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本刊記者 牟雪江
7月26日,巨輪“閩鷺號”6萬噸的液化天然氣(LNG)緩緩注入中國海油福建LNG接收站……
隨著計量儀上的數字快速閃爍,這一天成為中國海油發展史上又一個可圈可點的節點:中國海油進口LNG總量突破5000萬噸。
從0到5000萬噸,中國海油10年孜孜追求,奠定了國內LNG行業的領軍地位:
已經在廣東、福建、上海和浙江建成并投產4個LNG接收站,每年總接收能力超過1800萬噸。正在建設的珠海、天津、海南、深圳等LNG接收站今明兩年將相繼投產。屆時,中國海油年接卸LNG能力將達到3000萬噸。
形成了從天然氣勘探開發、天然氣液化、LNG貿易、LNG接收站、LNG液態分銷、輸氣管道管網、燃氣發電、LNG車船加氣、城市燃氣、LNG衛星站、LNG冷能綜合利用等完整的產業鏈。境外上游業務已拓展到澳大利亞、東南亞、俄羅斯、北美、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國內上游業務主要集中在山西、山東、內蒙古等地區,中下游業務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海南、浙江、上海等23個?。ㄖ陛犑校?0多個地級市。在沿海6省建設的天然氣管道超過3000公里;天然氣發電總裝機規模480萬千瓦,居全國之首。
在LNG技術研發方面,掌握了“天然氣液化、LNG接收站、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三大領域的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第五家擁有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的公司,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后全球第三個擁有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的國家。
厚積薄發,倍道而進。中國海油構建綠色能源全產業鏈進入加速度。
這個夏天,被媒體稱為“燒烤季”。尤其是浙江。進入7月以來,浙江頻頻發布高溫紅色預警,各地氣溫紛紛竄上40℃,屢破歷史記錄。

夕陽下,浙江LNG接收站接卸第七船LNG。
不過,如此高溫情況下,今年浙江省卻鮮有地方拉閘限電,原因何在?為了一探究竟,記者親臨其境。
答案來得簡單而直接:天然氣發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據浙江省能源局煤炭石油天然氣處處長張福平介紹:浙江省資源匱乏,95%以上的能源依賴外部調入。早在兩年前,浙江省由于電力負荷增長迅猛,成為全國最早出現電力缺口的省份。為緩解電力緊張局勢,同時出于節能減排的考慮,近兩年浙江省大力推廣天然氣發電。
張福平說:“但是由于浙江處于各類長輸管道的最末端,受資源限制,天然氣使用增長緩慢,始終處于被動局面,今年能不再拉閘限電,引進LNG對于浙江省的天然氣資源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p>
從6月下旬開始,位于寧波市北侖區穿山港畔的中國海油浙江LNG接收站進入“異?!泵β灯?。因為持續的高溫天氣,浙江省內的天然氣電廠加足了馬力發電,對天然氣的需求節節攀升。從6月下旬開始,浙江LNG項目日供氣量從平時的不足30萬立方米迅速攀升到1100萬立方米,達到了浙江省夏季高峰用氣日需求量的一半。

8月7日,記者在中國海油氣電集團浙江LNG接收站采訪。
這天寧波最高氣溫達到41.7℃,創下60年來歷史最新紀錄。
中國海油氣電集團浙江LNG項目黨委書記、總經理賈士棟告訴記者:“今年浙江LNG 項目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調峰考驗。”
浙江LNG項目于2009年12月開工建設,2012年9月成功接卸第一船LNG。項目一期處理能力為42億立方米/年,相當于2012年浙江省全年的用氣量,填補了浙江省天然氣需求的巨大缺口。
賈士棟介紹:浙江LNG接收站除承擔其正常供氣外,還承擔著管網系統其他所需的城市用戶月、日調峰和電廠用戶小時調峰,以及管道氣事故情況下的應急供氣,在下游天然氣管網急需用氣時,浙江LNG接收站可迅速啟動并提供調峰用氣。
一齊同行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寧波站的記者曹美麗告訴我們,據她的跟蹤報道,從今年冬天的低溫到夏季的高溫特殊天氣,浙江LNG接收站的應急調峰功能不僅經歷了考驗,而且以其明顯的調峰優勢,在浙江省迎峰度夏保供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綠色能源”之稱的天然氣,在世界能源產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海油受國家委托,率先啟動進口LNG試點工作。2003年12月,我國第一個進口LNG試點項目—廣東LNG項目正式開工。2004年,中國海油初步完成了在廣東、福建、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的天然氣戰略布局。
從參加中國第一個中外合資LNG 項目廣東大鵬LNG接收站建設,再到經歷第一個中國自主管理的LNG 項目福建LNG接收站的建設,再到擔綱浙江LNG項目,賈士棟說:“我很榮幸能見證并參與中國LNG 產業的發展?!?/p>
說起LNG,賈士棟如數家珍,敬重而崇尚。“高效、清潔、安全的LNG既廣泛用于天然氣發電,陶瓷業、玻璃、鋼鐵等工業方面,又用于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公交車、出租車、校車、漁船、漁政船等綠色動力方面……”
