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世曉
廣東省陽江市婦幼保健院,廣東陽江 529500
隨著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骨質疏松是一種發生于兒童,多在中老年時期發病的疾病[1]。處于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如能獲得較高的峰值骨量,對抵抗衰老和絕經所致的骨丟失,降低發生骨質疏松和骨折的風險有重要作用[2]。本調查意在了解0~6歲兒童不同因素對其超聲骨強度的影響情況。
隨機抽取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該院體檢的0~6歲兒童1430人次。排除長期服用類固醇、化療或抗驚厥藥物治療和有各種可能影響骨代謝疾病及有代謝性疾病家族史者。
①記錄性別、年齡、是否早產、服用維生素D的頻率、服用鈣劑的頻率,使用Omnisense 7000P型超聲骨強度儀測定受檢者脛骨中段(2歲以內)或橈骨遠端(2歲及以上)的骨強度超聲速度SOS值。
②將上述數據錄入數據庫,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
見表1。
見表2。
見表3。
見表4。
由表1~表4可看出,0~6歲的兒童中,不同性別、孕周、服用維生素D及鈣劑頻率其骨強度SOS值均有明顯差異。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的頻率、早產與否和性別均是影響兒童骨強度的重要因素。
兒童期尤其在骨生長發育速度較快的學齡前期,對兒童骨礦物質缺乏的防治,是減少成年后骨質疏松發生的重要環節[4]。
影響兒童骨強度的因素包括遺傳和營養因素、生活習慣等。而營養因素中鈣、維生素D的攝入量特別關鍵。本調查顯示維生素D攝入對提高兒童骨骼強度有顯著的影響作用。
骨骼密度和骨礦物質含量的測量被認為是評價骨骼質量的實用方法,可用于評價鈣的營養狀態[5]。調查顯示經常服用鈣劑組兒童骨骼強度優于其他組。
本組調查顯示早產兒的SOS值顯著低于足月兒,說明其骨礦化程度落后于足月產,早產使低骨密度的發生率大大增加,原因有:早產兒在子宮里最后3個月的骨骼增長期時間不充足,從母體獲得的維生素D和鈣、磷、鋅等礦物質不足,致使體內儲備量少;出生后又出現追趕生長,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較大[6];容易產生相對性的營養素缺乏,導致骨強度不足。

表1 不同頻率的服用維生素D的人數及其SOS值

表2 不同頻率的服用鈣劑的人數及其SOS值

表3 不同性別的人數及其SOS值

表4 早產和足月的人數及其SOS值
本研究發現0~6歲陽江地區部分兒童的骨強度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的SOS值明顯高于男性。目前認為男、女童骨量、大小和結構在生長期的差異可能主要是受生長激素和性激素的調控[7]。國內學者對骨強度發生性別差異開始的年齡意見不一。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性別對骨礦化、骨量累積、骨骼生長的影響仍有待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兒童時期骨代謝處于一生中最旺盛的階段,是骨量累積的關鍵時期,骨強度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兒保醫生應定期監測嬰幼兒的骨強度,進行多方面干預,尤其是早產兒等高危人群,指導家長合理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保證充足的奶量,另外及時添加輔食,給予充分的日曬和睡眠時間,增加戶外活動,預防疾病等干預措施,以便在成年后能獲得高質量的骨密度峰值,為一生的骨健康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1] Davies JH,Evans BA,Gregory JW.Bone mass acquisition in healthy children [J].Arch Dis Child,2005,90(4):373-378.
[2] Lin YC,Lyle RM,Weaver CM,et al.Peak spine and femoral neck bone mass in young women [J]. Bone,2003,32(5):546-553.
[3] 邢晨芳,張燁峰,范國裕,等.深圳市出生~72個月齡正常兒童超聲骨密度測定[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8):996-998.
[4] 鄭櫻,鄭明慈.兒童維生素D缺乏的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7):546-547.
[5] Prentice A,Laskey A,Shaw J,et al.Bone mineral content of Gambian and British children aged 0~36 months Bone and Mineral[J].1990,10:211.
[6] 劉曉莉,白增華.早產兒和足月兒骨營養狀況的分析研究[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0,18(5):13-132.
[7] 袁春華,徐勁松.兒童青少年的骨鈣、骨密度及骨量與生長發育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4):5092-5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