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平 葉鈴敏
文山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云南文山 663000
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情危重復雜,侵入性的監測治療手段,應用廣譜抗菌藥物,合并糖尿病,COPD等基礎疾病,類固醇激素的應用,ICU住院生存時間延長等。念珠菌,隱球菌,曲霉菌,毛霉菌是最常見的引起IFI的病原菌,而肺部又是真菌感染常見的部位。ICU的患者大多數需要呼吸支持治療,長期氣管插管,氣管切開,解剖生理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加之這些患者大多合并嚴重感染,免疫力力低下,肺部真菌感染發生率高。為了探討碳酸氫鈉氣道濕化預防肺部真菌感染的療效,對該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治療的建立人工氣道,進行氣道濕化的重癥患者進行分析。
260例病人,其中男性181例,女性79例;年齡最大為90歲,最小30歲,平均年齡(53.6±1.5)歲;氣管插管201例,氣管切開59例;為腦血管意外,外傷,重大手術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建立人工氣道(包括氣管插管氣管切開)需要呼吸支持治療的病人;入選患者均為入科時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APACHEⅡ)評分大于10分的患者。留置人工氣道時間最長59 d,最短5 d,平均11.5 d。
將260例建立人工氣道的患者按隨機原則分組,分成試驗組132例,對照組128例。入選分組時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APACHEⅡ評分,無顯著差異,見表1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表。對照組128例采用注射用a-糜蛋白酶4000單位加生理鹽水250 mL配制后,行人工氣道定時間斷濕化沖洗,氣管導管內注入,稀釋痰液,每次用量3~5 mL,每1~2 h一次,吸痰時使用,痰液濃稠時適當增加使用量以及次數,每次沖洗濕化后吸盡痰液,每日總用量不超過150 mL。治療組132例用1.2%碳酸氫鈉溶液進行氣道濕化沖洗,用法用量同前所述。
根據中華醫學會《重癥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與治療指南》相關標準臨床診斷肺部真菌感染(臨床診斷標準:至少具有一項危險因數,具有可能感染部位的一項主要臨床特征或二項次要臨床特征,并同時具備至少一項微生物學檢驗結果陽性),統計達到臨床診斷標準的肺部真菌感染例數。

表1 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表
見表2,對照組發生肺部真菌感染9例,感染率6.81%,治療組發生感染例數為3例,感染率為2.27%,兩組真菌感染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肺部真菌感染發生率比較
1.2 %碳酸氫鈉溶液用于人工氣道濕化后,痰液稀薄,氣道黏膜損傷的危險性降低,其氣道吸出物的黏度和氣道黏膜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對照組(P < 0.05)。資料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未見不良反應。
碳酸氫鈉液氣道濕化預防肺部真菌感染的發生就比較有價值。就其機制考慮是:痰液呈酸性,真菌在酸性環境中容易生長,其生長最適宜的酸堿度是pH 4.0~6.0,在堿性環境中生長受抑制,而1.25%碳酸氫鈉等滲液呈弱堿性pH>7,性質溫和,氣道濕化時在呼吸道中形成堿性環境,能破壞真菌生長的適宜環境,抑制真菌生長[1]。1.25%碳酸氫鈉作為濕化液,其堿性具有皂化功能,可使痰痂軟化,痰液變稀薄,防止痰痂造成堵管以保證氣道通暢的作用,其濕化效果也明顯優于生理鹽水[1-3]。氣道濕化液不僅應有化痰溶痂作用,還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氣道炎癥損傷,起保護氣道上皮的作用。1.25%碳酸氫鈉滲透壓相當于3.0%NaCl溶液,為高滲液,可增加氣道內水分,起到稀釋痰液作用,同時對水腫的氣道壁亦有一定的脫水收斂作用。此方法既濕化了氣道,又具有促進粘液排除和溶解分泌物的特性[2]。同時用2%~3%碳酸氫鈉溶液行口腔、鼻咽腔護理,可改變口腔內酸性環境,保持其堿性,抑制真菌在口腔內生長,溶解菌體粘蛋白, 清除有機物,防止口咽部真菌感染發生[3]。
[1] 趙品俠.人工氣道濕化的護理研究進展[J].臨床護理雜志,2009,8(2):63-65.
[2] 李純.45%氯化鈉溶液與碳酸氫鈉溶液用于氣道濕化的效果比較[J].江蘇醫學,2010,36(14):1621-1622.
[3] 謝潤月.氣管切開病人2種不同氣道濕化的效果探討[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0,22(7):63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