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尚開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710043,西安∥高級工程師)
節能減排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地鐵在為市民提供便利交通的同時,也消耗著大量的電能資源。為節約能源,除加強管理、盡量減少能源消耗外,還應加強對地鐵再生能源的利用。對地鐵系統而言,車輛再生制動產生的反饋能量十分可觀,這些再生能量除被列車自用電消耗一部分外,還有一定比例被其他相鄰取流列車吸收利用,其余再生能量如果能被合理利用,其經濟效益是相當可觀的。
本文以西安某地鐵線路為例,進行地鐵再生能量效益分析。該地鐵線線路全長35.2 km,均為地下線路,共設車站28座。正線設置13座牽引變電所,車輛段和停車場分別設置1座牽引變電所。接觸網采用DC 1 500 V架空剛性懸掛方式。
當列車進站前開始制動時,列車停止從接觸網受電,牽引電動機轉變為發電機工況,將列車慣性運行的動能轉換為電能,發電機制動力使列車減速,此時列車向接觸網反饋電能(如圖1所示)。若鄰近無列車吸收再生能量,會造成接觸網電壓升高,在使用車載電阻情況下,控制回路自動接通制動電阻消耗回路,以降低網壓。制動電阻安裝在車體底架上的牽引逆變箱外,制動電阻由不會被磁化的鎳鉻合金制成。在使用電阻制動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制動電阻通過一個1 500 W三相風機進行強迫風冷。

圖1 再生制動過程示意圖
為比較準確地論證再生能量消耗過程,結合西安某地鐵線路,對再生能量與列車行車追蹤間隔關系、再生能量大小等問題進行分析。該線路采用B型車,最高運營速度80 km/h,編組形式為4動2拖。當列車實施電制動時,有反向電流向接觸網饋出。利用列車仿真軟件模擬該線路列車運行情況(以1個區間為例),仿真列車運行工況~速度曲線見圖2。

圖2 列車運行工況與速度曲線
由圖2可知,列車開始制動的初始速度一般在60~70 km/h,計算時取中間值65 km/h。查閱機車牽引電機制動電流曲線可知,這一速度對應的制動電流為3 600 A。根據列車運行仿真結果,本線旅行速度為41 km/h。該線路正線均為地下線路,按剛性懸掛接觸網計算,其接觸網阻抗為0.014 3 Ω/km;正線按60 kg鋼軌考慮,其阻抗為0.028 Ω/km。
根據供電仿真計算結果,列車正常運行時,接觸網平均電壓為1 450 V左右,一般列車由再生制動轉入電阻制動的網壓為1 800 V,兩者差值為350 V。若要再生能量不被自身車載電阻消耗,列車的鄰近必須要有其他列車取流,并且其所處位置應在由再生電流產生接觸網縱向壓降不超過350 V的位置;若超出此范圍,則因制動列車附近無取流列車拉低電壓,再生制動則轉入電阻消耗能量的制動狀態。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計算出,當列車開始制動時,保證臨近有運行列車吸收再生能量的交路,該交路排布需滿足的最大追蹤間隔為:

式中:
U差——電壓差;
Z網——接觸網電阻;
v旅——列車的旅行速度。
也就是說,在理想情況下,若列車行車追蹤間隔大于9.95 min,列車制動所產生的再生能量將無法被臨近運行的列車吸收,只能接通制動電阻進行消耗。該線路初期的列車行車追蹤間隔為5 min,近期的追蹤間隔為4 min,遠期的追蹤間隔為4 min。根據追蹤間隔推算,在理想狀態下,列車運行中所產生的再生制動能量能夠被臨近的列車吸收,但地鐵線路區間長短不一,最理想的運行圖并不易得到,實際吸收效果達不到理論計算結果。
在地鐵線路的運營初期,列車再生能量被本線其它列車吸收的概率是相當可觀的。但在地鐵線路的試運營期間,由于行車密度比較稀疏,追蹤間隔一般在10 min以上,列車再生能量基本要靠電阻消耗。以下對各運營期間電阻消耗電量的情況進行分析。
根據列車仿真計算結果,該線路1列列車上下行方向耗電量為1 826 kWh,再生制動能量為585 kWh,再生制動能量約占牽引耗電量的31%。假設試運營期間列車全天運行10 h,列車追蹤間隔為12 min,全日發車量為50對列車。由于試運營期間列車的追蹤間隔遠大于9.95 min,可以認為列車的再生制動能量全部需要車載電阻消耗,因此全年電阻消耗的電量為:Q=N×Q電阻×365=10 676 250 kWh(N為列車對數;Q電阻為電阻消耗的電量)。若按電費收取標準1 kWh為0.7元計算,其全年消耗電的費用為7 473 375元。
根據廣州、上海等地的實際測試數據,在追蹤間隔相對緊密的情況下,制動電阻所消耗的能量約占整個再生制動能量的4% ~8%,取中間值6%,可計算得出消耗在制動電阻上的能量約為35 kWh。根據該線路的行車資料,運營初期全日發車量為150對,全年電阻消耗電量為:Q=N×Q電阻×365=1 916 250 kWh。若按電費收取標準1 kWh為0.7元計算,則初期全年消耗電的費用為1 341 375元。運營近期全日發車量為204對,全年電阻消耗的電量為:Q=N×Q電阻×365=2 606 100 kWh。運營近期全年消耗的電的費用為1 824 270元。運營遠期全日發車量為246對,全年電阻消耗的電量為:Q=N×Q電阻×365=2 555 000 kWh。運營遠期全年電阻消耗電費為1 788 500元。
每輛動車自重約35 t,拖車自重約30 t,按額定載客1 440人,每人60 kg計算,一列車在額定載客情況下的總重約為286 t。結合前述1列列車上下行耗電量可計算得出:列車單趟上下行折返消耗能量約為7 kWh/t。
每輛動車安裝有1組制動電阻及相應的軸流冷卻風機,其質量約為400 kg,4輛動車相應的制動電阻設備質量約為1.6 t,據此可計算出由制動電阻設備引起的牽引能耗為10 kWh。結合全日行車對數可計算出相應的年耗電量。車載電阻大都采用強迫風冷,風機功率約1.4 kW。根據該線路牽引模擬計算結果,單列車上下行1個折返投入制動電阻消耗的累積時間約15 min,可以認為與風機運行時間相同。這樣,可計算得出各運營期間因車載電阻質量及風機所增加的電耗及費用(見表1)。

