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小兵
江蘇省東臺市許河鎮衛生院防保組 江蘇東臺 224200
目前在我國慢性疾病已經成為一種多發病和常見病,為造成人口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對我國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常見的慢性疾病包括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氣管炎等,危險性較大,因此應做好相應的防治措施,特別是對于社區居民而言,應加大防治力度,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本次研究中出于對社區居民慢性病防治現狀以及相應的對策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我市社區居民展開了分組管理,并對比分析了不同組別居民的慢性疾病防治情況,現匯報如下。
一般資料: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市2個社區的居民,共抽取其中的806例作為研究對象,每個社區隨機抽取403名居民。對照組中有男198例,女205例,年齡23-76歲,平均(47.8±13.6)歲;觀察組中有男199例,女204例,年齡21-78歲,平均(48.2±13.8)歲。以上統計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對以上統計的研究對象所在社區展開慢性疾病防治現狀調查,而后依據調查結果對觀察組居民展開相應的綜合防治干預措施,而對照組則不采取任何改進措施,1年后對比分析兩組居民對慢性疾病防治知識的知曉情況。
調查方法:①個別訪談:通過隨機抽查的方式同社區居民進行個別訪談,了解其對慢性疾病防治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對該社區防治措施存在的意見、建議,并對社區居民涉及的主要慢性疾病以及相應的危險因素進行收集,調查居民對社區慢性疾病防治服務的滿意度;②小組討論:同社區領導、衛生服務中心的負責人、社區內單位等組成討論小組,對本社區目前的防治情況進行調查,對該社區的基本情況、社區資源、政策環境以及衛生服務條件等相關信息進行收集,并對相應的干預手段進行探討。根據調查結果對觀察組居民展開相應的防治干預措施,并在1年后同對照組居民的慢性疾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進行對比。
觀察指標:在實施干預措施1年后,統計兩組居民對慢性疾病的相關知識、防治手段、危險因素、治療措施與效果等知識的知曉情況,對慢性疾病的觀念以及行為正確率[1]。
數據處理:研究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針對計數資料和組間對比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在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統計得知,觀察組居民對慢性疾病知識知曉率、觀念正確率、行為正確率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居民對慢性疾病防治知識的知、信、行情況統計[n(%)]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觀察組社區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為8.68%,涉及的疾病有: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以及腫瘤等,其中以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生率最高。并且該社區居民普遍存在如高糖、高脂、高蛋白、高鹽飲食等不良習慣,并且存在吸煙、飲酒以及不正確應用藥物等惡劣行為,缺乏體育鍛煉。該社區對慢性疾病的管理不到位,管理覆蓋率較低,居民的健康檔案缺乏真實性,且多數為死檔,未對居民實施跟蹤調查,無法實現及時對居民的健康動向進行了解。針對以上現狀,采取了以下干預策略:①建立組織機構、開展社區動員。完善慢性疾病管理體系,加強管理力度[2]。②以社區為中心實施全方位的綜合干預。并將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為重點干預場所,實現三級預防,定期展開知識講座,強化衛生服務人員和社區居民的防治知識;通過合理的宣傳手段對健康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適當的體育鍛煉對預防疾病的重要性進行普及。③制定相應的管理規范和制度,并嚴格按照規范展開疾病防治工作[3]。
1 王良鋒,王英,張順,等.上海市靜安區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現狀及其危險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2(5):32 -33.
2 史平,梁國文,崔寧,等.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行為危險因素干預效果監測[J].首都公共衛生,2008,15(4):76 -77.
3 章珠云.松陽縣赤壽社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狀況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9,11(2):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