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江,蔡 震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沈陽 110032)
微電子工藝技術發展非常快,而其中一個主要的特征尺寸就是溝道長度。在亞微米工藝的集成電路中,往往使用摻雜的多晶硅作為柵極控制部分。這是由于多晶硅電極與半導體之間的功函數差比較小,有利于降低MOSFET的閾值電壓。同時,采用摻雜多晶硅柵來代替常用的鋁柵,能夠承受比較高的熱處理溫度,并且還可以作為離子注入時的掩模版,以實現MOSFET中所說的柵極自對準技術并且串聯電阻小,這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工作頻率和速度。而多晶硅的腐蝕結果就決定了后來的柵極寬度也就是源漏電極邊界,如圖1所示。下面對多晶腐蝕的一些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和解決。
如果最終的多晶硅柵長度太短,源區和漏區就可能穿通,如果柵長度太長,Ids將減小,從而使IC工作速度緩慢甚至不能工作[1]。

圖1 腐蝕后的摻雜多晶示意圖
在多晶硅的干法腐蝕中,可以采用含氟基或氯基的氣體進行腐蝕,若選用含氟基的氣體可以獲得很高的腐蝕速率,但多晶硅覆蓋在很薄的柵極氧化層上,如果氧化層被穿透,氧化層下面的源-漏極間的Si也將被快速刻蝕。而含氟基氣體對二氧化硅也有高的腐蝕速率,所以選用含氯基的腐蝕氣體。實際應用中我們選擇CL2和He的混合氣體作為主要腐蝕氣體,反應式如下:

產物之一的SiCL2會形成一層聚合物保護膜:

此保護膜可以保護側壁,造成各向異性腐蝕[2]。
刻蝕多晶硅通常是一個三步工藝過程,這使得在不同的刻蝕工藝中能對各向異性的刻蝕和選擇比進行優化。這三個步驟為:①是預刻蝕,用于去除自然氧化層、硬的掩蔽層(如SION)和表面污染物來獲得均勻的刻蝕(這也減少了刻蝕中作為微掩蔽層的污染物帶來的表面缺陷),主要采用能刻蝕硅含氟氣體。②是腐蝕至終點的主刻蝕。這一步用來刻蝕掉大部分的多晶硅膜,不損傷柵氧化層并獲得理想的各向異性的側壁剖面。③是過刻蝕,用于去除刻蝕殘留物和剩余多晶硅,并保證對柵氧化層的高選擇比。
我們以LAM 490作為腐蝕設備,選用CL2和He配比作為主刻蝕氣體。通過長時間的實驗及總結,對幾個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
(1)均勻性不好,中間腐蝕速率快
造成此問題的主要原因為電極間隙過大或氦氣流過低。解決方法為減小電極間隙或者增加氦氣流量,氦氣在反應中有助于擴散腐蝕劑,延長離子壽命。
(2)均勻性好,腐蝕速率過低
造成此問題的主要原因有3點,一個是功率過低,導致生成反應離子的數量很少,造成腐蝕速率過低;一個是反射功率過高,過高的反射功率導致了正向功率的損失,此時應注意檢查各種硬件是否有問題,射頻電纜是否都連接正常,有沒有燒壞,反應室內是否有電弧。再有一個就是腐蝕氣流過低,影響了反應離子數量的產生,應加大氣流量或者檢查流量計是否工作正常,計量準確。
(3)腐蝕速率高
造成此問題的主要原因除了跟上面原因相反外,有空氣或者潮氣都會使腐蝕速率加快,應注意檢測反應室的漏率及將要腐蝕的片子進行適當堅膜。
(4)多晶對氧化層的選擇比低
正常情況下,因為選用氯氣和氦氣作為反應氣體,因此對下面的柵氧化層有很高的選擇比,但在下列情況下應注意,這些會降低選擇比:功率高,毋庸置疑離子轟擊的能量太高,應注意降低功率;反應室比較臟,導致反應氣體中含有腔體內部的碳加快了氧化層的腐蝕。
(5)多晶硅腐蝕后“倒梯形”
腐蝕后多晶硅在SEM下呈現出“倒梯形”的形貌,如圖2所示。

圖2 腐蝕后的“倒梯形”形貌
這個是多晶硅腐蝕中比較常見的,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有以下3點原因:①氦氣流量過低,通常情況下氦氣與氯氣的比例應大于1.5∶1;②硅片溫度過高,導致生成的聚合物氣化,造成側向腐蝕,應注意查看水冷系統;③功率過高,過高的功率會使硅片溫度上升,減少聚合物的生成,使反應氣體能夠繼續對多晶硅的側壁進行侵蝕。
通過實驗總結分析,部分解決了在多晶硅柵電極腐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得刻蝕工序的技術人員能夠借鑒已有的一些實驗結論,減少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出現同樣問題的幾率,并在出現這樣問題的時候縮短相應的修正時間。
[1]曾瑩,嚴利人,王紀民,等.微電子制造科學原理與工程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2]劉玉嶺,檀柏梅,張楷亮,編著.微電子技術工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