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軼, 厲躍紅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上海 200040)
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而嚴重的并發癥,是我國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1],其中宮縮乏力是其最重要的因素,約占產后出血原因的90%[2]。積極防治子宮收縮乏力所致的產后出血是降低產婦死亡率的重要內容。而隨著母乳喂養的深入人心,刺激產婦早期泌乳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產后康復按摩將傳統祖國醫學同現代醫學相結合,以無創、無副作用的自然療法,通過對穴位進行刺激和按摩,達到調節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本研究通過對107例產婦實施子宮按摩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順產產婦214例,所有產婦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214例產婦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107例,年齡(21-34)歲,平均(28.33±3.72)歲;分娩孕周(38-42)周,平均(39.48±0.37)周;胎兒體重(2900-4000)g,平均(3293.74±217.25)g;平均第一產程時間(570.16±120.37)min,平均第二產程時間(52.83±22.04)min。觀察組 107 例,年齡(21-35)歲,平均(28.52±3.36)歲;分娩孕周(38-42)周,平均(39.81±0.29)周;胎兒體重(2900-4000)g,平均(3372.58±220.46)g;平均第一產程時間(568.38±117.46)min,平均第二產程時間(54.04±21.82)min。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均為單胎頭位妊娠,無凝血功能障礙,無母乳喂養禁忌;無其他系統嚴重疾病,無胎盤前置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新生兒Apgar評分均≥8分。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胎兒體重、第一二產程時間等方面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對照組:給予催產素預防產后出血。在分娩過程中當胎兒娩出后給予10U催產素肌注,每30min對產婦出血量進行1次觀察,若出血量多,可給予卡孕栓2粒納肛或巧特暈1支靜脈推注。產后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給予產婦必要的知識宣教和心理疏導。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產婦子宮按摩。當胎盤出現剝離征象時,助產人員以左手拇指與其他手指分開,壓于恥骨聯合上方,手掌抵住宮體將其推向上方,右手輕輕握住臍帶向外牽引,協助胎盤娩出。在胎盤完全娩出后將一手放置于產婦腹部觸摸子宮底部,拇指和其余4指分別放置于子宮前、后壁,均勻而有節律的對子宮進行按摩,促進子宮收縮。也可一手放置于產婦恥骨聯合上緣,對下腹中部進行輕輕按壓,托起子宮,另一手握住宮體,將其抬高超過盆腔,有節律的對子宮底部進行按摩,并間斷的對子宮進行用力擠壓,將子宮內積存的血塊及時排出,直至子宮收縮變硬,輪廓清晰。按摩30min。
1.3 觀察指標
1.3.1 泌乳:觀察兩組產婦產后3d泌乳量。以產婦感覺雙側乳房飽滿,哺乳每天>8次,可以滿足新生兒的需求,新生兒具有良好的睡眠和情緒為乳汁分泌量多;以產婦感覺雙側乳房飽滿,可以滿足新生兒的大部分需求,但是尚需添加配方奶,睡眠和情緒一般為泌乳量中等;以產婦感覺雙側乳房松弛,用手擠壓可見少量乳汁,新生兒需求不能滿足,而需要大量配方奶進行補充,新生兒睡眠較差,經常哭鬧為乳汁分泌量少[3]。
1.3.2 第三產程及產后出血:記錄兩組產婦第三產程時間以及第三產程出血量。娩出胎兒后待羊水完全流出,于產婦臀下放置聚血盆,直至縫合切口完畢,對聚血盆中的血量進行計算。取出聚血盆后于產婦臀下放置一次性計血量紙,進一步測量產后出血量。以產后24h出血量≥500mL為產后出血。
1.3.3 患者滿意度:于產婦出院前請其對治療及護理滿意程度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以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為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且以 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泌乳:觀察組患者見乳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泌乳量明顯多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產后泌乳時間比較
2.2 產后出血:觀察組患者第三產程出血量和平均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產后出血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產婦第三產程及產后出血情況比較
2.3 患者滿意度:觀察組患者對治療及護理感到非常滿意及比較滿意者均明顯多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產婦對治療及護理滿意程度比較 n(%)
