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舟
(湖北荊門熱電廠職工醫院 湖北 荊門 448040)
1.1 研究對象:搜集在我院進行治療的420例60歲以上老年人資料,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10例,其中觀察組的男性102例,女性108例,年齡60~82,平均年齡(72.3±1.9)歲;對照組的男性103例,女性107例,年齡62~80,平均年齡(71.6±2.1)歲。所有老年人群均通過病理特征、體質檢查等方法確診疾病和身體素質。兩組老年人群均未接受過全科醫學保健模式的治療,慢性病時間均超過5年。兩組老年人群在年齡、性別、病史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
1.2 治療方法:對兩組老年人進行全面的體檢,以對老年人群進行生理方面的評估;對老年人群進行細致溝通了解老年人群對保健的心態;了解老年人群的生存質量等進行評估,制定出針對老年人群的全科醫學保健模式。觀察組的老年人群采用全科醫學保健模式進行治療,并且對老年人群生存質量進行評估。對照組的老年人群采用普通的醫學保健模式進行治療,并進行生存質量評估。經過一年的醫學保健模式治療后,對兩組老年人群進行體檢和診斷,以及生存質量的評估,并進行比較,主要比較兩組老年人群的生存質量得分,心理健康得分,生理健康得分,社會環境得分等。
1.3 效果評估標準:對老年人的生存質量的調查主要體現在對老年人群的人口數量,年齡層次,文化程度,家庭情況,住所環境和經濟情況,生活照顧能力,社會活動參與情況,保健知識,對健康態度,對生命態度,疾病狀況,醫療條件等,對以上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后進行打分。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主要體現在老年人對待疾病的態度,對生命的期望,對保健的認識等,根據以上指標進行綜合分析然后評分。對老年人群的生理健康得分主要體現在對老年人的基本身體素質,慢性疾病諸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監測,并進行綜合評分。對老年人群的社會環境得分主要體現在對老年人的社交環境的人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狀況、身體健康狀況,以及老年人居住環境和整個社會醫療條件等指標的綜合評估上[2]。
1.4 數據處理方法: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符合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符合t檢驗。
經過1年的治療后,對兩組老年人群的治療結果進行比較,比較結果如下表1所示。觀察組的生存質量平均得分為72.51±8.93分,心理健康平均得分為68.75±9.31分,生理健康平均得分為72.19±8.87分,社會環境平均得分為79.54±4.58分;對照組生存質量得分為63.78±9.43分,心理健康得分為62.21±7.48分,生理健康得分為63.31±9.52分,社會環境得分為71.98±4.13分。由此可見,觀察組的生存質量,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會環境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在以上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老年人群經過干預后的結果比較
未來十年我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數量將急劇上升,研究對老年人群的醫學保健模式具有重要意義。[3]
全科醫學保健模式是指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對老年人群進行醫學保健干預,改善老年人群的生存質量。全科醫學保健模式立足于個人,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醫療服務,始于家庭醫療服務管理,成熟于社會醫療服務管理模式。建立了這樣的點-線-面綜合醫療服務保健模式的發射式管理,能夠為老年人群提供全面的醫療保健模式,為老年人群提供連續綜合性的服務,讓老年人群能夠享受更全面的醫療保健知識,建立更正確的醫療保健意識,并進行更適合的醫療保健行為實施。
由第二章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比較結果可知,在觀察組實施全科醫學保健模式之后,老年人群的生存質量以及生理、心理健康、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得分均比對照組得分要高,觀察組的老年人保健知識、疾病防治知識比對照組提高了10.51%,保健意識和保健行為的實施率比對照組提高了14.03%,慢性病的防治率提高了10.5%。因此,在老年人群中實施全科醫學保健模式后,能顯著改善老年人群的生存環境、生理、心理健康,以及社會環境方面有顯著效果,能夠減小老年人群的慢性疾病的發病可能性,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可以在臨床推廣。
[1]王愛斌.社區老年人群全科醫學保健模式及生存質量研究,中國衛生產業,2012,09(23):45-46
[2]程穎蓮,陳淵青,張雪.社區老年人群全科醫學保健模式和生存質量研究,2011,14(7):21-22
[3]孫泰陵.社區慢性病綜合管理防治實踐,中國全科醫學,2010,13(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