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玲
讓青春在追夢中綻放
●梁淑玲

記得小時候,很羨慕當老師。曾有一段時間,我夢想自己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在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后來,聽說我們家和生產隊會計家人口一樣多,勞動力相當,出勤天數也基本一致,而會計家年年能分紅,我們家卻年年透支。究其原因,皆因會計賬目有問題……那時我就暗下決心,如果有一天我當了會計,一定要公平算賬,決不弄虛作假。
1992年,我收到了高考錄取通知書,如愿成為一名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兩年的中專生涯讓我對會計有了新的認識:“反映真實的信息”只是做好會計的基礎,做好會計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高超的專業能力、立足于職業道德之上的職業判斷能力,等等。
1994年,我踏上了計劃分配的末班車,成為一名基層財政工作者。我拿著學校分配通知書,滿懷激情地去棗莊市臺兒莊區財政局報到,滿懷信心地憧憬著未來的事業。局長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財政部門就是政府的會計,我們的任務就是統籌兼顧收與支,為百姓管好‘錢袋子’?!弊鲆幻昂脮嫛?,為國家理好財,為百姓謀幸福,這是初次走上工作崗位的我最初的夢想,也是所有財政人的夢想。然而,1994年正值農民負擔開始出現膨脹、鄉鎮財政工作步履維艱之時,一些農民因交不起稅開始拖欠稅款,特別是到了后期,農民非常規負擔普遍出現惡性膨脹,并呈愈演愈烈之勢。那時,農民每年人均負擔在200元左右,有的高達600—700元,很多農民交不起稅費,干群關系異常緊張,面對父老鄉親抱怨的眼神,我愛莫能助,暗暗祈禱農民的生活能盡快好起來,我開始體驗到夢想和現實之間的蒼涼,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最初走上工作崗位的夢想。
2003年,隨著“多予、少取、放活”方針政策的全面落實,直至2006年1月1日,九億農民徹底告別了在漫長的農業社會里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 “皇糧國稅”,特別是近幾年來國家不斷出臺對農民的各項綜合補貼,每年都在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作為財政工作者,我親歷了國家財政由征收型財政向服務型財政轉變。現在每當我回老家,聽到鄉親們幽默地說:“‘財神爺’是不是又給我們送錢來啦!”我終于體會到自己崗位的獨特魅力與夢想的價值,也更深切地感知到作為財政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做一名 “好會計”,我從未間斷過對財稅知識的學習;為了鞏固學習成果,我有目的地參加各類考試,在考試與實踐的不斷循環中,我學會了駕馭數字、敬畏數字、“讓數字說話”,從最初對數字感到頭疼、厭煩,到因一個數字加班而遷怒于數字,再到后來隨著職業層面的提升,開始對數字牽腸掛肚。我明白了一串串枯燥、冰冷數字的背后,映射著財政人的價值選擇、執政理念,隱藏著國家的興衰,民生的期盼,百姓的冷暖。
在準備高會職稱論文的過程中,我愛上了業余寫作。當一篇篇浸潤著職業感悟與學習心得的文章變成鉛字,我聽到了花開的聲音,嘗到了收獲的喜悅,心中潛伏著一個更大的夢:在我的有生之年,出一本屬于自己的書,書寫財稅人的業績與奉獻、服務與創新,展示財稅的人高尚品德、文化修養和精神風貌。即使這個夢不能實現,我相信追夢的過程也會讓我的人生更加充實。
2012年12月份,我被調到財政監督崗位。局領導找我談話,他說,“當前形勢下,財政監督工作越來越重要,你工作敢于負責,堅持原則、辦事公道,富于正義感,業務能力強,擁有高級會計職稱,這個崗位非常適合你?!蔽蚁蝾I導保證,我一定會維護公平和正義,對違法違紀者絕不姑息,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領導的期望。身為“老財政”,我深知財政監督工作的重要性,它是保證政策落實不走樣,好事辦實無糾紛,精打細算無紕漏的尚方寶劍。
要做到公平正義,不但要有一腔熱血,更要嚴謹工作。在9個月的財政監督工作中,我研讀了《會計法》、《預算法》、《采購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將常用的法律法規整理成冊,讓法律條文熟記于心,為鞏固所學,經常是隨身攜帶。每當加班加點查閱資料、處理案件時,我體會到檢查工作的苦與累。但是,當一筆資金得到落實,為一戶群眾爭取了應得的實惠,一個違法亂紀分子被移交時,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襲上心頭,我好想大聲說:“我驕傲,我是財政監督人!”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