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復印報刊資料》研究述評

2013-09-12 02:23:30蔣鴻標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廣東湛江524088
圖書館建設 2013年9期

蔣鴻標 (廣東海洋大學圖書館 廣東 湛江 524088)

1 《復印報刊資料》概述

《復印報刊資料》(以下簡稱《資料》)是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從國內報刊發表的文獻中篩選出來并按專題和學科類別重新編輯出版的二次期刊,與《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并稱為我國的“四大學術文摘”。據報道,《資料》最多時有期刊164種[1],分屬四大專題:哲學政法類、經濟管理類、教育類、文史及其他類[2]。但筆者通過中心網站統計四大專題所包含的期刊數量發現,已有12種期刊停刊,目前正在出版的僅有119種[3]。中心除了出版二次期刊外,還創辦了《情報資料工作》、《政治經濟學評論》、《創業家》等數種原發期刊,并將1995年以來轉載的文獻建立了全文數據庫。

據稱,目前《資料》擁有各學科編輯100 余人,聘請了150 余位專家組成編審隊伍,從國內公開出版的近4000種社會科學類(以下簡稱社科類)報刊中篩選出優秀論文,年轉載論文約2萬篇[4]。然而,筆者發現,在全文數據庫 “其它類刊”轉載的11000多篇文獻中,不少來源于科技類期刊,說明文獻來源并不限于社科類期刊,如《論中國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濃度控制》出自《環境保護》2000年第6期、《城市飲用水地表水源非點源污染研究》出自《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0年第4期。

《資料》從1961年創刊至今已有50個年頭,可以說它曾經為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資料》是非網絡環境下的產物,自2000年以來,高校圖書館普遍實現了網絡化,維普、中國知網、萬方等期刊全文數據庫的引進為讀者使用電子文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使其不再依賴紙本期刊,《資料》已從非網絡環境下的檢索和閱讀功能演變為網絡環境下的檢索和評價功能,從學術研究的載體變為學術評價的工具,已發生了質的變化。

2 《資料》研究現狀

2.1 《資料》研究概述

筆者以“復印報刊資料”為檢索詞,采用題名途徑,模糊匹配,在中國知網《學術文獻總庫》中進行檢索,獲得542篇文獻(檢索時間為2013年4月1日),除去不相關及一稿多投的文獻,研究《資料》的文獻實際只有89篇(見表1)。其中,2009年的16篇文獻中有15篇是關于《資料》系列期刊學術影響力的分析,同質化嚴重。研究主題可歸納為:特點與利用、功能與作用、建議、其他等(見表2)。

表1 1986—2012年《資料》研究文獻年代分布

表2 《資料》研究主題文獻分布

89篇文獻基本上都涉及《資料》特點的描述,處處充滿贊美之詞。筆者通過去同存異,共歸納其具有出如下特點:全面性(廣泛性)、系統性、學術性、公正性、權威性、實用性(方便性)、檢索性、時效性、連續性、專題性(集中性、針對性、選擇性)、新穎性(創新性)、論爭性、補充性、前沿性。《資料》這些特點的描述都是在非網絡環境下總結出來的,自圖書館實現網絡化以來,在普遍引進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情況下,《資料》的這些特點不復存在。

在上述14種特性中,除了全面性、實用性、專題性和新穎性存在不同的表述外,其余10種特性表述專一,其中全面性、系統性、學術性、公正性和權威性出現的頻率最高,但有點夸大其詞。

2.1.1 “全面性”不全面 所謂全面性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來源報刊全面,二是指相關文獻沒有遺漏。然而,首先,依靠100多名編輯(相當于一個編輯負責一種期刊相關文獻的篩選)和150多位專家(相當于一個專家負責一種期刊文獻的復審)從國內出版的近4000種社科類報刊中篩選“優秀論文”談何容易;其次,論文發表的分散性對篩選“優秀論文”更是難上加難;再次,《資料》轉載的文獻部分來源于科技類報刊,所選文獻只是一部分;最后,在所設的相關專題中,轉載文獻未能反映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如 “圖書館績效管理”、“圖書館績效考核”等課題是近年來圖書館界的研究熱點和重點,但《資料》沒有轉載一篇相關文獻。

表3 1979—2011年我國出版期刊數量對比

我國從全國科學大會召開之后的1979年至今,期刊數量增長了570%(見表3),期刊出版周期也紛紛改為旬刊、月刊、半月刊甚至周刊,論文數量更是呈幾何級數增長,而編輯人員與復審專家數量以及時間有限。非網絡環境下,期刊出版數量少、出版周期長、論文數量少,篩選“優秀論文”相對容易,但在目前出版期刊數量多(報紙數量也多)、出版周期短、論文海量的情況下篩選“優秀論文”,有如大海撈針,掛一漏萬在所難免。