據悉,中國海油建成的莆田燃氣電廠裝機規模達到了156萬千瓦,是國內最大的天然氣發電廠。中國海油氣電集團廣東大鵬LNG公司2012年為廣東省提供約600萬噸LNG,其中60%用于10余家約8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電廠發電,800萬千瓦裝機容量約占廣東省八分之一的火電總裝機容量,為國家在廣東推行低碳省、深圳低碳市試點做出了貢獻。
以公交車為例,中國海油的LNG公交車已在廣東、福建、海南等省的多個城市行駛,作為全國PM2.5最低的珠海市就有LNG公交車800多輛,占全市公交車總量的半數以上,中國海油在珠海擁有5個加氣站,可滿足1000輛LNG公交車的運營需求。
此外,中國海油的LNG還積極投身農業、漁業、制造業等多個領域。2012年10月,氣電集團在安徽壽縣先期改造了3臺農用拖拉機,把農用拖拉機改造成LNG單燃料拖拉機。2012年11月6日,氣電集團主要承擔的全國首批20艘漁船“油改氣”一期工程全部完工,這20艘漁船擁有柴油-LNG雙動力燃料,可以為漁民節省燃料費用15%—20%,將降低各種污染物排放量80%左右。
氣電集團總經理羅偉中表示,中國海油正在打造的沿海天然氣大動脈將縱貫吉林、遼寧、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清潔能源大動脈的建設,將對調整我國沿海經濟區域能源結構、改善環境質量、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目前,中國正在穩步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節能型社會建設。其中水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關系到中國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由于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態環境文明意識,百姓對于生活的期望也越來越強烈,水資源支持下的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越來越多的理論和技術支持。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將為建設中國生態文明國家奠定科學基礎。
在浙江LNG項目廠區現場采訪,記者看到了一頂“多彩”的安全帽。帽子上貼著很多標簽。項目主管技術的副經理劉萬山說:“這些標簽可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培訓人才。”
原來,在浙江LNG項目建設中有這么一項規定,即每參加一次培訓,就要在頭頂貼一個標簽。
賈士棟在LNG接收站建設一線奮戰了13年有余。作為中國海油乃至中國LNG接收站建設的先鋒者,對于項目建設與管理,他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和見解。
“做LNG項目,要攻關和創新的是技術,而技術最需要的是由人來掌握”。
廣東大鵬LNG是中國第一座LNG接收站項目,中外合作,外方完全占據主導地位。福建LNG雖然是第一座中國海油主導建設的LNG接收站,可采用的依然是EPC總包模式,項目由外國成熟的承包商負責。
對于大型LNG接收站的建設,國際上非常流行的做法就是EPC,即工程總承包。這樣做的好處是業主省心,承包方綜合實力強,更專業,質量和工期更有保障?!暗亲盍餍械摹H上主流的方式未必適合我們?!辟Z士棟說,“LNG行業在中國是新興產業,我們不能總依靠外國人的技術,掌握LNG接收站核心技術,為國家培養LNG領域專才,我們始終有緊迫感?!?/p>
浙江LNG作為承前啟后的項目,在國內LNG行業首次采用由業主自行管理的“E+P+C”(設計+采辦+施工)模式進行工程建設。即LNG儲罐采用以國外承包商牽頭的“EPC總包”的模式,接收站區域采用由國內有經驗的工程公司完成設計并提供采購和施工服務、業主自己進行采購并進行施工管理的模式。
賈士棟說:“這一模式的采用,成為鍛煉人才的最佳途徑。”在浙江LNG項目建設中,項目人員從一開始就深層次地介入了設計、采辦和施工管理,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中國培育了一支LNG建設專業隊伍和一批LNG專業人才,掌握了LNG行業核心技術,而且為項目節約了數以億計的成本。
“拿下LNG行業核心技術!”在浙江LNG項目廠區現場采訪,聽賈士棟講如何啃下“硬骨頭”,實現國內首次LNG船自主接收;如何首創BOG回收系統,每天節省一輛奧迪車費用……每一項技術的突破,都映射出作為中國海油在LNG領域的夢想與追求。
從2008年開始,5年來,作為中國海油在LNG領域的唯一代表—氣電集團掌握了以天然氣液化技術、LNG全容儲罐技術、LNG加注技術為代表的多項國內外領先的自主技術,完成了8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在中國LNG行業率先占領了LNG產業中的技術高地。
氣電集團對天然氣液化技術的自主研發起始于第一套天然氣液化裝置—珠海天然氣液化裝置的建設。這是氣電集團第一次全方位的接觸和了解當時國人還知之甚少的天然氣液化技術。
這個來自于參觀學習波斯灣天然氣田開發的靈感,促成了氣電集團自主研發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的決心并轉化成了實際行動。氣電集團牽頭并聯合國內天然氣液化技術方面的頂尖科研院校,以及相關設備的制造廠家,歷時1年,成功研發建設的珠海天然氣液化裝置260萬噸/年的優化雙級混合冷劑循環液化工藝和丙烷預冷混合冷劑液化工藝,使氣電集團成為繼APCI、Linde、ConocoPhillips、Shell后第五家掌握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的公司,圓滿完成了中國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研究的破冰之旅。
