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華
(衢州學院圖書館,浙江 衢州 324000)
周雨華 男,1971年生。碩士,館員。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以下簡稱《中圖法》第5版)I類雖然不是此次修訂的重點類目,但筆者發(fā)現,相較于第4版,《中圖法》第5版在增加類目、修改類名、修改類號、增加注釋、修訂注釋上均有一些變化,經筆者統(tǒng)計,I類共計修改類目 102處(見表1)。

表1 《中圖法》第5版I類修訂類目統(tǒng)計
統(tǒng)計規(guī)則:①新增類目,如有注釋,則只統(tǒng)計類目,不統(tǒng)計注釋;②原有的類目,如注釋有一處或多處修改,均統(tǒng)計為一次修訂。
修改中有兩處是刪減。第一處為“I 29少數民族文學”,刪減的內容為該類目的注釋。《中圖法》第4版該類目的注釋為:“各少數民族作家所寫的文學作品綜合集入此……如愿將少數民族作家所寫的文學作品均集中于此,可依中國民族表分,再依下表分。”改為“作品綜合集入此……如愿集中于此,可依中國民族表分,再依下表分”。既然是對類目“少數民族文學”的注釋,按照《中圖法》第5版的刪減,注釋的內容更加簡潔、明了。第二處刪減為“I 266.4游記”類目的注釋部分。《中圖法》第4版該類目的注釋為:“有關人物生平事跡的書信、日記入K 81/ 83有關類目。”《中圖法》第5版該類目的注釋為:“有關人物生平事跡的書信、日記入K 81有關類目。”對照K 81/ 83有關類目,在K 81傳記類目的注釋中明確寫道:“包括有關人物的傳記……日記、書信……”因此,第5版刪改了K 82/3的內容是準確的。唯一的一處修改是I 207. 42類目,由“新體小說”改為“現代、當代小說”,改后類目內涵更明確。現分析說明I類增補的類目和注釋。
在“I 1世界文學”類目下增補了如下類目和注釋:
I 1-1現狀及發(fā)展
世界文學事業(yè)入此。
I 1-19文學評獎
I 1-2機構、團體、會議
I 1-20國際組織
I 1-19會議、交流
I 1-19文學市場
文學產業(yè)入此。總論文藝產業(yè)、文藝市場亦入此。
1.2.1 啟用空號增補新類目
在類目“I 226.3敘事詩”和“I 226.7格律詩”之間啟用空號I 226.6,增補“散文詩”新類目。
1.2.2 擴充、加細原有類目,增補新類目
在類目“I 199宗教文學集”下擴充、加細了5個子類目:“I 199.2佛教文學集”、“I 199.3道教文學集”、“I 199.4伊斯蘭教文學集”、“I 199.5基督教文學集”、“I 199.7其他宗教文學集”。
1.2.3 類目標記符號沒變,增補了類目內容
如I 233類目,由“歌劇、歌舞劇”增補為“歌劇、歌舞劇、音樂劇”。
I 109文學史、文學思想史類目的注釋由“各體文學史入I 106有關各類”增補為“文學批評史入此。各體文學史、文學思想史入I 106有關各類”。
盡管《中圖法》第5版I類較之于第4版有較大的改進,但也并非盡善盡美。
現舉“I 05各體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類目及其下位類目來說明。《中圖法》第5版I 05及其下位類目編排如下。
I 05 各體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
I 052詩歌
I 053 戲劇文學
I 053.5 電影劇本、電視劇本、廣播劇本
I 054小說
I 055 報告文學、史傳文學
紀實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入此。
I 056 散文、雜著
I 057 民間文學
I 058 兒童文學
I 059 民族文學
I 059.9 宗教文學
I 059. 99其他
網絡文學等入此。
盡管《中圖法》第5版已經注意到了網絡文學問題,并進行了相應的類目增補編排,但筆者以為,把網絡文學列在“I 059. 99其他”類目內欠妥。首先,從類目“I 059.9宗教文學”和“I 059. 99其他網絡文學等入此”的關系來看,類目標記符號I 059.9和I 059. 99是上下位的關系,而它們的內容“宗教文學”和“其他網絡文學等入此”并沒有上下位關系。其次,從目前網絡文學的地位來看,僅僅把它放在“I 059. 99其他”類目內,并用注釋說明,實在是小看了網絡文學。據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在 2011中國互聯網產業(yè)年會上透露,我國網民總數已經達到5. 05億,其中手機網民數量達3.4億[1]。我國的在線閱讀人群和寬帶擁有量均占世界第1位。“全國文學網站簽約作者的人數已突破百萬,約 5000萬讀者通過網絡、手機和手持閱讀器閱讀文學作品……自 2000年以來,網絡作品的出版量(總印數)每年大約以 25%的速度遞增,全國大部分書城、書店都設置了網絡作品專柜。除了書籍之外,網絡原創(chuàng)小說還衍生出諸如電視、電影、電子游戲和動畫等其他樣式的文化產品。由此可見,網絡文學正迅速向大眾日常生活滲透,因而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2]。”隨著網絡的快速普及,網絡文學的人氣和地位將進一步上升。根據《中圖法》修訂的“文獻保證原則”,即類目的修訂要與文獻出版數量的多寡相匹配,既要考慮設有充分容納古今中外文獻的類目,又要考慮各個類目下有相應數量的文獻,本著發(fā)展的眼光,如設網絡文學類目,它和I 052/9的任何一個類目都應該是同位類目。但如果要把網絡文學設為和I 052/9同位的類目,則沒有同位空號類目了。