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玉
養生保健,吃補藥已成為常見手段,而最為百姓熟悉的補藥就是人參。“非參不治,服必萬全”,意思是疾病的治療全部仰賴人參,服用人參是萬全之法。此話常常被引用佐證人參的妙用,大有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之勢。這句話出自清代醫家徐靈胎的《醫學源流論》。很多人不知道,徐靈胎這句話的完整版本是:“醫者,必審其病,實系純虛,非參不治,服必萬全。”他強調了三點:第一,必須由醫生判斷是否應該服用人參,而不能自己隨心所欲地吃。第二,只有虛證病人才能吃。第三才是人參的重要功效。延年益壽保命全形,人之天性無可厚非,所以對于補藥既不可嗜食如命,也不必畏之如虎,關鍵是如何吃,怎樣吃。
第一步: 分清體質
中醫認為,人體基本構成為氣血陰陽。因此真正的補藥至少應包括四種:補氣藥、補血藥、補陰藥、補陽藥。分清自身體質是服用補藥的第一步。
氣虛證見
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自汗,活動時諸證加劇。可服用人參、黨參、黃芪、山藥等,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
血虛證見
面色無華,唇色淡白,爪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而色淡延期甚或閉經。可服用阿膠、當歸、何首烏等,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
陰虛證見
午后潮熱,手足心熱,盜汗,兩目干澀,腰酸腿軟。可服用沙參、百合、生地黃等,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
陽虛證見
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喜熱飲,小便清長,大便溏泄,遺精,水腫。可服用鹿茸、杜仲,具有溫腎助陽的功效。
人體是復雜的,并非單獨缺乏氣血陰陽中的一種,往往兼而有之。如氣陰兩虛,氣血虧虛,陰陽兩虛等,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滋補之法。
第二步: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北方多寒冷干燥,南方多炎熱潮濕。北方補藥多用養陰、溫陽之物,南方補藥多用清熱、燥濕之物。冬季常用溫熱之品,春秋季多用養陰之品。老人多益氣健脾,婦女多滋陰養血。
第三步: 把握時機
補藥服用的時機也很重要。補藥應清晨空腹或餐前服用,以收到最佳療效。不過養陰藥多為滋膩之品,應分次頻服,還因其有滑腸之嫌,故脾胃虛弱之人應餐后服用。養心安神藥宜睡前服用。
此外,服用補藥還存在一定的禁忌證,有實邪的病人,如痰濁、濕熱、血瘀、氣滯等證不可妄用補品,以免越補越重,還需盡早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