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誠志 施宗明 楊國宗
福建省漳州市中醫院檢驗科,福建漳州 363000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系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免疫系統紊亂,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國外的Besedovsky等認為SLE發病機制可能是內外因素激發存在遺傳易感性個體,致機體免疫系統紊亂而發病,紊亂以產生自身抗體為主要特征,還包括免疫系統、細胞因子的免疫異常。為深入了解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變化規律,我院采用特異性熒光抗體標記流式細胞術,探討SLE患者不同階段T淋巴細胞亞群、B淋巴細胞數變化,旨在為探討SLE發病機制提供一些的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11月—2012年9月該院內科收治的33例SLE患者,其中男10例,女23例;年齡16~55歲,平均28.3歲。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修訂的關于SLE診斷標準[1]。采用1992年歐洲SLE活動性評分標準判定SLE病情活動性。其中18例為活躍期,15例為緩解期(非活動期)。同時選取前來檢查的健康體檢者13例作為對照組。2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1 主要試劑及儀器 選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FACS Calibur流式細胞儀,FACS溶血素。
1.2.2 實驗方法 抽取樣本外周血2 mL保存于肝素鈉抗凝管。在TrueCount管內分別添入20 μL抗體和50 μL抗凝全血,充分搖勻后避光放置15 min。添入FACS溶血素2 mL,混勻后室溫避光10 min,1000 rpm/min離心5 min,離去上清,再加入2 mL PBS洗一次;1000 rpm/min離心5 min,離去上清。最后采用流式細胞儀上機檢測CD3+、CD4+、CD8+、CD19+等細胞。
SLE活動期、緩解組與健康對照組外周淋巴細胞亞群表達情況比較,活動期CD4+細胞數明顯少于健康對照組(P<0.05),CD4+/CD8+比值也明顯降低(P<0.05);而CD4+、CD8+T淋巴細胞對對照組比較則無統計學意義(P>0.05),CD19+(B)細胞數則均高于緩解組和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SLE活動期、緩解組與健康對照組外周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結果比較
SLE典型表現是免疫調節紊亂,導致體內產生大量自身抗體和多系統受累,體內T、B細胞異常活化[1]。一般情況下,正常免疫應答是基于各種免疫細胞,尤其是T、B、NK等細胞亞群間的互相協作及制約。有研究證實[3],淋巴細胞亞群在參與SLE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中作為T細胞亞群的CD3+用于表達所有成熟T細胞表面,而其他的CD4+與CD8+細胞間的相互平衡和制約則主要調節對機體的免疫應答。若某一個T細胞亞群數量和功能出現異常,則可能就會出現免疫紊亂,隨即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
關于淋巴細胞亞群異常與SLE發病之間存在的關系,目前成為國內外臨床界研究的熱點。曾經多數認為CD4+或CD8+細胞增減變化會使CD4+/CD8+細胞比例失調,就此得出了SLE系CD8+細胞亞群數量減少而導致免疫功能亢進所致這一結論。但本組資料顯示,SLE活動期CD4+細胞數明顯減少,引起CD4+/CD8+比值隨之明顯降低(P<0.05),而其他細胞亞群,除CD19+外,則在活動期、緩解期和對照組間對比均無差異(P>0.05)。Filaci G等[2]關于CD8+細胞數減少后果的研究報道認為,SLE活動期CD8+Ts細胞抑制功能受損,以至機體無法生成CD8+Ts細胞,而由于CD8+Ts細胞抑制功能受損屬可逆反應,故SLE緩解期機體又會重新生成CD8+Ts細胞,這或許就是為何緩解組與健康對照組在CD8+對比差異不明顯的原因所在。
綜上所述,SLR在活動期存在明顯的T細胞及其亞群數量分布異常現象,而T、B細胞亞群異常變化在SLE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檢測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對了解機體免疫狀態,并作出病情準確判斷和治療意義重大。
[1] 張琳,張偉.系統性紅斑狼瘡相關的生物標志[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0,23(9):783-785.
[2] 許坤,張永亮,張敬然.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J].實用醫技雜志,2010,14(29):391-393.
[3] 張福江.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細胞亞群變化[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14):1097-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