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娟 駱文華 馬虎生 符支宏,2 唐文秀 趙博 盤波 黃仕訓
廣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為梧桐科、火桐屬(Erythropsis)植物,中國特有種,僅分布于廣西中部至南部的石灰巖地區,對研究植物區系和植物地理及親緣關系等均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野生資源量極少,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1]。
簡單序列重復區間(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是一種基于SSR的簡單重復序列區間擴增多態性分子標記[2],它結合了SSR和RAPD的優點,主要特點是操作簡單,遺傳多態性高,重復性好,耗資少,模板DNA用量少。因此,ISSR標記技術廣泛應用于植物遺傳多樣性的研究[3-6]。
目前,尚未見利用ISSR對廣西火桐進行遺傳分析的報道。為了確保ISSR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和重復性,對ISSR-PCR反應體系進行優化非常必要。本試驗利用正交設計對廣西火桐ISSR-PCR反應中的MgCl2濃度、dNTPs濃度、Taq DNA聚合酶濃度、模板DNA濃度進行系統的研究,并探討退火溫度和反應循環次數對ISSR-PCR的影響,以期建立穩定且重復性好的廣西火桐ISSR-PCR反應體系。
1.1.1 試驗材料 廣西火桐材料取自廣西植物研究所內10 株成年植株的當年生嫩葉。
1.1.2 試 劑 Buffer、MgCl2、dNTPs、Taq DNA 聚合酶等均購于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ISSR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經初步篩選將引物U835[(Ag)8YC]作為此次正交試驗的引物。
1.2.1 總DNA的提取 利用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離心柱型)(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進行DNA的提取,操作步驟參照說明。
1.2.2 ISSR-PCR反應體系的正交試驗設計與PCR擴增采用 L16(44)正交試驗設計,對 MgCl2、dNTPs、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進行4因素4水平篩選,方案如表1所示。表中共有16個處理,每個處理做2個重復,共32管,按表中的數據加樣。在Biometra TProfessional PCR儀(華粵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上進行擴增。反應體系為25μL,除表中所列因素外,每管還有1× PCR buffer。根據文獻資料[7,8],初步確定 ISSR-PCR 擴增程序為 :94℃預變性5min;94℃變性45s,50℃退火45s,72℃延伸1.5min,共35個循環;72℃最后延伸7min。擴增后的PCR產物在4℃保存。

表1 ISSR-PCR反應體系的正交試驗設計[L16(44)]
1.2.3 溫度梯度PCR 在PCR梯度擴增儀上設置最小退火溫度為45℃,最大為60℃,PCR儀自動形成8個梯度,即45℃、45.9℃、48℃、50.8℃、54.5℃、57.5℃、59.1℃、60℃每個梯度設3次重復。PCR反應體系根據正交試驗的結果而定,擴增程序除退火溫度外,其余同1.2.2。
1.2.4 循環次數的確定 設置25、30、35、40、45這5個不同循環次數,PCR反應體系和擴增程序中的退火溫度分別根據正交試驗和溫度梯度PCR試驗結果而定,其余同1.2.2。
1.2.5 ISSR-PCR產物的檢測 擴增反應結束后,10μL上樣液含1μL GelGreen核酸染料在1%瓊脂糖凝膠中電泳60min,電壓設定為120V,于生物電泳圖像分析系統(美國UVP)成像分析系統拍照記錄。
2.1.1 各因素對PCR反應影響的差異 L16(44)正交設計的試驗和PCR擴增結果,見圖1。根據電泳條帶數、亮度和背景對每個處理進行評分,并將結果計入表1中。圖1顯示第9、14和15組條帶明亮、背景清晰、數量較多。其余組合或沒有條帶,或條帶較暗、數量少,或背景模糊。因此,第9、14、15組的評分較高,第1、2、4組的評分較低。對重復處理的PCR電泳結果評分2計入表1,其結果與第1次PCR擴增結果高度一致。對16個處理評分結果進行極差分析,各因素對反應體系的影響從大到小依次為MgCl2、模板DNA、Taq DNA聚合酶、dNTPs(表2);各個因素的最佳反應水平分別為:MgCl2為第4個水平,dNTPs為第3個水平,Taq DNA聚合酶為第3個水平,模板DNA為第2個水平。最佳組合為MgCl2為2.5mmol/L,dNTPs為0.2mmol/L,Taq DNA 聚合酶為 0.06U/μL,模板 DNA為3ng/μL。但這一組合在正交表中并沒有出現,與分值較高的兩個組合(第14組和第15組)較接近。