2.1.2 “系統性”不系統 所謂系統性,也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資料》所設的專題各成體系,二是指各專題轉載的文獻完整,與全面性相輔相成。然而,由于所設專題專指性差,導致“在各專題之間形成了并列、交叉、包含的諸多關系”[5],加之由不同的編輯完成不同專題文獻的收集,更導致了同一文獻被不同專題期刊轉載現象的產生。而一些文獻歸類標準的不統一使得《資料》的系統性更差,如《職場江湖:如何“八面玲瓏”》(《21世紀》2009年第8期)是一篇關于應對職場技巧的文章,應歸入“政治學與社會學類刊”;《把世界當成一朵蓮花來愛》(《文苑》2009年第5期)是一篇散文,應歸入“文學與藝術類刊”,但它們都被歸入“其它類刊”。

2.1.3 “學術性”不純 學術性也稱理論性,是指轉載的文獻具有“學術”的特征,有完整的摘要,并附有參考文獻的一類文獻。事實上,一方面,《資料》轉載的文獻除了“重要論文”外,也包括“重要動態、背景資料等代表性文獻”[2],這與其標榜的“學術性”自相矛盾,也削弱了其“學術性”的地位。另一方面,《資料》除了轉載期刊論文,也轉載報紙文章,而報紙文章基本上不具有“學術性”。例如,在“其它類刊”轉載的11000多篇文獻中,《“自欺欺人”的當代版》(鄢烈山)、《不要中了憤怒的計》(王玉紅)、《中國人的三種活法》(王開林)等這些反映社會現象、人生修養、生活的文獻,屬于散文中的小品文,不但沒有學術性,而且存在嚴重的一稿多投行為。其他專題也有同樣的情況。

2.1.4 公正性和權威性有失偏頗 公正性和權威性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公正性就不會有權威性,權威性是建立在公正性之上的。一些作者將《資料》不以刊物的級別來確定選取范圍、將個別無名小卒的文獻被轉載視作“公正性”,但從《資料》的篩選原則、過程和文獻來源來看,其公正性和權威性有失偏頗。

全文轉載的篩選原則是:“內容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應用價值,含有新觀點、新材料、新方法或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反映學術研究或實際工作部門的現狀、成就及其新發展。”[2]2008年中心制定的《人文社會科學論文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及實施方案》則包含學術創新程度、論證完備程度、社會價值、難易程度和課題立項5 個指標[4]。《資料》編審隊伍主要依托于中國人民大學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力量,其次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財政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市教育學會等單位也有專家參與[2]。這說明編審隊伍主要由主辦學校各學科人員組成,校外人員并不多。《資料》篩選的過程是:全文轉載的論文先由編輯初選,再由各個專業領域的專家復選。轉載與否最后由各個領域的專家決定。

由此可見,除了課題立項(以課題論文作為轉載條件之一未免簡單化)是“硬”指標外,其他都是“軟”指標(定性評價),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且,每篇文獻只能由相應專題的一個專家復審,加上他們都是兼職的,對于由編輯擬選的轉載文獻,根本無暇顧及,因而不可能完全按照篩選原則決定取舍。社會上各種不正之風的存在,編輯和專家也難以做到獨善其身。趙丹群認為,《資料》的評價功能有其局限性,“特別是在學術評價制度不健全、評審專家的遴選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更不可能做到客觀和公正,單純依靠定性的專家評價法也無法實施更加客觀全面的評價和分析”[6]。從中心轉載自家文獻和自辦原發期刊文獻數量最多的事實(見表4和表5)可以看出,“公正性”不過是一些作者的贊美之詞,是缺乏調查和分析的。

表4 中國大學排行榜前10名與中國人民大學文獻被轉載數量對比(1995—2012年)

表5 CSSCI(2010—2011年版)圖書情報類期刊分區前10名與《情報資料工作》文獻被轉載數量對比(1995—2012年)

權威性應體現在《資料》轉載的文獻是否具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而不是《資料》本身是否被認同。在學術界,人們一般用被引頻次來衡量文獻的社會影響力,但由于《資料》是從剛出版的期刊中篩選文獻,因而其權威性不體現在被引頻次上。雖然引文統計存在一定的缺陷[7],也受到策引、自引等不良動機的影響,但其客觀性不容置疑。而《資料》采用的同行評議畢竟是一種“主觀價值判斷行為,尚有許多需要探研的問題,難免見仁見智”[4]。事實上,“選文不同程度地受到文摘員主觀意志和知識水平的影響,復印文章不等于優秀文章”[8]。下頁表6揭示了轉載文獻被引頻次與同類文獻最高被引頻次的巨大差距,說明轉載文獻僅是“見仁見智”的結果。

