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欣 王海霞 商 華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二院兒科,牡丹江,157009)
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常見的兒童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發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嚴重危害兒童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積極、有效治療是緩解CAP患兒病情的根本措施,但過度使用抗生素不僅療效欠佳,甚至可能加重病情。為探尋更為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筆者近年來以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CAP患兒193例,結果滿意,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科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間收治的386例CAP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193例,所有患兒均根據病史、癥狀、體征、血常規、胸部X線片確診。對照組:男106例,女87例;年齡1個月至11歲,平均(4.1±1.8)歲;病程1~5 d,平均(2.2±1.1)d;輕度132例,重度61例。治療組:男104例,女89例;年齡1個月至12歲,平均(4.2±1.9)歲;病程1~5 d,平均(2.3±1.2)d;輕度129例,重度64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14歲;2)病史≤7d;3)患兒家長同意本組治療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肺部腫瘤;2)伴隨有其他肺部疾病;3)過敏體質。
1.3 診斷標準 參考《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概念及臨床意義》[1]中關于兒童CAP診斷標準制訂:1)近期(1周內)出現或加重的咳嗽、咯痰癥狀;2)發熱;3)肺部查體:可發現肺實變體征或(和)聞及干濕性啰音;4)血常規檢查:血白細胞計數(WBC)<4.0×109/L,或WBC>10.0×109/L,可伴有核左移;5)胸部X線片:肺紋理增粗,氣腫伴斑片狀浸潤影、小片狀陰影或肺間質改變;6)年齡≤14歲;7)除外其他可引起相關癥狀的肺部疾病。具備1)~4)任意一項同時滿足5)、6)、7)三項,可診斷為兒童CAP。
1.4 治療方法 一般治療:所有患兒均給予高營養、易消化飲食,保持病房空氣通暢,限制探視,常規給予退熱、止咳化痰、止痙平喘、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在一般治療之上給予:1)注射用頭孢噻肟鈉(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1934)50 mg/kg加入100 mL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12 h;2)利巴韋林注射液(北京雙鷺立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389)10 mg/kg加入100 mL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12 h。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痰熱清注射液(上海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0054)0.5 mL/kg(最高劑量20 mL)加入生理鹽水150 mL稀釋后以30滴/min速率靜脈滴注,1次/d。2組均治療5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如病情緩解改用口服抗生素序貫治療,如無緩解或病情惡化,更換治療方案。
1.5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兒治療前、后癥狀(咳嗽、咳痰)、體征(發熱、肺部啰音)、輔助檢查(血常規、胸部X線片)等療效指標的改變情況,并評價療效。對比2組患兒發熱消退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等總體指標。治療期間觀察2組患兒是否出現藥物相關性不良反應,評價用藥安全性。
1.6 療效標準 根據治療后療效指標參照馮光毅學者研究[2]制訂療效標準。顯效:治療3 d內癥狀、體征明顯減少或消失;有效:治療5 d內癥狀減輕,體征改善,總體病情趨于改善;無效:1個療程后病情無明顯改善或進一步加重,需更換治療方案。顯效、有效之和為總有效。
1.7 統計學方法 所得各數據資料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對比 治療組總有效率93.2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例)
2.2 總體指標對比 治療組患兒發熱消退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等總體指標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總體指標對比(d,s)

表2 兩組總體指標對比(d,s)
注:與對照組相比,t=5.2110,**P <0.01,t=6.5826,△△P <0.01,t=7.6657,▲▲P <0.01。
193 193發熱消退時間 2.43±1.87 1.62±1.08**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5.87±2.18 4.49±1.92△△住院時間 9.47±3.44 7.13±2.48總例數▲▲
2.3 安全性對比 對照組共7例患兒出現藥物相關不良反應,5例為惡心、輕微腹痛等胃腸道不適,1例為頭暈,1例為皮疹,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63%;治療組共5例患者出現藥物相關不良反應,4例為胃腸道不適,1例為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9%;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860,P>0.05)。
兒童CAP是指健康兒童在醫院外部獲得或入院時肺炎處于潛伏期而入院后發病的急性肺間質或(和)肺實質感染[3]。兒童CAP感染原因主要為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腸桿菌科細菌及卡他莫拉菌等細菌感染,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及病毒感染也是常見病原[4]。由于兒童CAP病原繁多、社區患兒流動性較大、病原檢測技術、時間限制等諸多原因,難以及時、準確確認病原菌,因此目前CAP首療程西藥治療多以醫師經驗用藥為主。
CAP患兒正處于機體發育期,喹諾酮類抗生素影響患兒骨骼發育,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有較明顯的腎、耳毒性,四環素類抗生素可造成患兒牙齒發育不良[5],均不建議應用于兒童患者,故目前可應用于CAP患兒的臨床常用抗生素主要為β-內酰胺類抗生素。頭孢噻肟鈉為臨床常用的β-內酰胺類一線抗菌藥物,具有廣譜抗菌效果,對各種革蘭氏具有良好的抗菌效能,可殺滅多種呼吸道病原菌,但由于近年來其廣泛應用,耐藥菌株不斷出現,療效受到較大影響。本組數據顯示,對照組總有效率78.76%,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63%,說明頭孢噻肟鈉應用于患兒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但臨床療效頗為局限。
兒童CAP在中醫學中屬于“咳嗽”“風溫肺熱”等范疇,多為風熱毒邪侵襲而發,故其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為主。痰熱清注射液是傳統中藥黃芩、山羊角、熊膽粉、連翹、金銀花經現代工藝萃取而成,符合中藥指紋圖譜檢測標準的純中藥注射劑。其以黃芩為君,苦寒入肺,瀉肺經之火,起到清熱解毒、燥濕瀉火、宣肺化痰作用;山羊角、熊膽粉清熱鎮驚、解毒化痰為臣,增君藥解毒之功;金銀花涼散風熱、連翹清熱解毒、透肌解表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協同增強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功。現代研究認為[6-7],痰熱清注射液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作用,可降低細菌內毒素毒害,改善其引起的發熱癥狀,并具有化痰止痙之效,減輕患兒咳嗽,喘息,改善肺部通氣功能。本組數據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達93.26%,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患兒發熱消退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說明中西結合治療兒童CAP臨床療效極佳。從安全性對比來看,治療組及對照組藥物不良反應無明顯差異,說明中藥痰熱清注射液應用于兒童CAP符合中醫辨證理論,安全可靠。
總之,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CAP,可快速改善病情,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臨床療效,減輕患兒痛苦,改善患兒預后,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推廣。
[1]袁壯.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概念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3,18(9):517 -518.
[2]黃慧青.聯合用藥治療兒童獲得性肺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19 -20.
[3]劉益成,賀佩如,劉凱,等.兒童獲得性肺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0,8(35):288 -289.
[4]秦銘,田曼,夏雯,等.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病原學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2008,26(4):312 -315.
[5]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試行):上[S].中華兒科雜志,2007,45(2):83-90.
[6]樊黎明,劉超.痰熱清注射液治療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刊,2009,36(6):84 -85.
[7]宮曉玲.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30例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