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先,鐘 玲,王 鵬,張鳳秀,薛旭婷,鄭 慧
(1.西南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重慶 400716;2.重慶纖維檢驗局,重慶 401121;3.東華大學 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上海 201620;4.西南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重慶 400716)
絲綢用傳統的酸性染料、媒染染料和直接染料等染色,皂洗牢度低。用活性染料染色,染得的絲綢皂洗牢度高,但需要大量鹽促染,并且染料上染率和固色率低,產生高鹽濃度、高色度廢水,使得廢水處理負荷特別大。
近年來,為了提高染色絲綢濕處理牢度和降低印染廢水污染處理負荷,開發了懸浮體染色法[1],酸性染料、分散活性染料等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法[2-3],以及硫化染料染色法等[4-5]。在絲綢接枝改性染色中,有接枝殼聚糖改性[6-7]、陽離子改性染色等。特別是接枝陽離子改性染色,可使活性染料在絲綢上的固色率達到99%以上,但染色不勻,工藝復雜[8-9]。在活性染料分子結構改性研究中,有在活性染料分子中引入1段疏水鏈,以提高活性染料直接性的方法來大幅提高染料在絲綢上的上染率和固色率[10]。還有在活性染料分子中引入1段帶有不同形式的氨基聚合鏈,以提高活性染料在絲綢上的上染率和固色率等[11-12]。但這些染色方法都還未達到適用階段,相對復雜,需要對現有的染色設備進行較大規模改造或更新。近年開發的氣流染色、濕短蒸染色、泡沫染色等新型染色技術一般都不用于絲綢的染色,因此,需要研究新的高效促染原理和方法。
本文設計了絲綢的分子伴侶高效促染原理,研究有機小分子陽離子作促染劑,探討其對活性染料在絲綢上染色時的促染規律。
蠶絲雙縐12101(重慶金鳳絲綢公司),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DHDAB,實驗室合成)。溴化辛基三甲銨(OTAB)、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銨(DT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CTAB,分析純,阿拉丁試劑)。33%二甲胺水溶液,溴代正丁烷,溴代正己烷,丙酮,四丁基溴化銨,氫氧化鈉,碳酸鈉(重慶博藝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钚源渌{ KN-R、活性深藍 B-2GLN、活性黃B-4RFN(浙江溫嶺市染料化工廠)。
SHA-B型恒溫振蕩器(國華企業),HH-4型數顯恒溫水浴鍋(國華電器有限公司),TU-181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SW-12型耐洗色牢度試驗機(無錫紡織儀器廠),Datacolor 650型測色儀(Datacolor公司)。Av300型核磁共振儀(TMS內標,D2O溶劑)。
1.2.1 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的合成
將45 mL二甲胺(33%)加入到150 mL的三角瓶中,同時加入10.8g氫氧化鈉、0.5g四正丁基溴化銨作相轉移催化劑。三角瓶放在盛有冰水混合液的HH-4型恒溫水浴中底部,用HH-4型恒溫水浴自帶磁力攪拌器進行攪拌,緩慢滴加溴代正丁烷,共加入30 mL,滴加速度為10 mL/min。滴加完之后繼續保溫30 min,然后加熱恒溫至35℃,再反應20 h。反應得到的無色油相中間產物丁基二甲胺與水分離后加入到10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溴代正己烷39 mL,無水乙醇30 mL,80℃回流3 h。反應結束后蒸餾除去乙醇,得到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粗品。用丙酮進行重結晶,得到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純品。
1.2.2 染色
絲綢染色在SHA-B型恒溫振蕩器中進行。3種活性染料的質量濃度均為1.0g/L,染色時促染劑直接加入到染料溶液中,配染液時加入1次,染色15、30 min后各再加1次,共分3次加入。染色溫度為60℃,浴比為1∶20、染料用量 2.0%(o.w.f)、上染時間為60 min。固色溫度為60℃,固色時碳酸鈉質量濃度為2.0g/L。
染料上染率E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A0和A1分別為在染料最大吸收波長時,固色后染液和染料原液的吸光度。
染色絲綢煮浮色溫度為90℃、十二烷基磺酸鈉質量濃度為1.0g/L、Na2CO3質量濃度為 2.0g/L、浴比為1∶50,時間為30 min。
固色率F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A2為煮浮色溶液的吸光度。
1.2.3 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的上染曲線測定
測定上染曲線時,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1次加入和分3次加入染色浴中,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質量濃度為7.0g/L,浴比為1∶20,染色溫度為60℃,染料質量濃度為1.0g/L,測定不同上染時間的上染率。
1.2.4 牢度測試
皂洗牢度參照 ISO 105-C04-1989進行測試,摩擦牢度參照ISO 105-X12-1993進行測試。
活性染料一般是陰離子型的,為了染色后容易去除浮色,活性染料一般帶有較多的電荷,水溶性很高。但染料的水溶性越高一般直接性就越低,所以活性染料的上染率一般很低。同時,由于絲綢帶有大量的負電荷,特別是在堿性條件下,而活性染料一般需要在堿性條件下進行固色。因此,活性染料在絲綢上的上染率和固色率特別低。
活性染料染色時一般用鹽進行促染,這需要加入大量的鹽,但是,由于鈉離子很小,受熱運動的影響較大,壓縮染色過程中形成雙電層的效率較低,所以鹽的促染效率很低。為了實現促染劑的高效促染,所以本文設計了活性染料分子伴侶促染原理。
圖1 示出絲綢活性染料分子伴侶促染原理。在分子伴侶促染原理中,用有機小分子陽離子作為促染劑,其有3個優點:1)有機小分子陽離子比鈉離子大得多,受熱運動的影響比鈉離子要小得多,不易逃離擴散雙電層;同時,小分子陽離子帶有一定的疏水鏈,疏水作用使有機陽離子與絲綢表面負電荷的作用強得多,因此,有機小分子壓縮絲綢表面的擴散雙電層會更加有效。2)有機小分子陽離子能與活性染料分子形成離子對,部分中和活性染料分子所帶的電荷,降低染料分子的水溶性,使染料分子產生一定程度的聚集,提高染料聚集體的上染直接性。3)有機小分子陽離子部分中和絲綢表面的負電荷后,絲綢表面的質子化氨基所帶的正電荷會吸引帶負電的染料分子,從而促進染料的上染。

