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莉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婦幼保健院 644000
隨著近年來,社會因素剖宮產率上升,導致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率也升高,對于此類孕婦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選擇,一直是產科中熱點話題。本文通過觀察探討瘢痕子宮行陰道分娩的適應癥和可行性,總結其臨床意義如下。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瘢痕子宮再次分娩的孕婦51例,其中行陰道分娩的有21例,設為觀察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5.3±4.4歲,孕周均大于37周,上次剖宮產距離本次妊娠時間為2-3年有4例,4-5年有8例,超過5年有9例;再選取同期非瘢痕子宮正常陰道分娩的孕婦30例,設為對照組,年齡為22-36歲,平均年齡為25.5±4.2歲,孕周均大于37周,觀察對比兩組孕婦的分娩結局。兩組孕婦的年齡、孕周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方法:①產檢及適應癥:針對瘢痕子宮的孕婦,對其產檢工作應重視,及時發現其存在的高危因素,陰道分娩適應癥:陰道檢查顯示宮頸成熟,胎兒為頭位并入盆,B超檢查現在子宮瘢痕的愈合情況良好,子宮前壁下腹厚度>3mm,連續性評估良好,超聲測量胎兒雙頂徑<9.5cm,估算胎兒體重在3500g內[1]。②陰道試產:針對符合陰道分娩適應癥的孕婦,先由醫生對患者及其家屬交代清楚陰道分娩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風險,獲得家屬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陰道試產同意書后,提前準備好各種監護儀器、緊急剖宮產的術前準備、新生兒搶救的措施等;對待產產婦全程嚴密監護胎心,產婦宮縮、脈搏、血壓等指標,產前再次以B超確定胎位、子宮腔內情況,一旦發現胎心異常、胎位評估無法順利陰道分娩、待產婦生命體征不平穩等,應立即轉為剖宮產。分娩結束后,應再次進行宮腔內部檢查,觀察有無子宮瘢痕部分裂傷的情況出現,并注意觀察產后出血情況。
統計學方法:本文統計數據采取SPSS13.0軟件處理,計量數據組間采取 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組間采取 X2檢驗比較,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孕婦產程時間、產時出血量及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產后感染率、產后出血發生率、產后尿潴留發生率、先兆子宮破裂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率雖然稍微高于對照組,但組間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和表2。
我們知道剖宮產容易因為胎兒缺乏擠壓,氣道內的液體潴留過多,減少肺部氣體的容量,導致胎兒濕肺發生率提高,因此,在條件滿足下,應盡量采取陰道分娩,可提高新生兒的出生質量[2]。但對于瘢痕子宮的孕婦,由于瘢痕多位于子宮下段,容易導致宮縮不良及產后出血發生,也存在產時作用力過大導致瘢痕部位破裂的可能性,導致很多產婦會認為瘢痕子宮是剖宮產的絕對指征。本研究的統計結果顯示,在符合陰道分娩適應癥的情況下,對上次剖宮產距離本次妊娠時間超過2年的瘢痕子宮孕婦給予全程監護下的陰道分娩,與正常孕婦的分娩結局、并發癥、新生兒不良結局等發生情況方面對比無明顯差異,顯示出瘢痕子宮并不是剖宮產的絕對指征,并不會明顯提高母兒不良結局發生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其陰道試產的成功關鍵在于要在產前合理評估陰道分娩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在嚴格把握瘢痕子宮行陰道分娩的適應癥情況下,是安全可行的,但仍需提前做好緊急剖宮產與搶救產婦、新生兒的各項搶救措施,對陰道分娩過程全程嚴密監護,保障母兒安全。
表1 兩組孕婦產程時間、產時出血量及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比較(ˉ)

表1 兩組孕婦產程時間、產時出血量及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比較(ˉ)
組別 產程時間(min)產時出血量(ml)新生兒Apgar 評分觀察組(n=21)9.22 ±2.4 112.7 ±25.5 8.70 ±0.35對照組(n=30) 9.11 ±2.4 114.3 ±24.2 8.72 ±0.53 t 0.3511 0.4586 0.1205 P >0.05 >0.05 >0.05

表2 兩組產后感染率、產后出血發生率、產后尿潴留發生率、先兆子宮破裂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率比較[n(%)]
1 蘇愛玉.瘢痕子宮再次妊娠75例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111 -114.
2 朱潔云.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11):1326 -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