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首席記者 蔡春麗 圖/本刊記者 劉汪洋
4月11日至14日,在山城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重慶)國際綠色低碳城市建設與建設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城博會),以“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綠色建筑”為主題,吸引了16萬人次到場參觀。綠色建筑,再次成為專家和市民共同探討和關注的熱點。

〉獲得綠標認證的金融街·融景中心
Green Buildings,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to Our Life
什么是綠色建筑?
重慶市城鄉建委總工程師吳波介紹:綠色建筑不是建筑周邊做一點綠化,種點樹就是綠色建筑。真正的綠色建筑,是在整個建筑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能源,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并且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高效使用的生活空間,是要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跟未來的健康、環保、安全、舒適密切相關。
綠色建筑,離我們遙遠嗎?
人們在城博會上得到的答案是:綠色建筑,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了。重慶主城區的公共建筑,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率先強制執行一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建設“綠色”房子。而市民普遍關心的居住建筑和其他區縣的公共建筑,也將隨后執行一星級綠色建筑標準。重慶同時將引導新建建筑執行二星級及以上高星級綠色建筑標準。
是不是建筑的某一項指標或采用了某一項節能技術,就可以稱為綠色建筑?中國從2006年開始實施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對于綠色建筑分為了三個等級: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最高為三星級。在重慶,對應分別為銀級、金級和鉑金級,最高為鉑金級。在國外,美國的LEED和英國的BREEAM也是具有影響力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
吳波詳解,綠色建筑,首先一定是節能建筑,并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內容和內涵。重慶執行的一級標準,通俗的講,以上世紀80年代普通磚墻、鋼門窗建筑為例,在夏天室內的溫度不高于26℃,冬天不低于18℃的情況下,如果每年每平方米的耗電量是100度電,那么在一星級標準下,耗電量將至少減少一半。
重慶市城鄉建委節能處處長董孟能介紹,重慶從1998年開始系統推動實施建筑節能,2004年開啟綠色建筑。目前,重慶有13個項目通過了國家和地方綠標評審,通過評審的綠色建筑總面積已達217萬平方米;累計組織建設91個2200余萬平方米的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其中39個700余萬平方米建筑建成并通過終審。
“在13個獲得綠標認證的建筑中,后勤工程學院綠色建筑示范樓和重慶軌道交通大竹林車輛段綜合樓,獲得國家三星級和重慶市鉑金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為最高級別的綠色建筑。中冶賽迪大廈,則是重慶第一個通過運營標識評審的金級綠色建筑。”
人們最為關注的,重慶獲得綠標認證的有3個住宅項目:萬科城一、二、三期、金茂·瓏悅北區住宅和綠地·新都會住宅1、2、3號樓。
重慶獲得綠標認證的項目還包括國匯中心(寫字樓)、金融街·重慶金融中心、江北嘴金融城2號、江北嘴金融城3號、金融街·融景中心、重慶萬州萬達廣場酒店、重慶萬州萬達廣場購物中心等。
據了解,重慶通過美國綠色建筑LEED認證的有英利IFC、重慶天地部分商業樓棟,重慶江北區江北嘴金融核心區內的錦嘉國際大廈和力帆中心等項目。
作為國家首批綠色生態示范城區的悅來生態城,其區內新建建筑將全面執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其中二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筑將達到30%以上。

〉市民看展覽
Green Building Subsidies, Recovering Incremental Cost in Three Years

〉綠色環保建材展示
今年1月,發改委和住建部出臺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提出城鎮新建建筑嚴格落實強制性節能標準:“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
對于重慶,《重慶市建筑節能“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到2015年,要建設1000萬平方米以上的綠色建筑,打造10個以上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綠色建筑示范項目??上驳氖?,重慶的綠色建筑建設,正在按國家要求提速!吳波總工指出,重慶市城鄉建委將把發展綠色建筑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推動工作的重點,從技術標準和行政審批兩個手段入手,從單體建筑、建筑小區和城區三個層面,按照國家《綠色建筑行動方案》,開展綠色建筑行動。
綠色建筑,從經濟效益上分析,會怎么樣?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文林峰副主任,在城博會舉辦的2013中國(重慶)綠色建筑發展論壇上告訴大眾,綠色建筑的級別越高越綠色環保,建筑成本也相應增加。她任職的中心做過測算,綠色建筑如果能拿到國家相應的補貼,增量成本大概可在三年內收回,如果沒拿到補貼,可能需要5~10年收回增量的成本。
文林峰說,去年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了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對高星級綠色建筑中央財政給予補貼,也就是達到二星級標準的建筑,中央財政給予每平方米45元的補貼,達到三星級的建筑給予80元的補貼。

〉中冶賽迪大廈是重慶第一個通過運營標識評審的金級綠色建筑
對于重慶來講,這樣的綠色建筑補貼,是給房地產開發商呢,還是補貼一些給購買綠色建筑的購房者?重慶市有關部門正在對此進行研究,不久將發布實施細則。
參觀城博會的市民陳曉露說,“如果幾年內能收回購買綠色建筑的成本,我肯定愿意買‘綠色’房子!那是對地球環境的保護,也是自身居住舒適的要求。”
隨著綠色建筑的推廣,重慶培育了墻體自保溫以及新型節能墻材、高效節能門窗、通風系統、高強鋼筋配送、干混砂漿等20余個新技術、新產品基地,產值規模將達100億元以上。
而對普通市民而言,住上“綠色”房子,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