從一些轉載文獻的數量和質量來看,《資料》的公正性和權威性也大打折扣,如在關于“復印報刊資料”研究的89篇文獻中,《資料》轉載了50篇,占總數的56.2%。被轉載的文獻也是錯誤百出,或者正文內容存在錯誤,或者題名表達不當。例如,《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魅力新探》一文(《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999年第2期),正文所涉及的3個數據是錯誤的:《資料》“所選印的文獻源自國內公開出版發行的300種報刊上”、“據統計,我國現今公開出版發行的報紙1791種,期刊7092種”。事實上,1999年前后《資料》轉載的文獻來源于3000余種報刊,國內出版的報紙超過2000種,期刊超過7900種;《圖書館學改革條件論》一文(《江蘇圖書館學報》2000年第1期)則存在命題不成立的問題。圖書館學是一門科學,屬于抽象的理論,而改革是指改變、革除舊制度、舊事物中不合理的部分,即改革的對象是具體的事物,因而“圖書館學”與“改革”聯系不上。

對《資料》的功能、作用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由于受到非網絡環境的限制,因而研究者的表述都帶有非網絡環境的色彩。例如,杜維芝表述的功能包括:“(1)具有使專題的信息密集化、系統化的功能;(2)具有彌補報刊訂閱不全,擴大文獻信息源的功能;(3)具有獨特的檢索功能;(4)具有鑒定核心期刊的功能。”[9]戴強表述的作用包括:“(1)為高校師生撰寫學術論文提供了方便;(2)便于圖書館和資料室對各種學科的資料進行長期保存,提供使用;(3)為圖書館和資料室在服務質量上有所突破起重要作用。”[10]張鳳琴表述的作用包括:“(1)能幫助用戶收集專業報刊以外的中文專業文獻,緩解專業文獻分散與專業文獻全面、系統的需求之間的矛盾;(2)為用戶節約了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11]在利用方面,張春梅和柯碧云提出利用《資料》為“科研型用戶服務、為教學型用戶服務、為學習型用戶服務、為應用型用戶服務”[12]的觀點。梁萍則提出:“(1)根據用戶的結構及需求特點進行開發利用;(2)根據讀者的需求心理進行開發利用;(3)挖掘《資料》資源,開展信息服務;(4)立足校內,面向社會,力求資源共享。”[13]

表6 部分轉載文獻被引頻次與同類文獻最高被引頻次對比

關于《資料》的屬性,多數作者認為是“二次文獻”。所謂二次文獻,通常是指對一次文獻(原發文獻)的外部特征如題名、作者、出處等信息進行著錄,或將原文壓縮成簡介或摘要,并將其有序化的一種文獻形式,目的是為讀者獲取原文提供線索,如《全國新書目》、《全國報刊索引》、《化學文摘》等。

周曉英和余雋菡認為,《資料》“具備二次文獻的報道和檢索功能,具備三次文獻的綜合分析和權威性選取信息的功能,所以,它可以看做是介于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之間的信息產品”[2]。所謂三次文獻,通常是指對一次文獻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和評述而形成的文獻,即是對一次文獻的濃縮,強調是的結果(如綜述、述評、年鑒、百科全書等),目的是為讀者提供專題研究概況或百科知識,而《資料》是對擬轉載的文獻作綜合分析,強調的是過程,與三次文獻有本質區別。

筆者認為,《資料》轉載的每篇文獻都是已經在原發報刊上正式發表的,對擬轉載的文獻重新編輯出版屬于同一文獻的重復出版,雖然增加了作者索引,但不具有二次文獻或三次文獻的特征,而是具有論文集的特征。例如,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文獻編目論文選》、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圖書情報工作文庫》、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館館藏建設論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館學研究進展》等,收錄的文獻也是從原發期刊上篩選出來的,只不過這些論文集以圖書的形式出版,而《資料》則以期刊的形式出版罷了。所以,有些作者認為《資料》具有新穎性(創新性)的特點是沒有道理的。

2.2 《資料》研究的誤區

2.2.1 將一些文獻的參考文獻來源于《資料》作為其重要性的依據 如某作者統計表明,其校教職工在1987—1991年發表的68篇論文中,參考文獻來源于《資料》的有23篇,“表明《資料》在我校教學和科研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這是國內任何一種刊物也無法與之相比的”[14]。這種情況反映了作者學術態度的不嚴謹,一方面違反了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另一方面不尊重原發期刊,是參考文獻著錄不規范的表現。