《中圖法》第5版編制說明的指導思想為:①以知識、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和文獻出版的實際為基礎,將分類法科學性、實用性有機統(tǒng)一,強調《中圖法》的實用性和工具性。②既要貫徹《中圖法》的連續(xù)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又要充分反映學科專業(yè)的發(fā)展帶來的類目以及類目體系的變化[3]。筆者建議把“I 05各體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類目及其下位類目作適當調整。在I 052/9的類目中,把“I 055報告文學、史傳文學紀實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入此”、“I 056散文、雜著”,調整為“I 055散文、雜著”、“I 055.5報告文學、史傳文學紀實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入此”、“I 056網絡文學”。刪掉“I 059. 99其他網絡文學等入此”。之所以把散文、雜著調整為I 055類目,這是考慮到詩歌、戲劇、小說、散文是文學的4種基本樣式,應該把它們排在一起。為什么要把“報告文學、史傳文學”作為“散文、雜著”的下位類目呢?根據《辭海》“散文”的定義:“文學的一大樣式。中國六朝以來,為區(qū)別于韻文和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概稱‘散文’。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學并稱的一類文學體裁。廣義散文包括雜文、小品、隨筆、報告文學在內[4]。”既然歷史上把經傳史書歸在散文名下,現代廣義的散文也包括報告文學,那么把“報告文學、史傳文學”作為“散文、雜著”的下位類目是合適的。調整后I 05及其下位類目列類如下:
I 05 各體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
I 052詩歌
I 053 戲劇文學
I 053.5 電影劇本、電視劇本、廣播劇本
I 054小說
I 055 散文、雜著
I 055.5 報告文學、史傳文學
紀實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入此。
I 056 網絡文學
I 057 民間文學
I 058 兒童文學
I 059 民族文學
I 059.9 宗教文學
由于《中圖法》第5版I類各體文學的類目排列都按照目前這個體例,因此,可以運用到I類其他多處類目的編排上。除了“I 05各體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下位類目外,在“I 106作品評論和研究”、“I 11作品集”、“I 25報告文學”、“I 26散文”、“I 28兒童文學”、“I 29少數民族文學”、“I 3/7各國文學”的下位類目相關內容處也可以使用。
《中圖法》第5版“I 236. 71四川省地方戲”、“I 236. 719重慶市地方戲”、“I 236. 73貴州省地方戲是3個前后相連的類目。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是3個平級的地區(qū),那么它們的類目也應該是同位的類目。恰好I 236. 72是個空號,建議把“I 236. 719重慶市地方戲”改為“I 236. 72重慶市地方戲”。
《中圖法》第5版的排版格式是:
I 209 文學史、文學思想史
系統(tǒng)論述中國文學史的著作入此。
對各時代作家及作品的評論入I206/207。
各體文學史入I207有關各類。
依中國時代表分。
因為“對各時代作家及作品的評論入I 206/ 207”和“各體文學史入I 207有關各類”是并列、獨立的關系,所以,這兩句話應該各自成行。
I 209 文學史、文學思想史
系統(tǒng)論述中國文學史的著作入此。
對各時代作家及作品的評論入I206/207。
各體文學史入I207有關各類。
依中國時代表分。
根據該類目的注釋“報告文學體裁的企業(yè)史、村史、家史、基層組織機構史等入此。企業(yè)史、村史、家史、基層組織機構史及調查報告入有關各類。例:工廠史入F 42有關各類;村史入K 29有關地區(qū)”,I 252類目名稱應該為“企業(yè)史、村史、家史、基層組織機構史”。
2.5.1 “I 219群眾文藝演唱材料”。根據上位類“I 21作品集”類目名稱、它的同位類“I 218地方作品綜合集”類目名稱和“I 219群眾文藝演唱材料”類目的注釋“詩歌、戲劇、曲藝、音樂、舞蹈等多種作品的綜合集入此”看,I 219的類目名稱應規(guī)范為“群眾文藝演唱作品”。
2.5.2 “I 209文學史、文學思想史”的下位類目是“I 209.9地方文學史 依中國地區(qū)表分”和“I 209. 99中國文學流派及其研究 綜合性文學流派及其研究入此”。“地方文學史”和“中國文學流派及其研究”是兩個有交叉內容的并列概念,應屬于同位類目。既然I 209. 99是新增的類目,建議啟用空號I 209.8來標示“中國文學流派及其研究”類目。
[1] http://stock.eastmoney.com/news/1406,20120113187280144.html.
[2] 黃茜.網絡文學的新銳優(yōu)勢[J].大眾文藝,2010(19):183.
[3] 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1.
[4]《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