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振仙, 胡 敏
(解放軍第187中心醫院干部病房, 海南 ???571159)
良性腎小動脈硬化的發生與高血壓程度和持續時間呈正相關。一般原發性高血壓持續5-10年后,可出現輕至中度腎小動脈硬化,逐漸出現腎小管功能改變引起腎小動脈硬化、腎單位萎縮,并出現腎功能減退的一系列臨床癥狀,病變重者還可出現腎功能衰竭[1]。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說,由于其基礎疾病較多、血管硬化程度重,如果不能及時控制血壓則很容易發生相關并發癥。腎損害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常見的臨床并發癥,其對患者的預后影響較大。我院自近年來采用氨氯地平聯合替米沙坦治療老年高血壓早期腎損害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干部病房自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高血壓早期腎損害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9例。納入標準:①年齡超過60歲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②出現蛋白尿前有5年以上的持續性高血壓;③有持續性蛋白尿,鏡檢有形成分少;④可存在視網膜動脈硬化或動脈硬化性視網膜改變;⑤除外各種原發性和其他繼發性腎臟疾病;⑥尿mALB值>30mg/24h。排除標準:腫瘤患者、糖尿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全身系統感染、血液病、過敏體質患者。觀察組49例患者中男35例,女14 例;年齡61-84 歲,平均(72.0±6.4)歲;高血壓病程5-18年,平均(8.3±2.1)年。對照組 49例患者中男32例,女17 例;年齡60-86 歲,平均(71.7±5.9)歲;高血壓病程 6-21 年,平均(8.1±2.3)年。兩組患者從年齡、性別、病程等各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一般治療,包括調整生活方式、控制體重、減少鈉的攝入、增加鉀的攝入,減少酒精攝入、規律體育運動、戒煙和調脂治療等。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對照組患者給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遼寧康博士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93447)5mg/次口服,每日2次;觀察組給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劑量同對照組,此外給予替米沙坦片(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 J20040100)80mg/次,每日1次。兩組患者均以連續治療8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比較臨床療效。
1.3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血壓下降水平、ALT、AST、尿mALB及Cr水平。以血壓降低水平判定療效標準[2]:顯效:收縮壓下降至140mmHg以下或下降幅度超過40mmHg,舒張壓下降至90mmHg以下或下降幅度超過20mmHg;有效:收縮壓下降幅度超過20mmHg但未至正常水平,舒張壓下降幅度超過10mmHg但未至正常水平;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總有效率比較采用X2檢驗,各項指標采用±s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均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9.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9.6%,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X2=12.042,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1個療程臨床療效比較(n)
2.2 肝腎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 ALT、AST及Cr均無明顯變化,但觀察組mALB水平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明顯改善(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腎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治療前比較,ΔP<0.01
組別 例數 時間 ALT(U/L)AST(U/L)mALB(mg/d)Cr(mmol/L)觀察組 49 治療前 24.5±6.5 31.2±6.8 151.6±26.3 121.3±9.8治療后 25.1±5.8 30.4±6.5 62.7±22.8* Δ 116.5±7.4對照組 49 治療前 25.1±5.9 30.8±5.9 150.7±27.5 120.8±7.8治療后 25.3±6.1 30.7±6.1 143.5±26.4 118.5±6.7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見心悸1例;對照組見乏力2例、嗜睡2例、頭痛1例。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均較輕微,經調整用藥后消失。
原發性高血壓是老年人群中廣泛出現的疾病和慢性腎臟病(CKD)最為常見的合并癥,同樣高血壓腎損害為老年最常見的CKD和導致終末期腎臟病(ESRD)發生主要原發病之一,故高血壓及其產生的腎損害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3]。腎臟是高血壓損失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同時又是血壓調節的重要器官。若高血壓一旦對腎臟造成損害,又可以因腎臟對體液平衡調節以及血管活性物質等代謝障礙,加劇了高血壓的嚴重程度。在各種原發或繼發性腎實質性疾病中,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可達到80%以上[4]。無論何種病因所致的腎臟損害,控制高血壓可以防止腎臟病變的持續進展。
治療伴有腎損害的高血壓患者,既要積極控制血壓,以延緩腎功能損害進程,又要在用藥時注意腎功能狀況,盡可能選擇保護腎功能的藥物[5]。伴有輕度腎損害的高血壓患者宜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利尿劑為首選,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具有保護腎功能的作用[6]。本研究觀察組聯合鈣離子拮抗劑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早期腎功能損害,較對照組單純應用鈣離子拮抗劑效果理想,不但可以更好的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且可對腎功能發揮良好的保護作用。替米沙坦為選擇性血管緊張素Ⅱ受體(AT1)拮抗劑,其可通過與血管平滑肌AT1受體結合而拮抗血管緊張素Ⅱ的血管收縮作用,從而降低末梢血管阻力[7]。有學者認為,替米沙坦還可以通過抑制腎上腺分泌醛固酮而發揮一定的降壓作用[8]。有關文獻報道[9],對高血壓患者實施替米沙坦常規口服實驗中,可導致血漿腎素活性、血管緊張素Ⅱ濃度升高,本品常規劑量每日1次連續服用,可以使收縮壓、舒張壓明顯下降,左心室心肌重構、末梢血管阻力減少,而對心排出量、射血分數、腎血管阻力、腎血流量及腎小球率過濾無明顯影響。顯示替米沙坦具有良好的改善血管阻力、降低血壓的作用,由于其對心肝腎功能幾乎無損害,因此具有保護重要臟器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比較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腎功能指標,結果發現,兩組患者 ALT、AST及Cr均無明顯變化,顯示兩組患者肝腎功能均未發生明顯損害,而觀察組mALB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因尿mALB是早期高血壓腎損害的重要指標,顯示該組患者腎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替米沙坦對老年高血壓合并腎功能損害患者具有保護腎功能的作用。綜上所述,對于老年高血壓合并早期腎損害患者聯合應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治療,既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水平、減緩高血壓對腎損害的進程,又能夠保護腎功能、緩解腎小動脈硬化病理,而臨床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1]劉婧,劉懷榮.脈壓、脈壓指數與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腎損害的相關性研究[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2,34(9):893-895.
[2]吳桂玲,張榮珍.貝尼地平對高血壓腎臟損害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20):85-86.
[3]張愛民.高血壓早期腎損害與肱動脈內皮功能的相關性[J].醫學信息,2012,25(7):460-461.
[4]周全,黃紹鵬.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載脂蛋白B和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素C的關系[J].河北醫學,2012,18(12):1674-1676.
[5]宣玲.高血壓病合并2型糖尿病靶器官損害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08,6(12):1238-1239.
[6]何宏星,曾奕明.替米沙坦對慢性間斷性缺氧小鼠血壓的影響[J].實驗動物與比較醫學,2012,32(5):407-410.
[7]謝英,段珊瑚.替米沙坦聯合氨氯地平治療射血分數正常的心力衰竭療效研究[J].中外醫療,2012,31(23):92-94.
[8]陳曉衛,吳彩萍.替米沙坦聯合用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22):60-61.
[9]俞曉珍.替米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療效及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2,34(6):73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