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廷秀
(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癥監護室 四川 瀘州 646000)
護理風險管理是醫療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處理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4個階段。這4個階段周而復始,構成了一個風險管理的周期循環過程,以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及風險事件對患者和醫院的危害及經濟損失。ICU是集中救治危急重癥患者的場所,患者病情重、變化快、病死率高,護理工作難度高、任務重、勞動強度大,護理差錯和事故的發生頻率也明顯高于普通病房[1]。健全的護理制度與護理管理是發揮其功能及避免醫療護理差錯的重要保證[2]。本科室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對ICU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將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ICU監護的所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房分為A、B兩個醫療小組,A組所管轄的患者進入護理風險管理組,B組所管轄的患者進入常規組。
1.2 方法:常規組給予常規ICU護理監護,實驗組在常規監護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護理風險管理包括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落實護士長、護理小組長和管床護士的三級護理質量控制;識別潛在的危險因素并制定防范對策;建立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加強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和加強護理表單記錄的管理等。觀察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拆機時間、并發癥、不良事件發生率及病死率等指標。
將ICU常見并發癥分為肺部并發癥、胃腸道并發癥、泌尿系并發癥、口腔并發癥、皮膚疾患和其他并發癥,統計兩組患者各類并發癥的發生人數;ICU常見的不良事件包括輸血反應;置管病人導管移位、堵塞和滑脫;運送意外和墜床等,根據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中等級的不良事件進行統計。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進行描述,兩樣本均數比較用t檢驗,構成比和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共涉及患者106例。A醫療小組管轄的55例患者進入風險管理組,B醫療小組管轄的51例患者進入常規組。風險管理組年齡為46.7±13.2歲,常規組為51.3±15.7歲,兩組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637,P=0.105);男女比風險管理組為1.89∶1,常規組為3.64∶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196,P=0.138);兩組患者來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79,P=0.9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病例來源(n)
2.2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撤機時間比較:本次研究觀察的患者中,風險管理組有37例采用了機械通氣,常規組有38例采用了機械通氣。將觀察所得兩組數據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風險管理組撤機時間低于常規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比較:風險管理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不良事故發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所有可能會導致患者損傷或傷殘事件的不確定性因素均被看做是護理風險,其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預防其發生的過程[3-4]。ICU病房中,一方面患者病情危重、變化快;另一方面,隨著新手術的不斷開展,侵入性操作治療多、監護治療儀器多,對護理要求高且風險大[5]。為有效的回避護理風險,開展優質安全的護理工作,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表2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和撤機時間比較(x±s)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比較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風險管理組較常規護理組的病人機械通氣撤機時間短、并發癥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低。表明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減少并發癥和不良事件的發生,降低死亡率。武淑敏等[6-7]研究還顯示,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護士操作熟練程度、護理文書書寫規范性、服務態度、溝通能力、責任心、應急能力和患者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實施前。
綜上,護理風險管理在ICU病房中的實施,不僅可以給患者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服務,還可以護士對風險管理的認識,規范其操作,不斷加強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學習,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
[1]張曉文,史德麗,劉淑娟.兒科ICU病房實行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J].中國校醫,2007,21(4):472-473
[2]王志紅,周蘭姝.危重癥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10-11
[3]刁冬梅,林巖,盧玉貞,等.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效果[J].護理管理研究,2007,21(3):628-630
[4]陳進文,陳幻,何芳.ICU護理風險管理對低頭中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術后監護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0):873-875
[5]劉秀梅.ICU 風險管理[J].蒙古中醫藥,2009,29(6):84-85
[6]武淑敏.護理風險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70-72
[7]鄧全英.ICU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前沿,2009,4(6):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