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滿 趙 東 李 聰 張秀娟 徐 東 廖麗麗 鄒娟娟 范衛敏 余亦言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十堰市人民醫院第三臨床學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前言:目前煙草對人類身體和精神健康的危害已被大量科學研究所證實,吸煙危害已成為全球性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報告也將吸煙列為危害健康的十大危險因素之一。近年來,我國煙草消耗量呈不斷上升趨勢,煙民人數呈不斷擴大和明顯的低齡化趨勢[1],因此其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多種疾病發病率增加[2]。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吸煙和被動吸煙是可以有效預防的死因,是需要給予優先處理的公共衛生問題[3],因此,如何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的危害,以及煙草可能會引起的各種疾病,主動參與禁煙與戒煙,是全面普及健康知識,減少煙草危害的重要工作環節。我國對于此方面的宣傳和調查研究已開展很多,并收到一定成效,但是有關湖北省十堰市居民的吸煙現狀調查研究卻相對缺乏。為了解十堰市城區居民吸煙現狀以及群眾對主動吸煙和二手煙的危害認知程度,分析戒煙現狀探討影響戒煙的因素,本次研究開展調查獲取相關數據并進行科學分析,為當地更好的開展禁煙工作提供依據。
1.1 對象:湖北省十堰市四個地區常駐居民,二堰100人(20%),三堰100人(20%),五堰200人(40%),六堰100人(20%)。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方法對十堰市二堰、三堰、五堰、六堰四個地區居民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由本團隊研究人員統一制作,湖北省十堰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審核通過。調查內容包括對象一般基本特征(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吸煙情況,戒煙情況,對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危害認識等。
1.2.2 相關指標定義:吸煙者指過去吸煙達100支以上且調查時仍有吸煙行為;已戒煙是過去曾經吸煙,但調查時已連續2a未吸煙者;被動吸煙指不吸煙、但每周至少1d內有15min以上暴露于吸煙者呼出的煙霧中[4];吸煙率=吸煙人數/調查人數;戒煙率=嘗試戒煙人數/吸煙人數;戒煙成功率=戒煙成功人數/嘗試戒煙人數。
1.2.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對象構成比用統計圖進行一般描述,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本次調查于二堰、三堰、五堰、六堰地區共發放問卷500份,有效問卷486份,有效率達97.2%。問卷數據統計結果顯示,男性人數274,吸煙者132人,女性人數212,吸煙者5人。男女吸煙率分別為48.54%、0.024%。
2.2 不同特征男性煙民的吸煙率:男性煙民中,不同職業的吸煙率農林牧漁水利業組最高為81.25%,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3.964,P=0.000)。其次為離退休人員和交通運輸業組,吸煙率分別為76.47%、61.11%,提示男性是否吸煙受其職業和工作環境的影響;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吸煙率不同,本科以上吸煙率較低(P<0.05);不同年齡男性吸煙率也不同,其中≥56組最高,差異比較顯著(χ2=15.768,P=0.001),而且隨著年齡增長男性吸煙率呈逐漸增加趨勢。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男性煙民的吸煙率
2.3 被動吸煙危害認知情況:被動吸煙危害的認知多與居民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度有一定關系。數據顯示,不同性別對被動吸煙危害較大的認知度不同,且女性高于男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對被動吸煙危害的認知度也不同(P=0.004),但是認為被動吸煙危害較大的人群普遍不多,提示人們對相關科學研究或報道了解程度不深;另外,不同年齡居民對二手煙危害認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與年齡大小和分布無關(P>0.05)。見表2。
2.4 煙草相關疾病認知情況分析:居民對煙草所能引起的疾病認知情況也有很大差異,對于一些比較明顯并且普遍的疾病如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認可率較高,然而對間接的、宣傳相對較少的疾病如免疫力下降引起的感冒發燒,或記憶力下降等常常被群眾忽視,更深層次的醫學專業性較強或比較少見的疾病如胰腺疾病,其危害認知度則更低,僅達7%。

表2 被動吸煙危害認知情況