圖1 絲綢活性染料分子伴侶促染原理Fig.1 Acceleration theory of molecule companion of reactive dyes on dyeing silk
在染色完成后煮浮色時,煮浮色浴中添加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與有機陽離子的相對較強相互作用會使活性染料分子與陽離子分開,活性染料分子恢復成高水溶性的染料分子,滿足了煮浮色需要活性染料水溶性高的要求,使浮色去除干凈,染色絲綢達到很高的皂洗牢度。由于上染過程中,有機小分子陽離子一直伴隨活性染料分子,因此,將這一促染原理稱為“分子伴侶促染原理”。
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結構經1H NMR(TMS內標,300 MHz)譜表征,其數據如下:

1H NMR數據與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結構相符合。
表1 示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CTAB)作促染劑時對3種活性染料在絲綢上上染時的促染效果。可以看到,隨著CTAB質量濃度的增加,3種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都迅速增加,上染率幾乎接近100%。但隨著CTAB質量濃度的進一步增加,3種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反而迅速下降。CTAB促染出現最佳質量濃度區域現象,在1.6~2.4g/L。這與普通鹽的鹽濃度越高,染料上染率和固色率越高的規律不同。
從表1還可看到,CTAB作促染劑時,上染率雖然很高,但固色率并不高。這可能是CTAB與染料分子形成的離子對被吸附到絲綢上后,由于CTAB的疏水碳氫鏈太長,阻礙了活性染料分子在絲綢上的固色反應所致,位阻如圖2所示。疏水碳氫鏈在熱運動中會有部分時間橫在染料分子活性基團與絲綢可反應基團之間,從而阻礙固色反應。因此,對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銨(DTAB)的促染作用進行了研究,因為DTAB的疏水鏈只有12個碳原子,比CTAB的16個碳原子少4個,位阻效應可能較小,固色率與上染率比會更高。

表1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對活性染料的促染Tab.1 Acceleration effects of CTAB on dyeing silk with reactive dyes
表2 示出DTAB對3種活性染料的促染效果??梢钥吹剑珼TAB對3種活性染料的促染規律與CTAB促染規律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最佳促染質量濃度為3.5g/L,并且隨著DTAB濃度的升高,上染率下降幅度比CTAB作促染劑時的下降幅度小。

