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輝 周 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77627部隊31分隊 西藏 拉薩 850000)
我國的高原地區海拔高、缺氧,一年四季風多雨少,紫外線又特別強,干燥少云,一天當中溫度差很大,白天烈日炎炎,一到晚上氣溫又很低。在氣候環境比較惡劣的情況下,高原地區居民在飲食方面又喜歡吃比較辣而補的食品,故神經性皮炎發病率特別高。神經性皮炎在臨床的主要表現為皮膚苔蘚變樣、劇烈瘙癢等,一般好發于青年人,發生部位一般在頸部、眼瞼、四肢以及腰骶等。本病發病時間長,病情反復發作,臨床上通常采取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但由于這種治療方法需要的時間特別長,患者往往會產生依賴,病情容易復發[1]。本研究對神經性皮炎患者使用外用聯合內服治療,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具體作如下報告:
1.1 研究對象:選用我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收的124例男性神經性皮炎患者,他們的年齡從18至35歲,平均年齡為24±2.5歲,他們的病程由5個月至四年不等。而且這些患者均排除了嚴重腎、心、肝等功能不全、藥物過敏、食物過敏以及無法配合治療和隨訪的患者。他們都符合2011年的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臨床皮膚學》的診斷標準[2]。這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均不存在明顯差異性,具有可比意義(P>0.05)。
1.2 治療方案:將這124例患者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他們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62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復方地塞米松軟膏外用治療,bid;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同時使用鹽酸西替利嗪10mg/次,睡前服用,qd。通過治療半個月、一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
1.3 療效判定標準:(1)痊愈:皮損均消退,臨床癥狀消失;(2)有效:皮損明顯變薄,落屑減少,患者自覺臨床癥狀緩解;(3)無效:皮損變化不明顯,患者自覺瘙癢等臨床癥狀沒有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為:痊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將本次研究對象的資料加以分析,建立數據庫,錄入完畢后進行簡單數據分析及邏輯對比。校對數據導入SPSS19.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基本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對比:通過半個月的治療,兩組患者的療效不存在差異性,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治療一個月后,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存在顯著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如下:
2.2 不良反應:患者停止使用藥物以后,治療組均沒有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而對照組有21例患者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占了33.9%(21/62),在對藥物進行減量或者停藥以后,激素依賴性皮炎消失。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療效對比(n,%)
臨床上引發神經性皮炎的主要原因有下列幾種:(1)受到精神方面的刺激,例如情緒不穩、精神緊張、煩躁不安等;(2)內分泌系統功能出現異常、胃腸道功能出現障礙或者受到一些慢性疾病的感染所致;(3)日照時間過長,氣候干燥,或者經常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4)受到局部刺激,例如化學物質的刺激、衣服不柔和和皮膚產生摩擦,或者受到昆蟲叮咬,用手搔抓。尤其在高原地區,氣候環境比較特殊,加之居民的不合理飲食習慣,是誘發神經性皮炎的主要因素。
臨床上對神經性皮炎患者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可以采取中醫治療,例如生地、制首烏、元參、蟬衣、白蘚皮、白芍、白蒺藜等治療,也可以采用西醫治療。西醫治療又可以采用外用和口服治療,復方地塞米松軟膏是一種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具有抗炎和抗過敏作用,對結締組織的增生有抑制作用,可以讓毛細血管壁與細胞膜的通透性下降,讓炎性滲出量減少,同時對組胺和其他一些毒性物質的形成與釋放也有抑制作用[3]。而鹽酸西替利嗪是一種選擇性組胺H1受體拮抗劑,服用后通過胃腸道吸收,可以抑制組胺傳遞,早期還能抑制變態反應,減少炎癥細胞,在后期可以抑制皮膚變態反應。使用鹽酸西替利嗪可以減少復方地塞米松軟膏的使用量,縮小使用范圍,從而減少皮膚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依從性。
對于神經性皮炎患者,最主要的是要加以預防,去除誘因,尤其是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群,在烈日下直接照射的時間不能過長,飲食宜清淡,忌食一些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對于一些由精神方面引起的神經性皮炎患者,可以適當使用一些藥物來調節,還要在心理上自我調整,保持放松的心情。局部神經性皮炎患者,可以使用一些藥物外涂即可。
綜上所述,對高原神經性皮炎患者使用外用復方地塞米松軟膏聯合鹽酸西替利嗪口服療效明顯,安全可靠、不良反應少,可以減少激素類藥物的用量。
[1]白冬潔.神經性皮炎焦慮狀態與中醫證型的關系[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0,12(2):143-144
[2]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705-707
[3]陳小紅,彭世瑜.水楊酸在銀屑病中治療的作用[J].國外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10,26(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