2.2.2 與事實不符 如有作者如此描述:“《資料》的文獻來源是目前國內公開出版發行的近3000種報刊,僅全文復印已列專題的非專業報刊上的重要文獻。對專業報刊的論文,在對應的專題中除了特別重要的以外,一般不予復印,只作索引。”[15]事實上,《資料》轉載的文獻來源于專業報刊,而不是非專業報刊。又如有作者如此描述:“由于目前國內數據庫和檢索工具基本按照文獻類型集中文獻,期刊、圖書、報紙會分別集中,如中國期刊網主要收錄期刊上的學術論文,超星數字圖書館主要收錄圖書,而《復印報刊資料》在收錄期刊的基礎上還收錄報紙資料,這也是它的特點之一,使其能夠具有跨載體類型較全面地實現專業資料的集成。”[2]事實上,中國知網和超星數字圖書館收錄的文獻包括圖書全文、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報紙全文等多種類型,按文獻類型建庫,不等于只收錄某類型文獻;所謂載體,是指記錄文獻的介質材料(如紙張、膠卷、磁盤、光盤等),而不是指文獻類型。這些錯誤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對《資料》和數據庫的認識膚淺,另一方面反映了編輯水平有限。

2.2.3 數據錯誤 如《資料》“現已開設專題1000多個”[16]、《資料》“所選印的文獻源自國內公開出版發行的300種報刊”[17]。事實上,《資料》所設專題為4個,涉及學科(專業)100多個,轉載文獻來源于3000多種報刊(當時)。這些錯誤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研究的草率,另一方面反映了編輯沒有認真審閱。

2.3.4 類比上不恰當 如有作者認為:“中文報刊中的系列出版物如《專利文獻通報》、《國外科技資料館藏目錄》、《中文科技資料目錄》等遠不如《資料》出版物的體系龐大。國外的一些出版物系列,如俄羅斯的《文摘雜志》系列、英國德溫特出版公司的《世界專利索引》等,也都稍遜《資料》的龐大出版物體系。”[15]事實上,《資料》轉載的文獻主要來源于人文社會科學類報刊發表的文獻,是對一次文獻的重新編輯出版,雖然設了幾個專題,涉及100多個學科,但“不包括所有的學科”[18],因而稱不上體系龐大;《專利文獻通報》、《世界專利索引》等檢索工具是一種專業索引,與《資料》沒有可比性。而上海圖書館出版發行的《全國報刊索引》,不論是在收錄數量還是在檢索途徑上,都比任何一種索引強。

3 《資料》存在的問題

研究者對《資料》的研究還在繼續,但極少有理性聲音,更沒有看到《資料》從非網絡環境進入網絡環境后的變化,沒有意識到《資料》的出版和訂購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

(1)紙本《資料》系列專題與電子《資料》系列專題的名稱和數量不一致 前者包括:哲學政法類、經濟管理類、教育類、文史及其他類,后者包括:政治學與社會學類刊、法律類刊、哲學類刊、教育類刊、文學與藝術類刊、經濟學與經濟管理類刊、歷史類刊、文化信息類刊、其它類刊。這就使得《資料》缺乏系統性和一致性。

(2)對一稿多投的文獻也轉載 如《民族貧困山區生態環境建設的困難及對策》(吳家良)分別發表于《創造》1999年第7期和《理論研究》2000年第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特點、管理和利用芻議》(于廣鈞)分別發表于《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999年第2期、《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學刊》1999年第3期和《山東圖書館學季刊》1999年第3期。如果說這些一稿多投的文章是“優秀論文”,那么,其原發期刊是否都是優秀期刊呢。這樣做,是容忍一稿多投行為的表現,令人不齒。

(3)題名著錄不完整 如刊登在2008年1月23日《中國證券報》上的一篇文章,原題名是《心理釋壓:職場人士必備“功課”》(王冰潔),但《資料》只著錄副題名《職場人士必備“功課”》。

(4)刊名變更頻繁 如2001年改名的《青少年導刊》,2000年名稱為《青少年研究》,1998年則為《中國青少年研究》,1997年以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魏晉南北朝隋唐史》、《明清史》、《先秦秦漢史》在1994年合并為《中國古代史》等。頻繁的改名給期刊管理工作帶來諸多麻煩。

(5)停刊多 筆者從中心網站“期刊出版”導航調查發現,目前已停刊12種:《港澳特區行政與社會》、《海外法學》、《臺、港、澳經濟》、《海外管理學》、《海外貿易》、《海外財政與金融》、《環球工商》、《經濟政策信息》、《中外經貿信息》、《小學各科教與學》、《舞臺藝術》、《都市文萃》。停刊的原因也許與著作權有關,或與發行量少有關。