圖1 ISSR-PCR正交試驗結果

表2 ISSR-PCR正交試驗結果極差分析
為了彌補極差分析的缺陷,用DPS 9.50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了方差分析。結果(表3)顯示,各因素對廣西火桐ISSR-PCR反應的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MgCl2、TaqDNA聚合酶、模板DNA、dNTPs。其中,模板DNA濃度、dNTPs對結果的影響未達到顯著水平;Taq DNA聚合酶對結果的影響都達到了顯著水平,MgCl2對結果的影響都達到了極顯著水平,所以還應對MgCl2和Taq DNA聚合酶進行水平間的多重比較。

表3 ISSR-PCR正交試驗結果方差分析
2.1.2 各因素不同水平間多重比較 隨著MgCl2濃度從1.0-2.5mmol/L增加,擴增結果均值由小變大,當增加到2.5mmol/L時均值最大(圖2),且與其他3個水平之間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因此,MgCl2最佳濃度為2.5mmol/L。

圖2MgCl2濃度與評分結果均值的關系
dNTPs濃度從0.1-0.25mmol/L(圖3),擴增結果均值沒有規律變化,在0.20mmol/L時均值最大,且與其他3 個水平之間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TaqDNA聚合酶濃度從0.02-0.08U/μL,擴增結果均值先增大后減小,在0.06U/μL時均值最高,0.02U/μL時均值最低(圖4),且與其他3個水平之間的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
隨著DNA模板濃度增大(圖5),擴增結果均值無規律變化,當濃度為2ng/μL時均值最低,為3ng/μL時均值最高,且與其他3個水平之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圖6中,各個退火溫度均能擴增出產物,且背景清晰。但若退火溫度過低,特異性差,有些主帶不明顯,見圖6中的泳道1(45℃)、泳道2(45.9℃)、泳道3(48℃);退火溫度過高,引物與模板的特異性增強,造成多態性偏低,擴增產物較少或譜帶亮度相對較弱,如圖6 中的泳道6(57.5℃)、泳道7(59.1℃)、泳道8(60℃);合適的退火溫度,即泳道4(50.8℃)和泳道5(54.5℃)擴增產物多態性高,條帶清晰明亮,背景清晰。故本試驗以52℃為ISSR-PCR擴增的最佳退火溫度。

圖3 dNTPs濃度與評分結果均值的關系

圖4 Taq DNA聚合酶濃度與評分結果均值的關系

圖5 DNA模板濃度與評分結果均值的關系
根據正交試驗結果所得的最佳反應體系,在最適退火溫度下,對PCR循環數進行梯度試驗,設置5 個梯度,結果如圖7所示。當循環次數為30時能得到清晰穩定且豐富的條帶,而其他循環次數的擴增產物有所減少,背景模糊,有些條帶較弱甚難辨讀。因此,30個循環是該反應體系的最佳循環次數。

圖6 溫度梯度PCR電泳圖(UBC857)

圖7 循環次數試驗
用UBC835引物對10份廣西火桐DNA用優化后ISSR-PCR體系及擴增程序進行擴增,結果顯示(圖8),擴增譜帶明亮,背景清晰,穩定性好,多態性豐富,表明該反應體系和反應程序穩定性、重復性較好,適合于廣西火桐進行ISSR-PCR反應。

