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篇
倒逼轉型升級
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提出:“促進煤炭資源由燃料向原料的轉變,推進煤炭生產消費方式革命”。行業專家郭衛東建議,要實現煤轉化過程中產生的物理能、化學能和全部化學元素、中間產物、目的產物,均能得到高效綜合利用,以煤為原料,開發前沿高端和附加值高的下游產品。通過煤基多聯產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對整個能源化工產業戰略轉型有著重大現實意義。
“以煤為主的能源化工產業,一方面迫切需要提升轉化層次和深度,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需要從發展起來的煤制甲醇、蘭炭、電石等項目出發,加速尋找新的轉型發展之路。”在陜西省政府召開的經濟分析會上,有關專家如是說。

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郭衛東
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權威化工專家郭衛東對煤炭產業遇到的困境認識深刻,他認為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盲目投資跟風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產能過剩;其二是資源轉化利用方式粗放,綜合利用技術落后,小循環多大循環少;其三是單一資源單一產品的項目仍占主導地位,以煤為主的多種資源協同配伍,生態布局循環鏈接,綜合利用多聯產項目少。
郭衛東建議,要實現煤轉化過程中產生的物理能、化學能和全部化學元素、中間產物、目的產物,均能得到高效綜合利用,以煤為原料,開發前沿高端和附加值高的下游產品。聯合循環發電技術,通過煤基多聯產,實現煤、焦、電、化、熱、氣、渣的綜合利用,以及與鋁及鋁合金、鎂及鎂合金、硅材料、聚氯乙烯及其制品、建材等產業的一體化布局,可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使煤資源的附加值和綜合經濟效益最大化,大大降低碳排放,真正實現高碳資源低碳化利用的目的。依靠專家指導,通過煤基多聯產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對整個能源化工產業戰略轉型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郭衛東對于打造煤炭的資源開發到綜合利用全新路徑提出了諸多建議:
一是新建的煤炭資源轉化項目,要實現煤轉化過程中產生的物理能、化學能和全部化學元素、中間產物、目的產物,均能得到高效綜合利用;
二是已建成的煤制甲醇等煤化工企業,最好在前端用連續粉煤干餾工藝提出煤焦油,再將粉焦氣化,用焦爐氣和合成氣合成甲醇,再利用化學循環尾氣和余熱發電并用于本裝置;
三是煤焦化和蘭炭企業要壓縮焦炭、蘭炭商品產量,按照焦油收率最大化進行技術改造,對焦油進行深度加工轉化;
四是與煤電、蘭炭共生或多聯產形成的硅鋁鎂及建材產業也要轉型發展,開發前沿高端和附加值高的下游產品。
在解決當前煤炭綜合利用和煤化工方面遇到的困難,郭衛東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要想方設法消化甲醇、電石、焦化等過剩產能,開發一批進口量大、國內需求持續上升、附加值高的化學合成材料,比如聚酯、聚醚、異戊橡膠、氟碳樹脂、石墨烯樹脂等,以滿足經濟發展需要。
第二,對于以煤為主的能源化工產業區域,要圍繞煤的潔凈利用技術、煤矸石發電技術、矸石爐灰提取氧化鋁及粉煤灰生產建材技術、潔凈煤高溫催化熱解干餾技術、煤焦油綜合開發利用技術、焦爐氣還原生產金屬鎂技術、新型煤鹽化工技術,包括大型甲醇、二甲醚、合成氨、MTO/MTP、DTO/ DTP,以碳氫、氨氮、芳烴、乙炔、氯堿、有機硅為原料,向下游高附加值的化工新興合成材料產業發展。
第三,高度重視第二代煤催化熱解干餾技術、高效合成塔技術、CO2捕集回收利用技術和煤化工及含硫氣體、含硫廢氣脫硫回收硫磺等四大技術的應用。比如:利用第二代煤催化熱解干餾技術,可將煤焦油收率由現在的12%提高到25%左右。另一方面可對煤化工、煤電、供熱等用煤項目,用催化熱解干餾技術進行煤的前處理,既可提取煤焦油發展下游產品,又可大大降低氣化爐的水煤漿粘度和鍋爐結焦率。再比如國內外正在日益成熟的CO2捕集回收利用技術,通過對煤化工、電廠、煉焦、蘭炭、冶煉等行業CO2回收,通過加氫還原成CO,再與氫合成甲醇,均可形成新的產業或產業新優勢。另外,高效合成塔技術,可大大提高合成轉化效率,在現有裝置基礎上經技術改造,在不增加物料投入的前提下,可提高產量10~17%;硫回收技術的應用可回收生產硫磺,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具有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第四,要高度重視發展甲醇下游產品。從替代石油發展下游三大合成材料及有機化產品看,幾乎所有石油能夠生產的產品甲醇均可以生產。所以對甲醇及其下游產品發展的市場前景不必過分擔憂。我們完全有理由設想甲醇發展的產業前景將一片光明。