(6)訂價高 以2003年為例,110個分冊平裝本全年訂價是9477.2元,合訂本全年訂價為11337.30元,而《資料》全文數據庫(系列光盤)1995—2003年全套數據9800元,單年度的數據庫定向制作光盤也需2500元[19]。目前,《資料》全文數據庫1995—2012年的訂價為29萬元,接近《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30萬元的訂價。紙本《資料》的訂價也是水漲船高。

(7)侵犯作者著作權 目前,出版的期刊一般都會在版權頁上反映作者的權利。例如,《國家圖書館學刊》在版權頁上注明:本刊已被清華同方光盤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作者文章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如作者不同意被收錄,請在來稿時向本刊聲明。因此,文章的轉載是要征得原發期刊編輯部或作者同意,并支付相應的稿酬。但由于原發期刊編輯部或作者將文章被《資料》轉載看作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而對著作權也就不屑一顧了。

4 結 語

由于《資料》是非網絡環境下的產物,其功能也從過去的檢索和閱讀功能演變為現在的檢索和評價功能,獲取原文不再需要依賴《資料》;又由于《資料》的質量并不像一些作者所描述的那樣十全十美,在價格上也缺乏競爭優勢。因此,在圖書館普遍引進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情況下,《資料》的特點和作用已喪失殆盡。目前人們過分強調它的評價功能,但與SCI、EI一樣,存在諸多負面影響[20]。

從報刊中篩選已發表的文獻再重新編輯、排版、印刷、發行是對資源的重復建設,即使價值再大,也不過是一次文獻,避免不了資源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圖書館經費本來就非常有限,再花錢購買與原發期刊和數據庫重復的文獻,是缺乏理性的。中心要在網絡環境下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改變發展思路,可以利用期刊數據庫的強大功能,從多個角度分析相關主題文獻的影響力或學科發展態勢,以供讀者參考,但無需再轉載全文,更不能以專家的觀點確定所謂“優秀論文”,一切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使人們心服口服。

[1]陶新宇《.人大復印資料》及其系列數據庫的特點和功能[J].現代情報,2004(11):180-181.

[2]周曉英,余雋菡《.復印報刊資料》的核心價值和社會作用[J].情報資料工作,2008(5):8-11.

[3]人大書報資料中心[EB/OL].[2013-04-28].http://ipub.zlzx.org/.

[4]“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2012年版)[EB/OL].[2013-04-28].http://www.zlzx.org/files/otherFiles/acdemic201201.pdf.

[5]劉 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功用[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3):65-67.

[6]趙丹群《.復印報刊資料》的學術評價功能[J].情報資料工作,2008(5):12-14.

[7]李玉進.引文分析存在問題的再認識[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3):60-62.

[8]趙 巖.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研究十年綜述[J].山東圖書館學季刊,2002(3):11-14.

[9]杜維芝.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功能[J].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1991(1):96-97.

[10]戴 強《.復印報刊資料》的特點和作用[J].圖書館雜志,1986(3):53-54.

[11]張鳳琴《.人大復印資料》的特點和作用[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0(4):64-66.

[12]張春梅,柯碧云.淺論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特點與開發利用[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6(3):88-91.

[13]梁 萍.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特點及開發利用[J].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2):102-105.

[14]宮 萍《.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在教學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J].丹東師專學報,1996(3):96-97.

[15]陶 煉,張春梅,柯碧云.別開生面獨樹一幟:對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6(5):52-55.

[16]趙 芳,任 紅,羅忠鳳.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情報價值[J].河北科技圖苑,1997(2):41,26.

[17]蔡蓮珍.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魅力新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999(2):40-42.

[18]楊一瓊.對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幾點看法[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2(1):67-69.

[19]趙宇宏.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專題系列刊的評估和建議[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4(2):50-51.

[20]張維平.對SCI的再認識:SCI存在的問題及其負面影響[J].圖書情報知識,2003(6):61-6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操| 亚洲人网站|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日本| 网久久综合|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婷婷综合亚洲|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日韩av在线直播|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欧美狠狠干| 欧美第二区|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黄视频网站| 欧美亚洲香蕉|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97se亚洲综合不卡|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亚洲区欧美区| 91视频国产高清|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亚洲无码不卡网|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 国产资源站|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亚洲天堂高清|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国产精品理论片|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欧美日韩资源| 日韩色图区| 97狠狠操| 欧美69视频在线| 久久国语对白|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