目前,氣電集團的2個采用自主設計液化工藝包的天然氣液化項目,即將順利投產。
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的掌握僅僅是氣電集團天然氣液化技術破冰之旅的開始,在此基礎上,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發,氣電集團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浮式天然氣液化(FLNG)技術的研究,牽頭承擔多項浮式天然氣液化技術的國家課題。
FLNG的技術優勢在海上氣田的開發生產方面極為突出,國產FLNG技術和裝備可以較好地解決離岸較遠的南海海域天然氣田的開發和運輸問題,為國家在南海海域的戰略布局與主權標識提供可行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實質性的助力,FLNG將成為繼“深海981”之外中國海油為南海戰略的實施做出的另一有力貢獻。

中國第一的LNG儲罐核心技術能力、國內首套LNG儲罐設計計算軟件、國內首個大型LNG全容儲罐實體三維模型、國內首創儲罐專用HAZOP分析方法和軟件、國內首例中國自主設計的LNG儲罐工程……這是氣電集團2009年至今用4年時間取得的LNG全容儲罐技術的突破。
據賈士棟介紹:LNG儲罐是連接LNG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重要存儲設施,在LNG項目中的設備投資中占較大比重,對產業鏈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目前接收站的主流儲罐型式全容儲罐,由于國外技術壟斷而導致造價居高不下,成為LNG接收站建設降低投資成本的瓶頸之一。氣電集團成為國內首個掌握LNG儲罐核心技術的公司之后,僅單個儲罐的設計及材料費即可直接節省近億元。
媒體報道:目前由中國海油自主設計、采辦并建造的2個3萬立方米的LNG全容儲罐正在天津塘沽緊張施工,到2014年底,這個國內首例的國產LNG全容儲罐工程將為中國海油在渤海灣的整體布局中增添又一亮麗風景。
作為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中國LNG產業的領軍企業,氣電集團將LNG燃料交通工具特別是LNG燃料船舶的推廣為己任。氣電集團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依托自身作為終端用戶的市場地位,牽頭并聯合設備制造行業各領域的優勢企業,以“差異化”發展的戰略整合優勢資源、建立研發聯盟,共同倡導和推動中國交通工具的燃料改革和發動機改造。

浙江LNG工程部工程師正在檢查BOG壓縮機冷凝水是否正常。
目前,氣電集團已經擁有約30項LNG加注相關技術及設備專利,研制成功國內首個橇裝無動力LNG加注裝置、國內首套集裝箱式LNG加注裝置、國內首款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小型LNG燃料觀光游艇等多個國內領先的LNG加注產品,同時開發完成國內首個LNG 加注站規范與基礎設計的三維交互式系統,可實現LNG加注站的規范化、標準化設計,加快建站周期,加速LNG燃料交通工具的推廣。同時氣電集團領先國內同行,率先在微型移動液化裝置,柴油-LNG雙燃料發動機ECU,LNG加注躉船、移動加注船,LNG槽車、加液車,小型LNG船用加注臂,漁船LNG冷能利用等有助于LNG推廣的技術和產品的研制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切實的成果。
除此之外,氣電集團在堅持以天然氣液化、LNG接收站、清潔能源開發與利用三大領域的關鍵技術與重大裝備為核心進行攻關的基礎上,在LNG接收終端技術及設施(包括陸上及浮式)、天然氣管輸系統關鍵技術、天然氣分布式發電技術與裝備、國產燃機試驗技術、LNG冷能綜合利用、煤制氣與甲烷化技術、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等方面也取得了多項技術創新和裝備創新成果,并成功地轉化為工業化應用,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可以說,在逐批次的成果轉化應用中,氣電集團一次又一次地引領了中國LNG產業的技術發展,并正在開創中國LNG產業鏈的全新生態。
從中國海油LNG技術的發展路徑來看,“LNG屬于典型的鏈條式產業。”賈士棟說:“浙江LNG項目作為寧波LNG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在二期擴建工程中,還為后續冷能空分、汽車加氣業務創造了有利條件?!?/p>
LNG與冷能運用這兩個跨度很大的產業如何統籌規劃和協調,是中國海油發展LNG產業鏈規劃中的又一個亮點和創新。
據賈士棟介紹,LNG從-162℃到常溫,中間有將近180℃的溫差,其氣化過程中釋放的冷能通常隨海水和空氣被舍棄,不僅浪費資源,還可能引起局部海域低溫污染,而空分設備的低溫環境主要是由電力驅動機械制冷產生,電力成本約占生產成本的60%—70%,如果將LNG在氣化過程釋放的冷能借用到空分設備中生產工業氣體產品,可使空分設備節電50%—60%,還可避免冷能排放污染海洋環境。
2010年,中國海油與美國空氣化工產品公司在福建莆田合資興建了液體空分裝置,這是國內首個LNG冷能空分項目,隨后,中國海油在浙江寧波、廣東珠海的LNG冷能空分項目的可行性報告也獲通過。
賈士棟說:“如今,中國LNG進口量不斷加大,利用LNG冷能的空分設備也將成為‘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