圖2 有機陽離子阻礙活性染料固色反應示意圖Fig.2 Schematic model of small organic cation molecule hindering fixation reaction of reactive dye
從表2還可看到,DTAB作促染劑時固色率與上染率比高于CTAB作促染劑時,但上染率與固色率相差還是較大,這一方面表明DTAB對活性染料固色反應的阻礙作用比CTAB小,另一方面表明DTAB的疏水碳氫鏈還是太長,阻礙固色反應的作用還是存在。因此,需要研究像溴化辛基三甲銨(OTAB)這樣具有更短疏水碳氫鏈的有機陽離子的促染作用。

表2 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銨對活性染料的促染Tab.2 Acceleration effects of DTAB on dyeing silk with reactive dyes
表3 示出OTAB對3種活性染料在絲綢上上染時的促染效果。可以看到:OTAB作促染劑與CTAB、DTAB不同,與普通鹽的促染規律類似,即隨著促染劑質量濃度的提高,活性染料的上染率一直增加,不出現下降現象;上染率和固色率相差很小,表明OTAB的碳氫鏈足夠短,完全不會阻礙活性染料的固色反應。當然,由于 OTAB的疏水性比CTAB小得多,3種染料的上染率下降較多。從表3還可看到,染料本身的直接性越高,在促染劑作用下能達到的最高上染率越高。不過,固色率反而比CTAB、DTAB作促染劑時高。

表3 溴化辛基三甲銨對活性染料的促染Tab.3 Acceleration effects of OTAB on dyeing silk with reactive dyes
OTAB的最長疏水碳氫鏈碳原子數為8,為進一步確定是否是有機陽離子的疏水碳氫鏈的碳原子數小于8就不會阻礙活性染料的固色反應,對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DHDAB)的促染作用進行了研究。
表4 示出DHDAB對3種活性染料的促染效果??梢钥吹?,DHDAB的促染效果與OTAB的促染效果基本一致,只是對活性深藍B-2GLN的促染效果略差。DHDAB含有12個甲基和亞甲基,OTAB含有11個甲基和亞甲基,理論上其促染效果差不多,可能是在水溶液中DHDAB的己基與丁基被水分子籠包圍時是合圍所致。合圍時所用的水分子數比分別單獨包圍需要的水分子數減少,導致其顯示出的疏水性略有降低,但與預期的一樣,DHDAB不會阻礙活性染料的固色反應。
促染劑的疏水性越高,染料的上染率才會越高,但一般來說這需要促染劑有較長的疏水碳氫鏈,而疏水碳氫鏈的碳原子數大于8時,促染劑會阻礙活性染料的固色反應,這是一對矛盾。DHDAB的促染效果還表明:可以將促染劑的疏水性分散在2個較長的碳氫鏈上,滿足既具有足夠的疏水性,而最長碳鏈長度的碳原子數不大于8的矛盾。事實上,雙己基二甲銨陽離子的促染效率和效果都比 DHDAB高很多[13]。因此,預計辛基丁基二甲銨、辛基己基二甲銨、雙辛基二甲銨等陽離子會有更好的促染效果。

表4 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對活性染料的促染Tab.4 Acceleration effects of DHDAB on dyeing silk with reactive dyes
圖3 示出DHDAB作促染劑時3種活性染料在絲綢上染色的上染曲線??梢钥吹?,由于活性深藍B-2GLN的上染率不是很高,上染曲線與一般的硫酸鈉作促染劑時類似,絲綢染色均勻。活性紅B-3BF和活性黃B-4RFN由于上染率較高,開始時上染速率很快,容易造成染色不勻。

圖3 3種活性染料的上染曲線Fig.3 Dyeing curves of three reactive dyes
圖4 示出分時逐漸加入促染劑的活性染料上染率曲線。促染劑加入時間為分別染色后 5、15、25 min。可以看到,分時加入促染劑后,染料上染相對緩和,絲綢染色均勻。

圖4 活性翠藍KN-R和活性黃B-4RFN的緩染曲線Fig.4 Retarding curves of reactive red B-3BF and reactive yellow B-4RN
表5 示出DHDAB作促染劑時染得的絲綢色牢度??煽吹?,用 DHDAB作促染劑時染得絲綢的濕摩擦牢度、干摩擦牢度、棉沾牢度、絲沾牢度、皂洗牢度都比用常規硫酸鈉作促染劑時的色牢度略高。表明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能夠將浮色洗滌去除干凈,不影響染色織物的色牢度。

