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龍, 楊 勇, 任玉峰
(陜西省安康市中心醫院, 陜西 安康 725000)
肺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的區分作為病理診斷的重要問題,同時也關系到兩者治療意義。以前,非小細胞癌的組織學分型尚未給予足夠的重視,伴隨分子靶向藥物特異性治療某種肺癌的發展,新的靶向藥物對治療肺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的療效具有很大差異[1]。要求在診斷時對兩者進行明確的區分。本次研究采用免疫組化EnVision法檢測,探討p63、CK5/6、NapsinA和TTF-1表達水平的意義。
1.1 研究資料: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進行手術切除的肺癌標本105例,其中包括57例肺鱗癌和48例肺腺癌。以肺鱗癌標本為觀察組,肺腺癌標本為對照組進行對比研究。觀察組57例患者中高分化15例,中分化18例,低分化24例。男性31例,女性26 例,年齡(43-62)歲,平均(48.2±2.5)歲。對照組48例患者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14例,低分化23例。年齡(45-65)歲,平均(47.8±1.7)歲。
1.2 方 法
1.2.1 研究方法:首先完成染色,將標本以10%甲醛固定后,常規石蠟包埋,制成切片約4μm厚,共5張,進行HE和免疫組化染色。EnVision法。將切片進行常規脫蠟和梯度酒精脫水,之后完成高溫抗原修復。根據試劑盒提示進行測試,實驗所用抗體p63、CK5/6、TTF-1、Napsin A均為即用型抗體(福州邁新)。使用正常乳腺組織做p63和CK5/6研究陽性對照,TTF1陽性對照使用常規甲狀腺組織,Napsin A以正常肺泡上皮作為陽性對照研究。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研究。
1.2.2 評價:結果評價參照 Khayyata等[2]文獻擬定,位置:TTF-1、p63陽性表達于細胞核,CK5/6位于細胞質、細胞膜,napsin A定位于細胞質。陰性判定:腫瘤細胞陽性表達<10%或呈陰性表達。陽性表達:“+”陽性表達>10%至25%,“++”陽性表達為26%-50%,“+++”陽性表達超過50%。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2.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X2比較,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根據指標陽性表達率對特異性和敏感性進行計算。
2.1 表達情況:觀察組57例患者中p63表達均為陽性,對照組48例患者僅有小部分具有較弱強度的陽性表達,其中“+”4例,陽性表達率僅為8.33%,觀察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其中 X2=89.9385,p=0.000。觀察組CK5/6陽性55例,表達率為96.49%;對照組僅有2例為“+”,陽性表達率為4.17%。兩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X2=89.5002,p=0.000。觀察組TTF-1無顯示陽性表達,但染色切片時發現,肺鱗癌細胞邊緣具有TTF-1陽性表達,對照組中TTF1陽性表達46例,表達率95.83%,兩組 X2=97.2140。Napins A觀察組表達均為陰性,對照組中均有陽性表達,相較X2=105.0000,p=0.000,詳見表1。

表1 p63、CK5/6、TTF1、Napsin A 不同表達分析 n(%)
2.2 特異性和敏感性:根據標志物的不同表達情況, 對特異性和敏感性進行計算,詳見表2所示。

表2 p63、CK5/6、TTF-1、Napsin A 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分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對肺癌發展機制認識的增加,分子靶向治療已經成為肺癌患者治療的主要手段,近年來的治療效果較為滿意[3]。相關研究指出,靶向藥品或部分治療方案與組織學類型具有一定相關性,并且會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因此,在治療方案擬定前的診斷尤為重要。肺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的區分作為病理診斷的重要問題,同時也關系到兩者治療意義[4]。以前,非小細胞癌的組織學分型尚未給予足夠的重視,伴隨分子靶向藥物特異性治療某種肺癌的發展,新的靶向藥物對治療肺腺癌與非腺癌的療效具有很大差異[5]。
TTF-1作為肺癌研究中報道最多的標志物,其主要表達于肺腺癌和小細胞癌,Napsin A通過凝膠電泳后在肺細胞癌檢查出天冬氨酸蛋白酶,其多肽與TA02同源,并參與了蛋白B的成熟,在II型肺泡細胞和肺泡巨噬細胞中有所表達[6]。肺癌檢測中NapsinA與TTF1表達結果相似,均不表達于肺鱗癌[7]。這一結果對診斷肺腺癌具有重要意義。p63與CK5/6在肺腺癌中有小部分表達陽性且強度較弱,肺鱗癌中表達顯現出高特異性和敏感性,聯合檢測時特異性可達100%,有助于肺鱗癌診斷和相關治療方案的制定[8]。Terry等[9]通過對200例肺腺癌以及 225例鱗狀細胞癌P63、TTF1、CK5/6、napsinA在內的9種免疫標志物進行回歸分析發現P63、TTF1、CK5/6、napsinA對區分肺鱗癌與肺腺癌有較好的參考價值,本次研究發現p63、CK5/6、Napsin A及TTF-1抗體在鑒別肺腺癌和鱗癌具有一定意義。其作為區分肺腺癌與非腺癌,制定相應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1]劉英.非小細胞肺癌基于文獻輪廓相關基因功能分析[J].河北醫學,2012,18(6):813-814.
[2]Khayyata S,Yun S,Pasha T,et al.Value of p63 and CK5/6 in distinguish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from adenocarcinoma in lung fine-needle aspiration specimens[J].Dign Cytopathol,2009,37(3):178-183.
[3]張同海,王勁松,黃文斌,等.聯合檢測 TTF1、CK5/6、p63、napsin A在肺鱗癌和肺腺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2,28(8):918-920.
[4]王紅梅.周曉鴿.TTF1在肺癌診斷和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5,12(6):441-443.
[5]Mkuhopadhyay S,Katzenstein A L.Subclassificat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 lacking morphologic differentiation on biopsyspecimens:Utility of an immunohistochemical panel conaining TTF-1,napsin A,p63,and CK5/6[J].Am Surg Pathol,2011,35(1):15-25.
[6]Terry J,Leung S,Laskin J,et al.Optimal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for distinguishing lung adenocarcinomas fro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in small tumor samples[J].Am Surg Pathol,2010,34(12):1805-7811.
[7]韓一平,張鵬,黃玲,等.肺癌組織Napsin A和TTF-1表達及臨床價值[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0,17(3):194-197.
[8]王銀萍,曲麗梅,郝玉丹.肺小細胞癌支氣管鏡活檢的陷阱-附64例免疫組化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09,12(8):901-904.
[9]Terry J,Leung S,Laskin J,et al.Optimal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for distinguishing lung adenocarinomas fro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in small tumor samples[J].Am Surg Pathol,2010,34(12):1805-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