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利淼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王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 淮安 223300)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醫療衛生條件的迅速發展,我國的人均壽命明顯延長。老齡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對于老年病的研究已經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對于老年病的護理更是非常重要。護理模式的不斷完善與轉變,心理護理在其中也有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護理治療,我院通過選取100例于我院就診治療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心理干預護理的重要性,取得滿意的效果?,F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為63~86歲,平均年齡為(71.5±8.3)歲;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37例,呼吸道疾病患者26例,糖尿病患者16例,其他疾病患者21例。以隨機分配方式將100例老年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與病情特征,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符合本次研究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治療,在護理期間不進行心理輔導等措施。
觀察組:在采用對照組常規護理治療的基礎上增加心理干預,心理干預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及時有效緩解老年患者容易出現的焦慮、緊張情緒,是患者能夠接受治療。2、多與老年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解答他們的疑惑,使得他們能夠配合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3、樹立老年患者的信心,經常鼓勵老年患者勇敢面對治療。
1.3 判斷標準
優:①老年患者對護理滿意,且治療效果明顯,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提高。②良好:老年患者對護理基本滿意,病情有明顯改善,生存質量得到改善。③無效:患者對護理不滿意,治療效果差或病情出現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處理,且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比對觀察組和對照組老年患者的護理評價與治療效果可知,觀察組優41例,良好6例,差3例,優良率為94%;對照組優32例,良好5例,差13例,優良率為74%,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心理干預確實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由表1可知,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效果存在著較大的差異。(P<0.05)
逐年增長的老齡化趨勢使得我國的老年患者也出現大幅增長的趨勢,對于老年患者的治療以及護理也已經成為當前基層醫院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1]。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機能和心理問題較多,因此對于老年病的治療上也經常需要采取從方面入手,結合多種方式的護理[2]。其中對于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便是重要的部分,這也是當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在老年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老年患者都容易出現較多的問題,其中包括老年病人會認為自身已經沒有過多的社會價值,在家庭中無法做出太多貢獻[3]。因此關閉自我,拒絕社會的活動與對疾病的治療缺乏信心,也有老年人對醫護人員提供的護理存在多疑和認為醫護人員唯利是圖,不愿意積極配合相應的治療工作開展;部分老年人也會認為自己有著杰出的貢獻,對醫療護理服務的要求很高,不滿意醫護人員的護理水平等[4]。同時也有因為疾病而出現緊張焦慮,形成住院依賴等老年病人的問題,這都是當前需要解決的老年病護理問題[5]。
本文通過選取我院就診治療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采用不同的護理治療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優41例,良好6例,優良率為94%;對照組優32例,良好5例,優良率為74%,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對于老年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增加心理干預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生存質量。
綜合本文所述,在當前對于老年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能夠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吳明,朱列和,鄧麗紅,譚小穎,楊海霞.淺談惠州市住院老年患者焦慮抑郁傾向的影響因素及心理干預[J].中外醫學研究,2013,(04):75
[2]楊春霞.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預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3(10):364-365
[3]關穎,黃麗華.對手術后孤寡老年患者的心理干預護理[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27(02):85-86
[4]廖志云.膽結石手術合并高血壓病患者的心理干預護理研究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04):653-654
[5]葉紅英.心理干預護理對消化性潰瘍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3,(0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