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彥鑌
[摘要]本文簡單討論網絡輿情引導的現狀和問題,說明網絡輿情引導的原則和建議。
[關鍵詞]網絡輿情;問題;原則;建議
[中圖分類號]D6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052-01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輿論的力量不斷增強,各地網絡輿情頻發,對我們黨和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新的考驗。網絡輿情的形成和傳播受社會事件、社會心理、重點網站、傳統媒體、政府應對、意見群體及網民參與等多個方面的影響,引導起來難度極大。
一、現階段網絡輿情引導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1、技術層面,部分干部對網絡技術了解不夠
據重慶市2010年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盡管干部整體上網率已超過90%,但多數仍屬淺層單向觸網狀態,81%的人只是上網“看看新聞”,42.7%的人不會使用QQ等即時通訊工具,81.3%對微博等社交網站完全不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不了解網絡,如何來應對網絡,更談不上引導網絡輿論走向了。
2、意識層面,部分干部對網絡輿情重視不夠
部分干部存在“身正不怕影子斜”、“家丑不可外揚”、“網絡讓問題擴大化”等心態和顧慮,以及網絡負面信息會妨礙進步、影響升遷等錯誤觀念,要么對網絡輿論監督不理不睬,對各種網絡傳言和質疑不回應,要么采用堵、蓋、封等手段,時刻提防并設法控制輿論傳播,更有個別干部認為,新聞傳媒和網絡是可以控制的,從而在心理上輕視了網絡輿情的巨大能量。
3.應對方面,部分干部對網絡輿情引導不當
在網絡輿隋引導過程中,一些地方和干部存在拖延應對、虛情應對或缺位應對等情況,面對洶涌澎湃的網絡輿論,缺乏相應的應急引導機制,抑或機制運作上存在疏漏。擔心消息公開不利于處置危機,影響政府形象與社會穩定,或是擔心說了真話就表示承認自己工作中有過失,對突發事件采取“瞞、壓、拖”的政策,不敢公布事件真相,或者公布時語焉不詳、遮遮掩掩。
二、網絡輿情引導的基本原則
1、及時準確。公共事件報道特別是突發事件報道要有效影響受眾,必須突出報道的時效性,做到“快”字,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占領輿論制高點。
2、公開透明。謠言止于公開,事件發生后,如不能及時公開相關『青況,就可能導致非正常渠道的信息得以快速傳播,影響事件的處置。公開透明能夠確保人們獲取信息的權威準確,壓縮謠言擴散的空間。
3、有序開放。開放是公共事件處置中應當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同時,開放應該是有序的,即新聞報道不應妨礙事件的處置或對公眾思想形成干擾。
4、有效管理。公共事件中加強媒體管理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在事件處置過程中加強管理,規范采訪行為,是確保正常采訪的需要,也是確保事件處置正常進行的需要。
5、正確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要做到“五個有利于”,即有利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有利于維護國家形象,有利于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妥善處置。
三、對網絡輿情引導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健全網絡輿情預警應急機制
完善的工作機制是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重要保障。要警惕“技術決定論”,著重從制度建設上解決現實問題。要成立專門的組織并建立協調聯動的機制,由專人負責對網絡輿情進行預警監測。所謂“發現在早,處置在小”,這對于爭取時間、爭取主動引導具有重要作用。
(二)及時發布信息,贏得第一落點
1、第一時間發布。具有搶占輿論先機、切斷謠言產生源頭、滿足公眾媒體心理需求、穩定人心、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和塑造政府高效負責形象五個好處。2、內容真實可靠。認真核實發布信息,避免虛假、不實信息出現,用權威傳播渠道公開,提高公眾認知度,引發公眾共鳴。3、發布方式透明。采取召開背景吹風會、組織媒體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政府網站發布新聞信息、手機發布等方式公布信息,在發布中要做到事件發生發展過程透明、事件應對處理措施和處置過程透明、信息發布形式透明。4、精心設置議題。用權威、準確的信息駁斥不實、不良信息,幫助公眾甄別事件真偽,用不為人知的背景資料,科學依據等,對事情進行充分論述和解釋。5、堅持滾動發布。通過持續不斷的信息發布,增大公眾得到的信息量,讓公眾充分了解事件及其處理過程,最大限度的凝聚人心,提高公眾信任度。6、把好關把好度。消息的發布不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在相關消息發布之前,有關部門要進行溝通、協商和確認,確??趶揭恢?。
(三)主動設置議題,占據輿論空間
主動設置議題是占據輿論空間、引導輿論走向的有效方式。要根據輿論引導的需要,主動設置議題。注重發揮黨委、政府掌握權威信息的優勢,把黨委、政府想說的與群眾想知道的有效結合起來,主動闡明黨委、政府的主張,形成政府議題,并力爭實現政府議題與公眾議題、媒體議題的高度重合。同時,充分發揮網絡和傳統媒體各自優勢,雙管齊下,充分滿足公眾知情權,減少網絡謠言、偏激言論的空間,增強黨委、政府和媒體的公信力,形成網上和網下工作合力。
(四)密切關注輿情,有效引導輿論
準確掌握輿情、加強輿情研判是引導的基礎和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輿論引導的主動性、預見性和時效性。各部門、各單位要組建專門隊伍負責輿情信息的收集研判,形成互聯互通的輿情信息機制,及時發現問題,針對問題有效引導。在引導過程中個要做到:注重對輿論參與對象的引導,普通成員和意見領袖對輿論傳播的作用不同,網絡上許多信息都是由意見領袖過濾后擴散給受眾,對于他們要采取不同的引導策略;注重對議題的引導,注意把握傳播過程、參與主體和議題特點,因勢利導,對于暫時無法妥善解決的事件,則要開誠布公向公眾作出解釋,獲取公眾諒解和支持,再適時把注意力引導到其他方面,最大限度地平息公眾不滿和轉移公眾關注。
(五)加強媒體服務,寓管理與服務
做好媒體服務是網絡輿情引導的重要環節,是國際慣例,同時也是溝通媒體、引導輿論的重要途徑。要及時設立媒體服務機構,視情況可由宣傳、后勤等部門組成。在媒體服務過程中要做到:1、切實轉變觀念,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積極主動為媒體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擴大媒體報道的積極因素,引導媒體進行客觀、友善的報道。2、積極主動服務,滿足媒體采訪要求。注重細節,簡化工作流程,努力為媒體采訪創造便利工作條件,營造良好工作氖圍。3、創新工作方式,寓管理與服務之中。遵循新聞規律,減少宣傳痕跡,避免對媒體提出不合理要求,理性對待監督,合理引導媒體報道。4、嚴格依法行政,保障記者合法權益。保護記者個人權利即是保障群眾知情權、保護自身,干擾、阻止甚至恐嚇記者采訪,只能事與愿違。
(六)注重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
輿論引導是一項系統工程,往往涉及多個地方和部門,只有加強統籌協調,才能獲得多方支持,形成整體合力和整體效應。要做到:充分發揮宣傳部門的主導作用,宣傳部門要主動走到前臺,尊重新聞規律,用專業化的服務與媒體、公眾做好溝通。明確和建立處置事件的“一種姿態,一套機制、一個平臺”,一種姿態即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的姿態;一套機制即由宣傳部門牽頭,多部門協同聯動的信息處理和新聞發布工作機制;一個平臺即以政府新聞發布會為主,集中采訪、提供新聞通稿、召開背景吹風會等多種形式為補充的新聞信息統一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