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瓊
(南華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南華 675200)
南華縣位于楚雄州西南方,屬滇中高原西部,是云南省克山病的歷史病區之一,全縣10個鄉鎮有4個是克山病病區〔1〕。為進一步掌握我縣克山病病情現狀和消長趨勢,動態了解克山病患病人群的病情變化,科學評估防控效果,以便科學、規范和持續有效地指導防治工作,按照《云南省地方病防治項目技術方案》并參照《全國克山病監測方案(試行)》的內容和要求,2008年至2012年我縣共抽取9個病區自然村進行了克山病重點監測。現將2008年至2012年克山病監測結果分析如下。
1.1 監測對象 根據南華縣克山病的歷史病情,流行病學特點選擇并確定監測點與監測對象,2008年至2012年確定了沙橋鎮的新建村、田心村;雨露鄉的雨露村、龍川鎮平山村、火星村、李子灣村、蟠龍村、羅家屯村、河硐村內3~75歲組的常住人口為克山病重點監測點和監測對象。
1.2 監測方法 工作人員在監測對象的配合下認真填寫調查表,根據臨床查體和十二導聯心電圖描記結果結合監測對象提供的病史篩查可疑病例,對可疑克山病患者拍攝后前位2 m距離胸部正位X光片和彩色超聲心動圖描記,根據檢查結果,在排除先心病、風心病、高心病等已知的心臟疾病的情況下,由州級專家組會診后依據《克山病診斷標準》(GB17021)做出綜合診斷〔2-5〕。
2.1 克山病檢出情況 2008年至2012年累計訪視克山病病人246人次,累計死亡15例,訪視率達100.00%。全縣現有克山病病人54例,患病率為0.23‰,其中潛在型克山病10人,占18.52%;慢型克山病44人,占81.48%。病例分布于4個鄉(鎮)27個村委會、2個社區共42個自然村;其中龍川鎮33人,占61.11%;雨露鄉6人,占11.11%;沙橋鎮13人,占24.07%;一街鄉2人,占3.70%。2008年至2012年共對3個病區鄉鎮9個自然村4021人開展克山病重點監測,檢出克山病現患病例17例,檢出率為0.42%,其中檢出慢型克山病6例,潛在型克山病11例,檢出率分別為0.15%和0.27%。各病區克山病檢出不盡相同,以田心村檢出率最高;火星村和新建村檢出率最低。見表1。

表1 南華縣2008年至2012年各病區克山病檢出情況
各年度克山病檢出率以2012年最高,2009年最低。見表2。

表2 南華縣2008年至2012年分年度克山病檢出情況
2.2 監測點人群心電圖描記分析 2008年至2012年共對克山病病區村的4021名村民開展心電圖描記,其中異常心電圖911人,心電圖異常改變率為22.66%;心電圖異常改變主要以竇性心律不齊較多,占異常心電圖的8.83%,其次是低電壓、電軸左偏、心動過速、電軸右偏、心動過緩、高電壓、ST-T改變、束支傳導阻滯、多發性或多源性室性早搏、低電壓、T波改變、預激綜合征等。見表3。

表3 南華縣2008年至2012年克山病監測人群(4021人)心電圖改變情況
2.3 疑似克山病患者彩色超聲心動圖及X線檢查情況 2008年至2012年對可疑克山病患者進行彩色超聲心動圖檢查3例,結果三尖瓣中量返流,肺動脈瓣微量返流1例;二尖瓣、肺動脈瓣微量返流1例;房間隔膨脹瘤,三尖瓣、肺動脈瓣微量返流;各病區村心電圖異常和心臟增大檢出人數不盡一致,以龍川鎮蟠龍村心電圖異常檢出率較高。拍攝后前位2 m距離胸部正位X光片,共拍攝X線胸片29例,心臟大小正常11例,輕度增大11例,心臟普遍增大7例,可疑病例心臟X線改變率為62.07%。見表4。

表4 南華縣2008年至2012年克山病監測可疑病例X線胸片結果
2.4 居民經濟收入和膳食結構調查 在9個監測村中,居民主食大米占98%以上,面粉及其它占2%,糧食均為自給自足。
南華縣是云南省克山病重點監測縣,多年來,南華縣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經過在病區實施口服亞硝酸納片,同時全面落實以宣傳教育為主的綜合性防控措施,克山病的發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全縣克山病處于平穩低發態勢。2008年至2012年共對9個病區村4021名村民開展了內科檢查、心電圖描記,異常心電圖911例,異常率為22.66%,并對29例可疑克山病人拍攝了后前位2 m距離胸部正位X光片,可疑病例心臟X線改變率為62.07%。5年來累計確診克山病病例17例,總檢出率為0.42%,其中潛在型克山病11例,檢出率為0.27%;慢型克山病6例,檢出率為0.15%。5年中2012年檢出率較高,病區村以沙橋鎮田心村檢出率最高。
連續5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心電圖描記結果單項異常改變占22.66%,主要以竇性心律不齊、低電壓、電軸左偏、T波改變為主,其次是電軸右偏、束支傳導阻滯、高電壓、偶發早搏、ST-T改變等。X線顯示62.1%的可疑病例心臟有不同程度的擴張性改變。
監測的9個病區雖然均以農業生產為主,但農戶生活水平、生產條件的差別及個人不同的生活習慣、個體差異等多種因素共同存在,導致病區潛在型克山病仍有新發,慢型克山病依然檢出〔6〕。克山病發病率呈平穩低發態勢,說明克山病的某些不明致病因子仍然存在并影響著病區人群的身體健康,但致病作用并不活躍,因此南華縣的克山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潛在型克山病很可能成為南華縣克山病的主要臨床類型,在今后一定時期內病區農村還會不斷有新病例出現,因此當前不僅要加大對病區群眾的健康教育,引導病區群眾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環境,加強自身營養,還應加強克山病病區的重點監測及綜合性防控措施的落實,在全縣范圍內實施健康促進策略。
〔1〕張麗瓊.云南省南華縣2010年克山病監測結果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2,11(3):40-41.
〔2〕萬曉艷,李德權,陳忠,等.2009年度中轉項目吉林省克山病監測結果〔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1,26(2):142-142.
〔3〕李兆祥,楊林.2007年云南省洱源縣和牟定縣克山病檢測報告〔J〕.地方病通,2008,23(4):43-44.
〔4〕何杰,何新科,呂曉亞,等.陜西省旬邑縣克山病病情監測報告〔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06,25(6):680-681.
〔5〕李兆祥,黃興齊.云南省克山病的歷史與現狀〔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2004,23(1):94-95.
〔6〕劉作功,雷艷霞,翟連榜,等.陜西黃陵縣克山病8年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04,23(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