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楓橋經驗
新的歷史時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持并發展好“楓橋經驗”,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楓橋經驗”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毫不動搖地堅持走群眾路線,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相信群眾,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一切服務群眾,一切為了群眾。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揚優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
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關鍵在于切實解決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領悟“楓橋經驗”的精髓。

“楓橋經驗”十大創新做法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1963年毛澤東同志曾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從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這一經驗,傳遍了大江南北。
“楓橋經驗”始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體現著時代要求。新時期,“楓橋經驗”得到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成為新時期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典范。
“楓橋經驗”核心內涵:就是發揚老傳統,講事說理,群眾最服氣;拓展新思路,立體防控,群眾更舒心;建立硬制度,有效監督,群眾更滿意;提升軟文化,浸潤心靈,社會更和諧。
民主懇談聚人心。溫嶺民主懇談會的雛形,是1999年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教育論壇”,其創意在于變“干部對群眾的說教”為“干部與群眾的對話”,是探索構建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基層地方治理新模式。目前已在浙江全省推廣,并于2004年獲得第二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
領導下訪解民憂。2003年9月18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率部分省領導和省直15個部門負責人到浦江縣下訪。如今,領導下訪這一做法,不僅成了浙江全省各級領導干部一以貫之的自覺行動,也已在全國推開。
綜治中心促穩定。2004年初,全國首家鄉鎮綜治中心在杭州市余杭區喬司鎮成立。“中心”集綜治辦、信訪辦、司法所、巡防隊、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等部門于一體。這是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社會穩定工作的一項創新做法。目前,浙江省所有鄉鎮(街道)均已建立綜治中心。
村務監督更陽光。2004年6月,武義縣率先開展村務監督委員會試點工作,在后陳村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村級民主監督組織,由群眾選舉產生村務監督委員會,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村務監督特別是村級財務監督。目前,浙江省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
老鄉警察管老鄉。2004年8月,諸暨市公安局與江西省遵義縣等地公安局協商,遵義縣先后派出4名民警,與店口派出所建立本地民警和外來民警共同組成的外來人口管理警務組。“外警協管外口”模式,是浙江省外來人口管理的大膽探索和制度創新。中央領導同志先后3次批示,要求在全國推廣。
法律服務一體化。2009年開始,浙江省司法廳在國內率先建立公益、專業、便民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窗口化一站式服務,并大力開展“法律服務進社區(村)”活動。目前,所有縣(市、區)均已建立法律服務中心,基本實現村居都有法律顧問,唱響了城鄉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的浙江“好聲音”。這一做法,已推向全國。
應急聯動保民安。2008年,金華市在國內率先成立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將原公安110、消防119、交警122、衛生120、工商12315、城管96310、供電95598等多個部門的報警接處平臺合并為新的110,構建了以應急聯動指揮中心為中樞、以政府各部門為骨干的應急大聯動工作體系。此舉在浙江省推廣,曾獲得全國管理科學創新獎。
鄰里中心激活力。2008年開始,寧波市江東區開始探索建立社區鄰里中心。有了鄰里中心后,不僅很多處于休眠狀態的社會組織活躍起來,還孵化出更多居民急需的社會組織。目前,江東58個城市社區都設有鄰里中心。這一做法已在浙江省推開,并獲得2012年的“中國社會創新獎”。
網格管理強服務。2007年,“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社會管理服務新模式在舟山市普陀區桃花鎮誕生,全鎮被分成32個管理服務網格,所有居民被納入單元網格中,每個網格配備一支服務團隊,團隊里有鄉鎮干部、社工、民警、教師、醫生等。目前,已在浙江全省推開。
新老村民樂相處。2006年4月20日,慈溪市五塘新村成立首個“和諧促進會”。這是新老村民共同參與自治管理的一種社會管理創新模式。目前,慈溪市345個村(社區)已全部組建“和諧促進會”。這一做法獲得第六屆中國地方政府社會管理創新獎,已在全國推開。
如今,“楓橋經驗”已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平安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大法寶。
(本文由劉建據有關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