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如
(同濟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上海 201800)
研究表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約22%~45%與霧、雨等天氣相關[1],霧是高速公路上常見的災害性天氣之一。霧天能見度的降低常導致多車追尾事故發生,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巨大。因此,研究霧情發生與天氣條件和天氣過程的關系,對于霧情預警和提高高速公路霧天交通管理水平,有效預防交通事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由于交通事故的隨機性,現有技術條件下很難證明一起事故是由霧單因素引起的。但是,發生在霧天的多次、多車追尾事故,已對高速公路運營安全造成嚴重危害。通過對1990年至2011年全國60起高速公路霧天二次或多次事故的統計,得到霧天高速公路平均每起事故的傷亡損失情況,霧天事故嚴重程度遠高于正常天氣,如表1所示。

表1 霧天高速公路多車事故嚴重程度分析表
通過研究霧情與天氣過程的關系,可以根據霧區環境和天氣預報信息做好霧情預警,并將預警信息適時發布給交通管理部門和駕駛員,提高霧天管理的針對性,有效性減少交通事故和延誤發生。
除全域性大霧外,高速公路沿線的霧以輻射霧居多,定點分布,形成霧區。研究表明霧的形成包括:冷卻條件、水汽條件、凝結條件、天氣條件、層結條件和風力條件[3]。
選取起霧前1小時內平均濕度、最大濕度、晝夜溫差及起霧時溫度進行主成分分析[4],確定影響霧天出現的最相關因子。
主成分:

其中,ZX為上述影響因素X經標準化后所得矩陣。經對統計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主成分綜合模型:

由式(2)可知,起霧前1小時平均濕度X1和晝夜溫差X2系數絕對值大于0.3,表明其對霧天天氣的影響較大,是關鍵控制因素。
統計霧形成時大氣相對濕度出現頻率與相對濕度大于95%時的霧出現頻率的關系如表2所示。

表2 霧天天氣相對濕度分布范圍
定義相對濕度系數為:

Fh越大表示相對濕度對霧天出現的影響越大,反之則越小。
從表2可以看出,霧形成時相對濕度f≥95%的相對濕度系數最大,表明對霧天出現的影響最大。因此,將起霧的相對濕度范圍確定為f≥95%。
將統計的248個霧天原始數據按晝夜溫差及相對濕度繪制成散點圖,綜合相對濕度及溫差與霧發生的關系,將霧發生時集中范圍分為4個區域,如圖1所示。

圖1 霧天相對濕度和晝夜溫差分布散點圖
從圖1可以看出,區域Ⅰ發生霧頻數最高,區域Ⅲ次之,區域Ⅳ最低,即霧發生概率最高的溫差及相對濕度范圍為:晝夜溫差3℃~8℃,相對濕度95%~99%,相對濕度對霧的形成影響較大。
對霧天出現與否進行量化,用函數值Y=1表示在該相對濕度和溫差條件下有霧天天氣出現,Y=0表示霧天天氣沒有出現。
對霧天天氣數據進行統計,并利用邏輯回歸方法[5]分析霧天出現函數Y,在變量相對濕度和溫差的影響下霧天天氣是否出現。
通過參數估計值得到預報模型:

霧天天氣在對應的相對濕度f和溫差ΔT作用下是否出現的優勢比N(對應溫度濕度條件下起霧的概率和不起霧的概率之比)[6]:

當 f=95,ΔT=4.5,則 P(Y=1=0.886),P(Y=0)=1-P(Y=1)=0.114,所以霧天天氣出現的優勢比N=P(Y=1)/P(Y=0)=7.77,即在當相對濕度大于95%,晝夜溫差大于4.5℃時,起霧的概率是不起霧的概率的7.77倍,表明在該天氣環境下極易起霧。
通過收集重慶某高速3個霧區觀測點2009~2011年兩個霧季資料,建立了霧天預測優勢比模型,研究結論有:
(1)對霧的形成影響因素進行主成分分析及相關性分析,認為起霧前1小時內平均相對濕度及溫差與霧的形成相關性最高,為關鍵控制因素。
(2)相對濕度對霧天的形成具有最顯著影響。
(3)根據相對濕度和溫差對霧天形成的影響特征,劃定霧天形成的溫度濕度區間。當晝夜溫差在3℃~8℃,相對濕度為95%~99%時起霧可能性最大。
[1]Julia B Edward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ad Accident Severity and Recorded Weather[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1998,29(4):249-262
[2]Frank D.Shepard.Reduced visibility due to fog on the highway[M].Washington D.C.,1996
[3]陶建軍,楊禹華.高濕天氣的時空變化及其對交通安全的影響[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18(9):11-15
[4]沈曉燕.劉浩學.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危險貨物運輸企業安全評價[J].中國安全學報.2012,22(1):124-129
[5]李悅,關鋅.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優勢對比分析[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1.6:1-3
[6]許沖,徐錫偉.邏輯回歸模型在玉樹地震滑坡危險性評價中的應用與檢驗[J].工程地質學報.2012,20(3):32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