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強
清遠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廣東清遠 511518
本研究分析比較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兩種術式治療膽囊結石時間、出血量、通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評價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的優勢。
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該院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120例,其中腹腔鏡組75例,傳統開腹組60例,其中腹腔鏡組男性35例,女性40例,年齡(43.3±9.7)歲,病程(3.3±1.4)年;傳統開腹組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齡(44.6±8.7)歲,病程(3.5±1.6)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腹腔鏡組:(采用三孔法)取頭高足低位,臍部10 mm弧形切口,行Veress氣腹針穿刺,低壓低流量氣腹(流量1.5~2.0 L/min,壓力10~12 mmHg);探查腹腔;分離膽囊;切除膽囊;由穿刺孔取出剝離的膽囊。傳統開腹組:取平臥位,右側肋緣下7~10 cm斜切口,切開各層腹壁,大“S”拉鉤墊紗墊暴露術野,膽囊三角處依次結扎并離斷膽囊管和膽囊動脈,剝離膽囊。
見表1。
結果顯示,開腹組出現肺部感染2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8.3%(5/60);而腹腔鏡組出現肺部感染2例,未發生切口愈合不良情況,并發癥發生率為2.9%(2/75);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性低于開腹組(P <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膽囊結石長期存在可使膽囊壁不斷增厚而發生纖維化,引起膽囊功能喪失,甚至引起膽囊粘膜上皮增生過度發生癌變[1]。隨著對微創技術研究及應用不斷深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因其微創、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已作為膽囊結石手術主要手術方式[2]。本研究通過與傳統開腹手術對比,評價分析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的優勢。

表1 兩組患者各評價指標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在手術時間、出血量、通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少于開腹組(P <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對膽囊結石的治療最初僅用于無癥狀的靜止期膽囊結石,對結石性急性膽囊炎曾視為禁忌癥,主要是因為急性期膽囊張力大,膽囊壁充血水腫嚴重,周圍粘連致明顯致解剖關系不清,造成手術操作困難,并發癥增多,中轉開腹率增加[3]。腹腔鏡手術因其微創、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已作為膽囊良性疾病的金標準[4]。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時應明確正常的解剖關系,術中要保持術野的良好顯露,結扎切斷膽囊管前要確認膽囊管、肝總管、膽總管三者的解剖關系;結扎膽囊管時,應使膽囊管保持無張力狀況,結扎線距離膽總管壁應稍長于0.5 cm;出現解剖顯示不清、右上腹粘連或肝動脈損傷時應立即中轉開腹,是避免發生嚴重并發癥的有效措施。此外,氣腹可影響肝臟血流,引起肝損傷,因此操作時應注意緩慢建立低壓氣腹,同時應避免使用對肝損明顯的麻醉藥物[5]。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在治療膽囊結石中比傳統開腹手術在時間、出血量、通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優勢明顯,腹腔鏡手術是治療膽囊結石的理想手術方式。
[1] 韋德才,蔣邦好,胡耀鋒.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療效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2,7(19):33-34.
[2] 古仕明,楊春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2011,13(6):166-167.
[3] 王公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時機及中轉開腹的相關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23):104-105.
[4] 孫凱,龔自啟.急性膽囊炎開腹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對比手炎[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23):5014-5017.
[5] 宋智華,謝獻澤,黃生發.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7):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