3.1 子宮按摩可以減少產后出血發生率:產后出血是臨床常見的分娩并發癥,嚴重者可導致產婦死亡[4]。胎兒娩出后宮腔內容積迅速下降,特別是隨著胎盤剝離和排出,子宮肌纖維發生收縮,胎盤附著在子宮壁處的血竇受到壓迫而閉合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子宮肌收縮和縮復功能是影響子宮產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加強宮縮可以有效預防產后出血。以往多采取肌肉注射催產素達到促進宮縮的目的,但是這兩種藥物具有半衰期短的特點,在進入體內后很快就會被滅活或代謝,效果并不理想[5]。
經絡學說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該學說認為通過刺激人體表面部位可以作用于經絡,而傳遞至其遠端或者與之相運屬的臟腑,從而達到調節陰陽、氣血的作用。產后康復按摩即是將該理念與現代醫學和生物信息理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針對產婦這一相對特殊的人群進行的康復按摩手法。
于胎盤娩出后對子宮進行按摩,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我們采用改良式子宮按摩更加均勻而全面地給子宮以力量,對子宮平滑肌收縮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也更加安全[6]。在第三產程中應密切觀察臍帶狀況,判斷胎盤剝離情況;采取一邊向上推子宮一邊輕輕牽拉臍帶的方式有效防止對胎盤剝離征象錯誤判斷而用力過猛導致的臍帶拉斷或子宮翻出等。
3.2 子宮按摩可以促進泌乳,提高患者滿意度:分娩過程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可以對產婦中樞神經功能產生刺激,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產婦分娩后身體虛弱,中醫認為處于氣血化生不足的狀態,再加上傷口疼痛和相關知識的匱乏,都對宮縮及泌乳造成明顯影響[7]。通過子宮按摩,可以有效幫助產婦緩解緊張情緒[8],使激素內水平保持在良好的水平,無論對于乳汁分泌還是產后子宮復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不良情緒明顯的產婦,在進行子宮按摩的基礎上應給予適當的心理安慰和疏導,向其詳細介紹產后保健的相關知識,并要求家屬多給予產婦陪護。對于產后泌乳情況較差的產婦,除了子宮按摩外還可給予乳房按摩[9,10],通過刺激局部血液循環增加營養供給,并通過對神經末梢的刺激而增加催乳素釋放,促使乳汁分泌[11],乳房按摩每天2 次,每次(30-60)min 為宜。按摩時雙側同時進行,動作要輕柔。通過按摩,醫護人員與患者建立了一個相對親密的關系,從而有效促進了護患關系。
本研究中經過產后子宮按摩的產婦其泌乳早于對照組,泌乳量也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產后出血明顯減少,護患關系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對產婦進行產后子宮按摩有利于產婦泌乳,減少產后出血,并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是產科工作中一項簡單而有效的治療手段,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無需特殊設備,具有良好的醫學和社會效益[12]。
[1]陳虹霞,顧大玫.按摩子宮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08,15(5):32.
[2]黃幗英,林麗霞,李慶梅.產后定時按摩子宮在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4):36-37.
[3]何玉嬋.產后康復按摩對產后泌乳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1,11(2):84-85.
[4]鄭修霞,主編.婦產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4.
[5]劉瑞香.改良子宮按摩法配合催產素預防產后出血效果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5):862-863.
[6]許淑榮.改良子宮按摩法減少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J].醫藥論壇雜志,2008,29(9):70-71.
[7]王貴榮,周建蓉,劉媛媛,等.產后早期乳房按摩對產婦乳腺脹痛及乳汁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2008,11(10):1518.
[8]陳少青,伍允僥,蒙順好,等.產后乳房按摩治療產婦乳汁分泌不足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雜志,2009,7(2):283-284.
[9]朱社寧,李偉蘭,曹靜威.護理干預對改善產婦產后乳房腫脹的作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27(8):1012-1013.
[10]林秋瓊,曾三梅,黃海蟬.手法按摩治療產后乳汁淤積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8):623.
[11]張愛華,張麗華.推拿治療產后乳汁分泌不足的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05,24(6):351-352.
[12]劉忠毅,李景玲,周建麗.產后按摩促子宮復舊200例療效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5(下):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