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云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婦產科,河南開封 475000
慢性盆腔炎是婦產科的常見病之一,指的是女性內生殖器官、周圍的結締組織以及盆腔腹膜發生慢性炎癥。一般慢性盆腔炎是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及時所引起的,當慢性盆腔炎急性發作時,嚴重者會發展為慢性腹膜炎、敗血癥,甚至導致中毒休克。處于性活躍期或者是月經期的女性多會發生此種疾病[1],而且它具有發作頻繁,發病時間延續長,不容易治愈等特征,長期以來困擾著廣大的女性同胞,給她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諸多的影響。本文就對2008—2011年經臨床確診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130例進行了中西醫結合的臨床治療研究,效果顯著,現在將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匯報。
選擇2008—2011年來該院門診就診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130例作為研究對象,經過中醫的辯證分析屬于寒濕凝滯型,隨機分成中醫結合治療組65例,對照組65例,年齡是21~50歲,平均(25.25±2.55)歲,發病最短為5個月,最長的為10年。所有的患者都有腰骶部、下腹部疼痛感,多數還伴有月經不調,白帶較多,乳房的脹痛等癥狀。兩組年齡、病程以及癥狀分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中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采用婦科病史、臨床癥狀、婦科檢查與B超相結合的診斷方法:①下腹一側或兩側墜脹、隱痛以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后及月經前后加劇;②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有人工流產、送取環術、經期性生活、不潔性生活等發病誘因;③子宮壓痛及子宮一側或兩側觸及條索狀不活動的包塊;④陰道分泌物異常;⑤B超檢查可探及異常回聲或不規則暗區或子宮直腸凹內有積液。
治療組:除了采取上述措施之外,增加自己擬制的中藥理氣活血湯。該中藥湯劑組成的成分為:生黃芪、茯苓、敗醬草、紅藤、生地、夏枯草、赤芍、西當代、銀花、菊花、連翹、黃柏、黨參、川芎、甘草、柴胡、當歸、藿香、牛膝。水煎服,1劑/d。14 d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都進行必要的婦科檢查、盆腔B超檢查,如果沒有效果就停止治療。對照組:給予替硝唑注射液150 mL,2次/d,頭孢哌酮舒巴坦針5.0 g,加入0.9% 生理鹽水250 mL中靜滴,1次/d,14 d為一個療程。
治愈:經過治療后下腹疼痛和腰骶脹痛等癥狀消失了,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沒有發現異常,證候:證候積分和降低>90%,停藥一個月后沒有復發;顯效:治療后下腹疼痛和腰骶脹痛等癥狀有所好轉,婦科檢查正常,但是盆腔B超檢查仍沒有恢復正常,60%<證候積分和降低<90%;有效:治療后下腹疼痛和腰骶脹痛等癥狀有所好轉,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40%<證候積分和降低<60%;無效:治療后下腹疼痛和腰骶脹痛等癥狀沒有改變或者病情發展,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較治療前沒有改善或者病情發展,證候:證候積分和降低<60%。
臨床效果:通過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9%,兩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較純西醫療法效果好。

表1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頑固性的疾病,在婦科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多發病于中青年婦女,年齡多見于20~45歲,通常占總病例數的87.15%[2]。長期反復發作,時常伴有下腹和腰骶部的脹痛,有時也會引起月經不調以及盆腔包塊和不孕等,給女性同胞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引起慢性盆腔炎的原因還是比較復雜的,一般歸結下來有幾種:月經期不注意衛生,引起細菌滋生;生產后或者流產后的感染;發生腹膜炎、闌尾炎時的感染。在一般的臨床治療上,通常采用的是西藥治療,因為西藥見效比較快,但是隨著抗生素的耐藥性在逐漸的加強,加之慢性盆腔炎大多由急性期治療不當或不徹底或未經治療發展而來,多年來單用西藥治療顯示效果不佳,而且容易復發,不能徹底治愈,使病人喪失了繼續治療的信心。由于盆腔炎纖維化、性粘連,局部的血液循環障礙,抗生素治療敏感性差,因此多采用中藥治療[3]。
在醫學中慢性盆腔炎是屬于“腹痛”、“帶下”范疇,病情纏綿不斷,反復難以治愈,一般多為濕熱毒邪壅滯所導致,所以治療上一般采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疏肝健脾之法。方藥組成為生黃芪、黃柏、茯苓、當歸、敗醬草、生地、夏枯草、赤芍、西當代、銀花、菊花、連翹、黨參、川芎、甘草、柴胡、藿香。其中生黃芪配其他藥補中益氣健脾,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夏枯草辛是清肝火、散郁結的要藥,主人肝經,具有很好的清肝散結的功效;黃柏為常用中藥,其性寒、味苦,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當歸補氣活血,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是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好藥材;黨參是中國傳統的補益藥,具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藿香味辛,能芳香化濕;黃芪扶正培本,氣虛血虧能補氣以生血,與當歸同用,對氣虛血滯不行者能補氣以行滯[4];柴胡屬于清虛熱中藥,用于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等。這些藥混合在一起使用,起到了理氣活血、消淤止痛的功效,另外再加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替硝唑,來促進吸收盆腔局部的炎癥。活血化瘀的藥物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改善組織的營養,還能夠促進炎癥的吸收和轉化,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量增加,減少炎癥細胞浸潤從而實現,進而促進炎癥的吸收和消散[5]。
本次研究中治療組的治療效果要優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 <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所以,我們認為,對于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常規治療的療效是不錯的,但是不能徹底治療疾病,而且容易復發。筆者建議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同時也要加強健康教育,從而來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復發率。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是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值得臨床的推廣和應用。
[1] 何俊標.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84例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雜志,2008,2(12):38-39.
[2] 樂杰.重視女性生殖道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的防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1(11):641-642.
[3] 欒玲玲,林國強.中醫治療慢性盆腔炎56例[J].黑龍江中醫藥,2009(1):26-27.
[4] 燕鳴.中醫治療慢性盆腔炎合并輸卵管卵巢囊腫50例療效觀察[J].中華綜合醫學雜志,2003(2):56-57.
[5] 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2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