表5 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銨作促染劑染色絲綢的色牢度Tab.5 Fastness of dyed silk with DHDAB as accelerant 級
1)有機小分子陽離子作活性染料的分子伴侶對活性染料在絲綢上的上染具有良好的促染作用,染料具有很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陽離子的疏水部分越大,對活性染料的上染促進作用越好;陽離子分時加入到染色浴,可以實現勻染。
2)陽離子的疏水碳氫鏈碳原子數大于或等于12時,會阻礙活性染料的固色反應;小于或等于8時,不會阻礙活性染料分子的固色反應。提高促染劑的疏水性、又使促染劑最長碳鏈的碳原子數不大于8,可以將疏水性設計在2個碳氫鏈上加以解決。
3)在有機小分子陽離子的促染中,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煮浮色,可以將浮色去除干凈,染得的絲綢具有更高的皂洗牢度。
4)OTAB和DHDAB作絲綢活性染料染色時的促染劑,在較低濃度下,染料就有很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染色廢水色度低,染料利用率高,對環境友好,是一種具有應用潛力的清潔染色技術。
[1]SAWADA K,UEDAB M.Dyeing of protein fiber in a reverse micellar system[J].Dyes and Pigments,2003,58:99-203.
[2]KRANN M Van Der,FERNANDEZ V,WOERLEEg F,et al.Dyeing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textiles in supercriticalcarbon dioxide with disperse reactive dyes[J].J of Supercritical Fluids,2007,40:470-476.
[3]SAWADA K, UEDA M.Evaluation ofthedyeing mechanism of an acid dye on protein fibers in supercritical CO2[J].Dyes and Pigments,2004,63:77-81.
[4]BURKINSHAW S M,PARASKEVAS M.The dyeing of silk:part 3:the application and wash-off of modified vinyl sulfone dyes[J].Dyes and Pigments,2011,88:212-219.
[5]BURKINSHAW S M,PARASKEVASE M.Deing of silk Part 1:Low temperature application ofsolubilised sulphur dyes using sodium thioglycolate[J].Dyes and Pigments,2010,87:225-233.
[6]SAIDEH Davarpanah,NIYAZ Mohammad Mahmoodi,MOKHTAR Arami,etal.Environmentallyfriendly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lk fiber:chitosan grafting and dyeing [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9,255(7):4171-4176.
[7]PHATTANARUDEES, CHAKVATTANATHAMAND K,KIATKAMJORNWONG.Pretreatment of silk fabric surface with amino compounds for ink jet printing[J].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2009,64(4):405-418.
[8]項偉,周杰,蔡再生.改性真絲織物活性染料低鹽染色初探[J].印染,2007,19:8-10.XIANG Wei, ZHOU Jie, CAIZaisheng.Low-salt reactive dyeing of modified silk fabric[J].Dyeing &Finishing,2007,19:8-10.
[9]張光先,陳薇露,王鵬,等.季銨化真絲綢高固色率高色牢度勻染技術[J].絲綢,2009(3):22-26.ZHANG Guangxian,CHEN Weilu,WANG Peng,et al.Uniform dyeing technology with high-fastness and high color fastness for quaterniced silk[J].Silk Monthly,2009(3):22-26.
[10]XIE Kongliang,LIU Yanna,LI Xiaochun.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the novel surface-active dyes containing fluorocarbon groups:part 2:dyeing diffusion kinetics of the novelsurface-active dyes on silk fabric[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7,105(2-3):204-207.
[11]TANG Bingtao,ZHANG Shufen ,YANG Jinzong,et al.Synthesis of a novel water-soluble crosslinking polymeric dye with good dyeing properties[J].Dyes and Pigments,2006,68:69-73.
[12]LI Yingling,ZHANG Shufen,YANG Jinzong.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novel crosslinking polyamine dyes with good dyeing performance [J].Dyes and Pigments,2008,76:508-514.
[13]鐘玲,張光先,張鳳秀,等.雙己基二甲基溴化銨對活性染料在蠶絲上的促染[J].紡織學報,2012,33(5):62-68.ZHONG Ling,ZHANG Guangxian,ZHANG Fengxiu,et al.Promotion of dihexyl d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to reactive dyeing of silk[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2,33(5):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