當前車用甲醇燃料的快速發展,二甲醚車用、家用燃料的快速發展,都給甲醇產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目前60%的甲醇已應用于車用燃料市場。國家M85車用甲醇汽油標準和燃料甲醇標準已經出臺,于2009年12月1日實施。國家標準出臺后,在大型甲醇企業生產車用燃料已成為最經濟的方式。因此,車用燃料發展還將為甲醇開辟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
4月底,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聽取煤炭工業發展情況報告,并提出“促進煤炭資源由燃料向原料的轉變,推進煤炭生產消費方式革命”。行業專家分析認為,此舉的用意是延長煤炭產業鏈,發展以煤制油為主的現代煤化工。資源地區煤炭直接液化、煤制氣等項目核準的閘門可能被松開。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提出,要以建設14個大型煤炭基地、培育發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為重點,加快全國煤炭生產結構和組織結構調整,把推動煤炭工業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構建產業發展新體系,培育煤炭經濟發展新優勢,實現煤炭經濟由產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發展。在煤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要推進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轉化,總結近年來煤炭直接液化、間接液化、煤制烯烴、煤制氣等示范工程建設經驗,擴大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烴等示范試點范圍,推進煤炭向原料轉化的產業化發展,實現對石油、天然氣優質能源資源的有效替代,維護國家能源安全。
“十二五”期間,中國煤炭行業必須轉型,轉型升級才是走出困境的關鍵。煤炭轉型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綠色、高效、清潔、安全、多元。
能源發展必經三個階段,由煤炭為主體轉為煤炭和新能源并重,再轉為以新能源為主體。在這個能源發展過程中,煤炭將起到由傳統能源轉為新時代能源的橋梁和支撐的作用。具體來講,就是要做“能源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能源生產技術服務供應商,常規能源供應服務商,城市清潔能源供應服務商,能源金融服務供應商。
生產技術服務供應商包括了“綠煤戰略”的綠色生產,就是要在煤炭開采中出煤不見煤,不能對大氣造成污染,污水不外排,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把煤炭企業打造成“沒有資源”的資源開采企業。“綠煤戰略”的綠色利用,就是實現煤炭從低效燃燒到高效利用,從固體燃料到液體燃料,從燃料到原料,把常規能源變成綠色高效清潔的能源。
常規能源供應服務商就是“從井口到爐口”全方位提供能源供應服務,從煤炭生產、煤質研究、煤炭定制、煤炭物流到煤炭用戶。
在城市清潔能源供應服務商方面,新疆建設全國最大的10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內蒙古有30萬噸焦爐煤氣制LNG項目,還有煤炭地下氣化技術,以此為基礎,從氣源拓展、謀局布點、輻射管網、延伸終端等方面全面布局,為城市提供清潔能源。
最后一個就是金融服務商,以大型能源集團財務公司和集團控股一家銀行為依托,以實際產業為根基,以金融產業和資本市場為支撐,打造融資、租賃等服務,推進產融結合,為社會提供更好、更清潔的能源,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