表1 各運營期間由車載電阻所引起的費用
每輛動車的電阻器及其斬波控制器的費用約為15萬元,每列車按4動2拖計算,若列車取消車載制動電阻,則每列車可節約采購費用約為60萬元。具體按各運營期間根據行車配屬列車數量計算,可節約列車采購費用見表2。

表2 取消車載制動電阻可減少的列車購置費用
目前再生能量利用裝置形式主要有混合逆變型、電容儲能型、飛輪儲能型、蓄電池儲能型等形式。就國內產品而言,混合逆變型產品已在某些城市地鐵線路采用,技術相對較成熟,故本文以混合逆變型為例進行投資分析。該線路共設置15座牽引變電所,按每座牽引變電所均設置再生利用裝置考慮,其投資費用見表3。

表3 再生利用裝置采購費用
牽引變電所安裝混合逆變型再生裝置,需增加約70 m2的面積安裝相關設備,由此引起的土建費用見表4。

表4 牽引所設置再生利用裝置所增加的房屋建筑費用
若將混合逆變裝置中的電阻設置于地面,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環控投資,但電阻所散發的熱量、強迫風冷風機所產生的噪聲,將對周邊居住人群產生不良影響,故而按設置于牽引變電所內部考慮。無論采用車載還是在牽引變電所設置混合逆變裝置,均有電阻發熱。車載電阻造成隧道內溫度升高,而混合逆變型設備將造成牽引變電所設備房屋溫度升高,均需增加適當的環控設備,或者提高其容量。并且相應的這部分環控設備需要消耗電能,綜合考慮其費用見表5。由表5可以看出,兩種方式對環控系統而言,費用基本相當。

表5 環控費用
按一般電氣設備壽命計算,車載電阻、環控設備、混合逆變裝置壽命均按25年考慮,則設備安裝至近期運行年度結束正好為25年,此期間設備不用更換。地鐵工程為百年工程,假設其使用期限為100年,進入遠期運營后,將有75年的運營時間,此期間設備需更換3次。混合逆變裝置出于保護逆變電子器件的目的,其控制對短時大功率回饋電流接通電阻消耗,據統計,逆變轉換能量能達到再生回饋能量的70%。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綜合投資及效益比較見表6。

表6 不同再生能量轉換方式下全壽命周期投資效益表
從表6的數據可以看出:若采用牽引所內設置混合逆變裝置的方式,至初期運營結束,其投資效益還未體現出來;但從近期開始,其投資效益明顯體現;至近期運營結束,相對車載制動電阻的方式,可產生7 894萬元的效益;至整個工程結束時,可產生79 693萬元經濟效益。
在牽引變電所安裝再生能量利用裝置、取消車載制動電阻的運營方式,從初期投資來看,增加了地鐵建設的投資,但從地鐵工程全壽命周期成本的角度來看,其效益是非常顯著的。
[1]陳穗九.地鐵列車制動電阻設置的探討[J].都市快軌交通,2009,22(2):47.
[2]楊峰.地鐵車輛制動系統淺析[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09(4):29.
[3]劉寶林.地鐵列車能耗分析[J].電力機車與城軌車輛,2007,30(4):65.
[4]連鵬飛.深圳地鐵2號線工程再生制動能量吸收裝置設置方案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07(6):85.
[5]湘潭市恒信電氣有限公司.HXXS-NB/380V型電阻-逆變混合再生制動吸收裝置介紹[R].湘潭:湘潭市恒信電氣有限公司,2007.
[6]曾建軍,林知明,張建德.地鐵制動能量分析及再生技術研究[J].電氣化鐵道,2006(6):33.
[7]韓豫,胡繼軍,查申森,等.變電站全壽命周期設計的理論及應用[J].中國電力,2011,44(3):23.
[8]李娜,楊儉,方宇,等.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的儲能裝置與輔助電源控制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201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