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雙城 青 木 林雪原 陶短房

不久前習近平主席接受金磚國家記者采訪時,引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的名言,表示中國高級官員的選拔中,尤其注重基層工作經驗。高學歷和多年扎根基層,成為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顯著特點。而在歐美及日本,高學歷、家庭背景、名校畢業才是政要人物仕途中最重要的“三大利器”。
美國政界對學歷的要求并不算高,但所有二戰以后當選的美國總統,均具備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有趣的是,自里根總統起,美國歷任共和黨總統都擁有經濟學學位,如里根本人為伊利諾伊州尤里卡大學經濟學和社會學學士,老布什為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小布什的本科專業雖是耶魯大學歷史學,卻在1975年獲得MBA文憑,成為美國第一個“MBA總統”。
而自同一時期起,歷任民主黨總統大都擁有清一色法律學學位。如克林頓是耶魯法學院的法學博士,他還在阿肯色大學當過法律學教師;現任總統奧巴馬的最高學歷是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曾擔任芝加哥大學憲法學教師12年。
美國議員、州長中出身法律和經濟學專業的人數比例也很大,世家子弟也最為集中。有分析稱,美國政要人物大多出身法律、經濟專業,主要是因為美國注重法律條文,政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動輒涉法。此外,美國社會極其重視經濟和商業方面的成就,了解經濟規律,懂得經濟學常識,成為美國人涉足政壇的必備條件。
相比之下,美國最基層的官員,如市鎮長、市議員的學歷要求就馬虎得多。美國市鎮區劃很小,許多市長、市議員都是選民抬頭不見低頭見、再熟悉不過的“街坊鄰居”,學歷反而不是證明個人能力的重要條件。
和美國一樣,加拿大總理也都擁有學士以上學位。但在議員、省市長中,低學歷者并不少。如2011年國會選舉中,異軍突起的聯邦新民主黨在魁北克省有多名20歲左右的“菜鳥級候選人”當選,其中還有在讀的本科生,如當選時年僅19歲的皮埃爾呂克·迪索,20歲的劉舒云(華裔移民)。由于加拿大各級當選官員、議員都是職業政治家,沒有時間“進修培訓”,因此這些年輕“政治家”當選后恐怕不得不申請休學,只能等到落選后再恢復學業。
在德國,社會各界對博士學位的認可度都很高。因此盡管德國博士學位非常難拿,但德國政要家中擁有博士頭銜的人卻著實不少。據了解,德國國會600多名議員中約有1/5是博士。在16位聯邦政府內閣成員中,有10位擁有博士學位。不過,雖然德國學界工科最為出名,但10位“博士部長”卻大多出自文科,而且基本上是“本土培養”的人才。被稱為“鐵娘子”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握有一長串學術頭銜,除了正式攻讀的物理學博士外,還有世界各地大學授予的9個榮譽博士頭銜,后者主要表彰的是其政界成就。
“法學博士”是所有學歷中最受德國部長們青睞的。外交部長韋斯特韋勒、財政部長朔伊布勒、國防部長德邁齊埃及內政部長弗里德里希,都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經濟部長羅斯勒和勞工部長馮德萊恩,則擁有醫學博士學位。交通部長拉姆紹爾是經濟學博士,家庭部長施羅德是社會學博士。德國新上任的教育部長萬卡還擁有數學博士學位。此外,德國還有5位部長擁有碩士學位。
不過,高學歷并不是進入內閣的必要條件。德國聯邦食品、農業和消費者保護部長艾格納就只有一張職業高中文憑。中學時代,她參加了無線電與電視技工培訓,后又進修了電氣技術專業,成為一名電氣技工,之后她積極從政,并于2008年成為部長。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說,對政要人物來說,“博士”是一個誘人的前綴,也是其職業生涯的催化劑。擁有博士學位,不僅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還能讓一般人聯想到勤奮、堅韌、紀律等優秀內在品質。研究顯示,青年政治家的晉升往往與學歷高低成正比。
正是由于博士學位備受追捧,近兩年來德國政客中的“抄襲門”屢見不鮮。德前國防部長古滕貝格、德國籍歐洲議會副議長科赫·梅林,及德前教育部長沙萬等多位高官,先后因博士論文抄襲而黯然下臺。德國還出現多個博士論文打假網站。柏林洪堡大學政治學者默德哈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德國政界來說,最重要的背景還是兢兢業業干好本職工作。這些博士部長、博士議員大都有很長時間的基層工作經驗,在青少年時期就出類拔萃,一步一步前進,學歷只是其錦上添花的“敲門磚”。即便正式步入政壇,德國政要人物也還需要不斷學習,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補充知識。
英國和日本雖分處歐洲與亞洲,但兩國政界卻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和學歷相比,政要人物的名校出身及家世淵源更為重要。
英國人大多認為,一個成功、令人信服的政治家應該從幼年起就接受良好的精英教育。因此盡管大多數英國部長級官員沒有碩士或博士頭銜,但他們從小就在伊頓、哈羅等私立小學和中學就讀,從牛津或是劍橋大學本科畢業,尤其青睞政治、哲學及經濟學專業。現任英國首相卡梅倫、教育大臣高夫、倫敦市長約翰遜不僅都是這樣的教育背景,甚至還是大學同學或師兄弟。
對于英國政要人物來說,從政的最重要因素除了教育之外,就是家族影響。不少英國政要人物,如前首相丘吉爾,都有家族世代從政的歷史。如果自己家族缺乏政治背景,英國精英家庭就會將有意往政界發展的子女送到政界故交好友那里去歷練一番。英國首相卡梅倫、副首相克萊格,年輕時都曾在家族傾向的黨部從事秘書、文稿撰寫等工作。這樣的“基層鍛煉”經驗在英國人看來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同一時期在基層工作的政界新人往往惺惺相惜,未來組建內閣時,他們的政治理念也大體一致。
在日本,政要人物大多也是大學本科學歷。日本的首相往往畢業于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等名牌大學,大部分是政治、經濟、法律等文科出身。其中畢業于東京大學的日本首相有15位,畢業于早稻田大學的有6位。而在出身政治世家的政要人物中,包括安倍晉三、麻生太郎、鳩山由紀夫在內的大部分人都有海外留學經驗。
現任安倍內閣里,學歷最不過硬的恐怕就是首相安倍晉三了。他畢業于成蹊大學,是一所日本中等二流大學。1977年安倍到美國留學,先是在當地學習語言,1978年考入南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政治學專業,次年中途退學回日本。從學習經歷來看,安倍晉三絕對算不上一位優等生,但由于有著“好出身”,安倍仍順利走上政治家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