2.5 不同性別、文化程度和因素煙民戒煙情況:男性吸煙者中曾經嘗試戒煙人數為93人,戒煙率達69.92%,僅有36人戒煙成功,成功率為38.71%,不同性別戒煙率和戒煙成功率無差異(P2>0.05);不同文化程度的煙民戒煙率不同,隨文化程度增高戒煙率有降低趨勢,初中或以下組戒煙率最高達98.18%,且差異具有顯著性(P1=0.000),但不同文化程度吸煙者的戒煙成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2=0.064);在不同因素影響下,居民戒煙率和戒煙成功率不同,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1=0.000,P2=0.025),其中由于身體原因被動戒煙的成功率達40%,認識到煙草危害而主動戒煙的成功率達34.92%,而來源于經濟上或其他精神上的原因無論是戒煙率或成功率都相對較低,說明居民戒煙受身體健康因素影響較大,精神上因素對戒煙幫助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容易受到干擾。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文化程度和因素煙民戒煙情況
隨著我國煙草相關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對吸煙行為問題的研究已引起了許多相關機構的高度重視,本研究通過在十堰城區人口分布相對均勻、具有代表性的幾個社區進行問卷調查表明十堰市近幾年來在禁煙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想明顯降低吸煙率,還需從多方面采取措施。要重在宣傳教育,預防新的煙民產生,尤其是工作壓力相對較大以及離退休人員,因其對煙草的依賴性可能會更大。
對主動吸煙與被動吸煙危害認知情況的調查顯示,多數人認為被動吸煙危害更大,尤其是女性群眾,但大多數人對吸煙造成婦女和幼兒身心健康的嚴重危害[5]了解不多。女性吸煙者較少,在吸煙環境中扮演受害者角色,其往往對吸煙行為持有反感情緒,故此種認知多來源于反對吸煙的主觀態度,群眾掌握的相關科普知識仍較為匱乏,所以還需加大此方面的宣傳,讓更多人了解二手煙對身體健康的威脅,并且使其在能力范圍內明白煙草損害身體的機理,以及二手煙中具體有害成份如尼古丁、顆粒物、一氧化碳等的損害程度。身體健康原因作為促使戒煙的主要因素,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吸煙者健康意識的轉變過程。身體健康時往往對戒煙不夠重視,因此戒煙者較少,戒煙成功率也相對較低;而當身體狀況較差或逐漸意識到吸煙危害時,戒煙決心也就更堅定,更容易擺脫吸煙不良習慣。相關研究表明,戒煙能部分甚至完全消除因吸煙造成的損害[6],故無論什么時候戒煙都是對健康有利的。調查提示,個人意識與戒煙有重要關系,戒煙意愿不夠強烈的煙民想徹底脫離煙草存在很大困難,所以加強煙草危害嚴重性教育,將被動戒煙意識轉變為主動意識應成為控煙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因戒煙時的癥狀和對煙草的依賴對戒煙行為有明顯影響[7],故還應提供應對戒斷癥狀的技巧,以減少對香煙的渴求,更好維持戒煙狀態。
煙草相關疾病有很多,據專家預測,2030年之后中國將有1/3的男性死于吸煙相關疾病,且其中的一半死于65歲之前[8]。十堰城區居民對吸煙導致的常見疾病相對熟悉,而對一些發病較隱匿的疾病卻缺乏清晰的認識,說明群眾對煙草危害的認識僅僅處于初級階段,政府機構或媒體經常宣傳的健康知識已很好普及,很多少見煙草相關疾病卻未能得到人們重視,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警示:吸煙危害宣傳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原來的知識水平。甚有部分群眾已經對類似公益廣告或活動產生視覺和聽覺疲勞,響應度也就受到心理上倦怠的影響,要想讓“吸煙有害健康”的口號深入人心從而避免空洞性教育,相關組織機構應加重危害性宣傳并加強健康知識宣教,更好更有力度促進廣大煙民主動戒煙,提高十堰地區居民生活質量。
[1]季成葉,陳天嬌,宋逸,等.中國城市大中學生吸煙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9,30(2):109-112
[2]WHO.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obacco smoking surveys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R].Helsink:WHO,1982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2008:The MPOWERpackage[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
[4]楊功煥.1996年全國吸煙行為的流行病學調查[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15
[5]楊璞娜.被動吸煙對健康的危害[J].醫學與社會,1997,10(3):24-25
[6]樓標雷,傅國順,傅寧,等.戒煙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08,17(9):524-526
[7]林永峰,劉輝.青島市成年男性吸煙者戒煙影響因素及干預對策研究[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8,3(2):1-3
[8]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控煙辦公室.2009年中國控制吸煙報告[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