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和娣 孟凡成
隨著藥品種類的日益增多, 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的發生率在逐年增加, ADR監測工作越來越被重視。江蘇省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是一所三級婦幼保健院,自2004年開展ADR監測工作以來, ADR上報數量在逐年增加, ADR監測管理工作也在逐步完善。為了了解婦幼保健院ADR發生的特點和一般規律, 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現對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上報的128例ADR報告進行回顧性統計分析。
對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上報的128例ADR報告, 利用Excel軟件,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 按患者的性別、年齡、給藥途徑、涉及藥品種類、累及器官或系統以及臨床表現等進行統計、分析。
2.1 患者性別、年齡 128例報告中, 女性多于男性。其中女性96例(75%), 男性32例(25%)。年齡0~10 歲45例(35.2%),11~20歲5例(3.9%), 21~30歲26例(20.3%), 31~40歲29例(22.7%), 41~60歲14例(10.9%), ≥61歲9例(7%)。
2.2 給藥途徑 128例報告中, 靜脈滴注引發的ADR最多,有104例(81.3%), 其次為口服給藥16例(12.5%), 其他途徑有肌內注射、陰道給藥、子宮頸給藥、直腸給藥, 共8例(6.2%)。
2.3 藥品種類 128例ADR涉及藥品8類、44種, 其中抗感染藥物引發的ADR最多, 其次為婦產科用藥和中藥制劑。具體詳見表1。
由抗感染藥物引起的69例ADR中, 以頭孢菌素類最多,其次為大環內酯類。具體詳見表2。
2.4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 128例ADR累及多個器官或系統, 但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最多, 其次是胃腸系統損害。具體詳見表3。

表1 引起ADR的藥品種類及構成比

表2 引起ADR的抗感染藥物類別及構成比

表3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
3.1 ADR與性別、年齡的關系 128例ADR 報告中, 女性96例(占75%), 男性32例(占25%);年齡段以0~10歲的兒童較多, 共45例(占35.2%)。以上結果與本院為婦幼保健專科醫院相吻合, 本院就診的患者絕大多數為孕產婦和兒童,女性ADR發生率高, 還可能由于藥物的分布及月經、妊娠等生理功能方面的特點, 使得女性對某些藥物的反應比男性敏感[1];兒童ADR發生率高, 還可能與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時期, 各個器官尚不成熟, 各種功能尚不完善, 對藥物的耐受性差, 敏感性較強, 極易發生藥物危害有關[2], 因此對于特殊人群用藥更應加強ADR 監測。
3.2 給藥途徑與ADR關系 128例ADR 報告中, 靜脈滴注引發的ADR最多, 主要由于該方式將藥物直接輸入血液, 同時靜脈注射液的pH、滲透壓、微粒、內毒素等均可能成為引發ADR的因素[3]。另外, 藥物配好后存放的時間、溫度、滴速等對ADR的影響也較大。建議臨床醫生開處方時, 能口服用藥者盡量避免靜脈注射給藥, 以減少ADR的發生。
3.3 ADR與藥品種類的關系 表1和表2顯示, 抗感染藥物發生ADR居首位, 其中又以頭孢菌素類為最多, 其次為大環內酯類。頭孢菌素類發生ADR多, 這是因為β-內酰胺類具有廣譜、高效、低毒等優點, 在臨床應用廣泛;同時也與專科醫院兒童及孕產婦患者多, 頭孢菌素類更適合上述人群有關。婦產科用藥居第二位, 主要涉及的品種為硫酸鎂注射液, 這不僅與本院妊高癥患者多有關, 還與本院將其列為重點監測品種有關。中藥制劑居第三位, 這與近幾年中藥制劑的大量使用有關。中藥制劑多為復方制劑, 所含有效成分復雜, 含微粒較多, 在體內無法正常代謝, 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嚴重, 因此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高, 這與其他文獻報道一致[4]。
3.4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 表3顯示,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占首位, 其次為胃腸系統損害。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最多這與皮膚反應易觀察、患者易感覺且不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有關, 而且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的ADR臨床表現一般以輕、中度為主, 提醒臨床醫生在用藥前詢問藥物過敏史, 需做皮試的藥物即使皮試陰性也該密切觀察用藥過程, 一旦有藥疹出現應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藥物[5]。而有些不易監測到的, 如潛在的、慢性的ADR有可能存在漏報現象, 因此, 臨床上應重視藥物潛在的及慢性的ADR監測。
總之, 通過對本院128 例ADR 報告的分析, 發現ADR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 涉及的人群及藥品種類有婦幼保健專科醫院的特點。雖然本院對ADR監測工作較重視, 但可能仍存在漏報現象, 應加強ADR 監測的宣傳和培訓, 提高臨床藥師的藥學服務能力, 通過ADR的收集、匯總、分析, 更好的避免、減少ADR的發生, 更多發現藥物潛在的毒副作用,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促進臨床安全、合理用藥。
[1] 戴昆怡, 梁雪茵, 肖翔林.55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海峽藥學, 2009, 21(8):189-191.
[2] 張志華, 何周康, 吳浩.藥品說明書中有關兒童用藥內容的調查.兒科藥學雜志, 2004 , 10(5):41.
[3] 羅存梅.我院15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藥房,2006,17(3):207-208.
[4] 張曉娟, 羅宇芬, 楊敏, 等.我院2004-2007年223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藥房, 2008, 19(11):859-861.
[5] 王美紅, 陳蘇偉, 朱建麗. 221 例藥品不良反應分析.海峽藥學,2009,21(11):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