完善獎懲制度 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定期對不合格處方進行通報,也可適當與獎金掛鉤。
總之,處方書寫不規范,可能導致藥劑人員猜測發藥造成醫療事故;處方用藥的不合理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同時還會使不良反應增加。杜絕不規范處方、用藥不合理處方最根本的整改措施是醫務工作者應高度重視處方書寫質量,醫院應建立健全完善的獎懲制度,將處方質控作為提高醫療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納入到醫療質量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來,同時也要注重醫務人員專業醫療知識及醫德醫風再教育。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杜絕不規范、不合理處方的出現,才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1] 《處方管理辦法》.2007年2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第53號令.
[2] 全軍藥學專業委員會.合理用藥指南.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201.
[3] 徐琳,楊耀芳,金輝.門診不合理處方用藥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1,3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