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妮 張金玲 王 捷
羅定市人民醫院藥劑科,廣東羅定 527200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會耽誤患者的病程,容易造成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和耐藥菌的產生,浪費醫療資源之余還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本文通過抽查該院2012年12月份的病歷并對其進行統計和分析點評并進行院內公示,使我院住院各級醫務人員對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引起重視,為規范臨床醫生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提供參考,以提高抗菌藥物的臨床使用水平,在臨床上使用抗菌藥物更能體現安全、經濟、有效、方便的合理用藥原則。
按比例隨機抽取03月份病歷200份,其中非手術病例和手術病例各100份,對這些病例進行常規統計與點評分析。
通過對所抽查病歷的調查分析,包括患者基本情況、手術預防用藥情況、用藥目的、用藥情況、病原學及藥敏學檢查、用藥合理性評價,微生物的送檢率等綜合情況進行評價分析。
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生部38號文件(2009)和藥品說明書作為本次調查的評價標準。
200例住院患者中非手術患者和手術患者病例各100份。200例中有129例使用了抗菌藥物,使用率為64.5%。129例患者中38例在住院期間做過病原菌培養,病原學送檢率為29.46%。
100例中有41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藥物,其中有37例是治療性應用,4例是預防性應用,治療性應用中有13例進行微生物送檢,送檢率為35.14%。抗菌藥物單一使用有15例,抗菌藥物兩聯用藥有22例,沒有三聯用藥。除統計數據外,還發現有部分病例存在抗菌藥物選擇不合理,聯用不適宜等問題。
100例手術病例中,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率為78.00%,I類切口的預防用藥使用率為37.14%。Ⅱ類切口的預防用藥使用此次調查對用藥時機、平均用藥天數等參數進行統計和分析,發現圍手術期有在術后才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且各類切口存在用藥持續時間均過長的情況。見表1。

表1 手術病例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我院抗菌藥物使用率偏高,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率為64.5%,高于衛生部醫療機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60%的規定,說明我院抗菌藥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的情況。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會影響治療的效果,耽誤患者病情的進展,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容易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和造成二重感染,從而加重治療的難度。我院抗菌藥物使用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是臨床上對抗菌藥物的用藥指證認識不夠深,過度迷信抗菌藥物的作用,無明確的關于細菌感染的診斷而使用抗菌藥物,如因上呼吸道感染而使用抗菌藥物,無高危因素而使用抗菌藥物預防術后I類切口的感染等。本次調查病原菌送檢率29.46%,說明臨床醫師對病原學檢查的意識不強,抗菌藥物品種的選用依靠經驗比較普遍,但經驗性用藥不能作為臨床用藥的標準和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依據,有時反而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有時甚至會耽誤患者的病程進展而危及生命。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應盡早為患者進行病原菌檢查和藥敏試驗,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這對于提高療效,減少耐藥菌株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1]。
此次調查統計發現,非手術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為41.0%,送檢率偏低,經驗性用藥比例偏多。有存在抗菌藥物品種選擇適宜的情況,如診斷為尿路感染,在無細菌藥敏報告等臨床支持的情況下使用克林霉素,而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大多為革蘭氏陰性菌大腸埃希菌,而克林霉素對革蘭氏陰性菌無效;存在聯合用藥不恰當的情況,如將頭孢他啶和哌拉西林鈉一舒巴坦鈉聯合應用,二者均屬p一內酰胺類抗菌藥物,作用于細菌細胞膜上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而發揮抗菌作用,聯用時可競爭同一結合靶位而產生拮抗,且藥物不良反應增多,故不宜聯用[2];統計發現我院抗菌藥物的選擇以抗菌譜譜廣和價格相對較高的品種占多,其中以廣譜青霉素類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和哌拉西林舒巴坦那、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為主,而抗菌譜較窄和價格相對較低的藥物所占比例較低。實踐證明,很多價格低的老藥,只要對癥不僅療效好,而且不良反應少,值得廣泛應用。對于新的、價格貴的抗菌藥物也要正確看待,不要盲目迷信和濫用[3];還有給藥方案不當、用藥劑量不正確等問題。
從表1可以看出,我院手術患者的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存在不合理的情況。100例手術病例中,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率為78%,其中I類切口的預防用藥使用率為37.14%,比衛生部要求I類切口的預防用藥使用率的30%稍高。我院的手術病例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療程存在不合理,其中I類切口的平均預防用藥時間為2.46 d,Ⅱ類切口的平均預防用藥側為4.39 d,預防用藥時間均超出了相關文件的要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指出,I類切口總的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24 h,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 h。Ⅱ類切口預防用藥時間亦為24 h,必要時延長至48 h。循證醫學業已證實,手術后長時間應用抗菌藥物對預防感染無益。有研究表明,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時間長并不能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率,相反規范、合理、適時地術前使用抗菌藥物,能明顯降低傷口的感染率[4]。調查發現,預防用藥有選擇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和術后使用喹諾酮類這些不合理的情況,青霉素類抗菌藥物并不推薦用于手術的預防用藥,而喹諾酮類則是嚴格控制作為圍手術期的預防用藥。此外還存在預防用藥的給藥方式和用藥時機不當等問題。
總之,該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還存在一定不合理的情況,我院應當加強對抗菌藥物的管理,同時需加強各級醫務人員對抗菌藥物知識培訓和學習,以提高對抗菌藥物的認識和了解合理應用的重要性,共同努力改善我院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情況,進一步提高該院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的水平。
[1] 李茹.2007年1—10月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3):209-210.
[2] 羅麗.門診處方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11(3):222-224.
[3] 郭杰.臨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探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0):109.
[4] 趙金鳳,趙寧民,趙岳,等.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3):1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