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磊
(山東省單縣中心醫院, 山東 單縣 2743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的骨科疾病,又被稱為老年膝關節炎,以軟骨損傷、暴露其下骨質、骨贅生成、關節間隙狹窄等為主要的病理改變[1]。患者有反復發作的膝關節疼痛、腫脹,行走不便,尤其是上下樓梯時癥狀加重,可感覺關節有摩擦感,清晨癥狀較輕,在活動較多時可加重。骨性關節炎雖然不會危及患者生命,但是可以嚴重影響到其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對35例骨性關節炎患者實施關節鏡下有限清理配合玻璃酸鈉治療取得不錯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性關節炎患者132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62例,66膝,男26例,女36例;年齡47-75歲,平均(55.82±7.21)歲;右膝 36 例,左膝 22 例,雙膝4例;根據K-L分級II級(關節間隙變窄)30膝,III級(關節間隙明顯狹窄,且軟骨下方骨皮質不平整,具有囊性變)39 膝;病程 0.5-15 年,平均(6.83±2.91)年。觀察組70例,74膝,男30例,女40例;年齡46-78 歲,平均(56.16±7.48)歲;右膝 40 例,左膝 26 例,雙膝4例;根據K-L分級II級32膝,III級42膝;病程0.5-15 年,平均(7.01±3.17)年。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符合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且排除其他系統嚴重疾病。在治療期前2周患者停用非甾體抗炎藥。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變程度等方面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 方 法
1.2.1 對照組:患者采取連續硬膜外麻醉,平臥,于患肢大腿根部借助氣壓止血帶進行結扎,控制壓力在(300-375)mmHg左右,按照標準入路放置膝關節鏡,探查關節腔內各部位,進行清理,將對手術視野有影響的滑膜進行刨除,并處理已經脫落的軟骨。適當活動關節,動態觀察關節狀況,摘除游離體,并對炎性滑膜進行清理,將異常的纖維條索、滑膜皺襞、癥狀性骨贅進行切除,已經受到損傷的半月板要進行處理,髕外側支持帶進行松解,必要時于關節內外進行骨鉆孔減壓。在手術過程中應對灌洗液進行灌洗,以確保手術視野的清晰。術后在棉墊的保護下使用彈力繃帶將患肢進行加壓包扎。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玻璃酸鈉注射。手術結束后想關節腔內注射25mg/5mL玻璃酸鈉凝膠,并于術后每周進行一次注射,連續注射5周。
1.3 觀察指標:采用Lequesne評分標準對膝關節功能狀況進行評分,評分內容涉及夜間臥床休息時疼痛情況、晨僵或起床后疼痛情況、持續站立30min、走路疼痛情況、由坐位改為站位疼痛情況、最大步行距離、日常生活以及性生活嗎情況。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以膝關節在步行時其功能不受限制,在運動和安靜狀態下無疼痛感,關節周圍無壓痛感,無明顯腫脹,關節活動度和下蹲均正常位恢復優秀;以膝關節在步行時其功能不受限制,安靜時無疼痛,運動時疼痛較輕,關節周圍有輕度壓痛,但無腫脹,關節活動度正常位恢復良好;以膝關節所能支撐步行距離<400m,運動和安靜時均感疼痛,關節周圍有壓痛點置,活動度較小為恢復尚可;以臨床表現與治療前無任何改善為恢復差。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且以 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Lequence評分:治療前兩組患者Lequence評分差別不大,經過5周治療,兩組患者在治療1周及5周時Lequence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有下降,且差異明顯,兩組患者之間比較差異并不明顯。在治療后6個月、12個月、24個月時對照組患者Lequence評分與治療5周時差別不大(P>0.05),而觀察組患者Lequence評分繼續降低,明顯低于同組治療5周時Lequence評分,以及同時期對照組Lequence評分(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equence評分
2.2 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優良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差別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以軟骨退行性變為病理基礎[2],關節腔內科積存大量的壞死組織碎屑,對滑膜以及滑液的增生、分泌產生影響,生成炎性因子等有害物質,進一步對關節軟骨造成損害[3]。骨關節炎患者關節軟骨受到破壞,合成透明質酸的功能較差,導致關節滑液的黏性低,在關節進行運動時不能起到良好的潤滑作用。
在關節鏡下對關節腔內進行沖洗和清理可以有效清除其中所積存的物質,減少對軟骨造成的直接損害;此外通過沖洗,可以對關節腔內的內環境進行適當調整,改變其內的滲透壓、酸堿度,有利于術后滑膜炎癥盡快消退。玻璃酸鈉凝膠為大分子黏多糖,是組成關節滑液和軟骨基質的重要成分[4],有利于維持關節的功能。將其注入關節腔內,可以在痛覺感受器表面形成覆蓋,并可刺激內源性玻璃酸鈉生成[5],有效減少炎性介質的釋放,緩解疼痛。
本研究中經過5周治療,兩組患者Lequence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有下降,但是我們在隨訪中發現,在治療6個月、12個月以及24個月時觀察組患者Lequence評分仍在不斷降低,且明顯低于同一時期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治療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有效率則差別不大。因此我們認為雖然關節鏡下有限清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療骨性關節炎,但是如能配合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1]陳汝玲,李謙,侯仲軍,等.透明質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評價[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7,22(9):753.
[2]陳意磊,程飚.膝骨關節炎的關節鏡治療進展[J].復旦學報(醫學版),2008,35(1):148-150.
[3]傅志厚,王愛民.關節鏡下有限清理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山東醫藥,2008,48(15):85-86.
[4]向科明,譚官峰,陳國遠,等.中西醫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河北醫學,2011,17(6):840-842.
[5]鞠傳蘭.綜合療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1,9(7):1156-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