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亞
(達州市生殖專科醫院 四川 達州 635000)
產婦成功分娩后24小時之內陰道出現大量流血現象,并且流血量超出500毫升即為產后出血,該病癥能夠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為了提高搶救的成功率,必須對產后出血原因進行分析和總結,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1.1 臨床資料:選擇5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間在我院進行產后出血急救的患者,年齡范圍居于23至44歲之間,年齡平均值為(29.8±2.3)歲,11例經產婦患者,39例初產婦患者,3例患者出血量超過2000毫升,12例患者出血量介于1000至2000毫升之間,35例患者出血量介于500至1000毫升之間。
1.2 產后出血原因:本次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因素導致患者陰道出血:(1)凝血功能存在障礙導致患者出血,羊水栓塞、重癥肝炎或者死胎長時間滯留在患者子宮內會產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或者對凝血功能產生不良影響,白血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也是引發大出血的重要因素;(2)子宮收縮乏力導致出血,如果產婦子宮內胎兒體型過大、羊水過多或者懷有雙生胎會導致其子宮膨脹嚴重,不利于子宮肌纖維及時收縮,此外,待產過程中產婦焦慮過度等現象容易引發繼發性宮縮乏力或者子宮不協調收縮等現象,生產時間延長而引發大量出血;(3)胎盤因素引發的出血,主要包括胎膜或者胎盤殘留、胎盤植入、胎盤剝離不全,胎盤剝離后滯留、胎盤粘連、胎盤嵌頓以及前置胎盤等;(4)軟產道裂傷導致大量出血,患者在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產道受損現象[1]。
1.3 急救措施:(1)取患者平臥位,為了便于靜脈回流,體位應保持足高頭低,對患者的表情、皮膚顏色、尿量、精神狀態、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等體征進行全面監測和記錄,一旦患者出現不良反應,需要及時進行對癥治療;(2)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及時進行血容量補充,若患者失血嚴重,為了使循環血量不足獲得快速糾正,可切開患者靜脈;(3)確保患者呼吸暢通無阻,為了及時改善機體缺氧現象,可配合吸氧治療;(4)明確患者出血原因,并采取對癥治療措施[2]。
1.4 療效評價標準:痊愈:患者停止出血,貧血現象獲得改善,沒有出現感染和并發癥;好轉:患者有少量出血,仍然存在貧血現象,出現感染和并發癥;無效:患者仍然存在大量出血現象,為了獲得止血效果,對患者進行子宮切除,貧血現象嚴重,出現嚴重感染和大量并發癥。
2.1 產后出血患者急救效果分析:24例患者痊愈,占全部患者的48%,23例患者病情好轉,占46%,3例患者急救無效,占6%,急救總有效率為94%,急救效果詳見表1。

表1 產后出血患者急救效果
2.2 患者產后出血原因分析:33例患者具有流產史,占全部患者的66%,9例患者存在妊娠貧血,占18%,1例患者為雙胎妊娠,占2%,2例患者具有妊娠高血壓,占4%,7例患者罹患子宮肌瘤,占14%,27例患者胎兒體型過大,占54%。詳見表2。

表2 患者產后出血原因分析
產后大出血能夠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產生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產婦一旦出現出血現象,醫護人員必須立即展開急救,為了保證急救效果,需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首先要明確出血原因,本次研究中,造成產婦大出血的基本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分娩方式、生活史以及自身因素等,產科醫護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端正治療態度,培養高度的責任心,同時還要積累相關經驗,嚴格掌握各項相關操作技術,保證急救過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盡量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和出血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身體素質[3]。
本次研究中,急救總有效率為94%,33例患者具有流產史,占全部患者的66%,9例患者存在妊娠貧血,占18%,1例患者為雙胎妊娠,占2%,2例患者具有妊娠高血壓,占4%,7例患者罹患子宮肌瘤,占14%,27例患者胎兒體型過大,占54%。以上統計數據表明,患者自身因素是導致大出血現象發生的主要因素,為了減少患者的出血量,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身體素質獲得有效改善,必須及時明確患者的出血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1]王艷芳.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相關急救措施[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16(20):144-145
[2]王麗華.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相關急救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2,33(23):118-119
[3]朱麗麗.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措施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3,11(30):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