圖8 引物U835在10份廣西火桐樣品中的ISSR擴增結果
影響ISSR反應體系的因素包括MgCl2濃度、dNTPs濃度、Taq DNA聚合酶濃度等。研究表明,MgCl2濃度對PCR反應影響較大,不僅影響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也影響 PCR 產物的解鏈溫度、產物的特異性、模板與引物的結合等[9]。過量的MgCl2會導致酶催化非特異性產物的擴增,而濃度過低,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本試驗中,MgCl2濃度為2.5mmol/L時擴增效果最佳。dNTPs作為PCR反應的原料,濃度太低會使擴增反應不完全,從而降低PCR產物的產量;濃度過高會對MgCl2產生抑制作用,影響Taq DNA酶活力,造成浪費[10]。試驗結果顯示,dNTPs濃度為0.2mmol/L時,擴增得到的條帶數量和質量均較理想。Taq DNA聚合酶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擴增的結果。本試驗中,0.06U/μL的Taq DNA聚合酶濃度最佳。PCR反應對模板DNA用量要求的范圍通常較廣,在60-100ng內均可獲得較好的擴增效果[11,12]。但為避免DNA中雜質對試驗的影響,應盡可能采用較低的模板濃度進行擴增。因此,本試驗中的DNA用量為3ng/μL。綜合以上分析和經濟因素,選擇第14組合作為廣西火桐ISSR-PCR反應的最佳體系。
引物的理論退火溫度(Tm值)和通過試驗選出的最適退火溫度并無明顯規律性[13,14],試驗結果支持這一觀點。本試驗中選用引物U835的理論退火溫度為56℃, 但試驗結果顯示52℃是最佳退火溫度。
循環次數決定產量,循環次數偏少,產物擴增不完全,條帶不明亮;循環次數偏多,錯配幾率增加,非特異性產物增多,條帶易彌散。此外,循環次數還受各反應成分的用量限制。通過試驗,廣西火桐ISSR-PCR反應的最佳循環次數為30。
廣西火桐的ISSR-PCR反應體系最佳擴增反應條 件 為 :25μL 體 系 中 1×PCR buffer,2.5mmol/L MgCl2,0.15mmol/L dNTPs,0.06U/μL Taq DNA 聚合酶,3ng/μL DNA模板,0.2μmol/L引物。適合廣西火桐的最佳擴增程序為:94℃預變性5min;94℃變性 45s,52℃退火45s,72℃延伸 1.5min,共30個循環;72℃最后延伸7min。
[1]國家林業總局, 農業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J].植物雜志 , 1999(5):4-11.
[2]Zietkiewicz E, Rafslski A, Labuda D. Genome Finger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J]. Genomics, 1994, 20:176-183.
[3]張杰, 吳迪, 汪春蕾, 等.應用ISSR-PCR分析蒙古櫟種群的遺傳多樣性[J].生物多樣性, 2007, 15(3):292-299.
[4]彭云滔, 唐紹清, 李伯林, 等.野生羅漢果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J].生物多樣性, 2005, 13(1):36-42.
[5]賓曉蕓, 唐紹清, 周俊亞, 等.金花茶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J].武漢植物學研究, 2005, 23(1):20-26.
[6]周俊亞, 唐紹清, 向悟生, 等.栽培羅漢果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J].廣西植物 , 2005, 25(5):431-436.
[7]代文娟, 唐文秀, 鄧濤, 等.正交設計優化狹葉坡壘ISSR-PCR反應體系[J]. 中國農學通報, 2011, 27(18):143-147.
[8]張永夏, 劉曉, 黎科, 等.珍稀植物楊葉肖槿ISSR體系建立及檢測[J].西北植物學報, 2012, 32(4):829-834.
[9]史云峰, 禹利君, 劉仲華, 等.皺邊石杉內生真菌 ISSR-PCR 反應條件的優化[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38(4):398-403.
[10]張龍進, 白成科.正交設計優化北重樓ISSR-PCR體系[J].植物研究, 2011, 31(1):105-108.
[11]李元春, 沈林, 等.山核桃SRAP體系的建立及與RAPD和ISSR標記的比較[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1, 28(3):505-512.
[12]胡甦, 王永清, 陶煉.三角紫葉酢漿草ISSR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化[J].草業學報, 2011, 20(5):142-150.
[13]Pissard A, Ghislain M, Bertin P.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Andean tuber-bearing species, oca(Oxalis tuberoseMol.), investigated by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J].Genome, 2006, 49(1):8-16.
[14]付燕, 羅楠, 楊芩, 等.枇杷屬植物ISSR反應體系的建立和優化[J].果樹學報, 2009, 26(2):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