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管理學院 曾潔 陳海權
產業集群是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之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實現了快速發展,并首先出現了以浙江“塊狀經濟”和廣東“專業鎮”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對地區經濟增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據了解,廣東省工業總產值的近1/3是依靠專業鎮來創造的,浙江省工業總產值的50%是依靠“塊狀經濟”創造的[1],可見,產業集群己經成為推動沿海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動機。
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地方產業集群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多以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特征[2]。產品附加值較低,在全球分工體系中還處于價值鏈低端的加工制造環節,沒有向“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環節延伸,定位趨同,同質化競爭較為突出[3]。樊麗雅結合珠三角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指出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產業發展層次低、創新能力不足,過于依賴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粗放發展模式[4]。
現有研究中對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路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產服務業建設與技術創新的角度,隨著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流通創新已成為傳統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本文從流通創新的視角出發,構建了流通創新支撐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作用模型,并系統地揭示了三大系統促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作用機制,最后,為我國傳統產業集群通過流通創新建設國際采購中心來實現轉型升級提出指導意見。
產業的空間集群和轉型升級是區域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很重要的社會經濟現象,我國學術界從不同角度對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路徑進行了研究。
一是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特征、規律、制約因素研究。目前,我國產業集群還存在著規模小、定位雷同、品牌形象弱、低生產要素成本競爭、產品附加價值低、發展階段初級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5-7]。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產業集群的快速健康發展,對傳統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存在消極的阻礙影響。
二是技術創新與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王珺肯定了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產業集群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并圍繞著什么類型的集群需要有什么樣的創新這個線索,對產業集群的技術創新機制進行了研究[8]。陸立軍則從市場競爭戰略的角度分析了技術創新的作用,認為集群技術創新是推動傳統產業集群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差異化競爭優勢轉變的主要動力[9]。
三是生產服務業與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生產性服務是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不可缺少的支撐因素。其中,李建中認為圍繞產業集群構建生產性服務體系,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發展,可以有力地支撐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優勢[10]。喬紅學以生產性服務業為視角分析了生產服務業支撐紹興縣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作用機理,認為在集群升級中嵌入生產性服務可提升紡織制造企業的附加值、降低制造企業成本和增強制造企業的創新能力[11]。
四是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案例研究。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一直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國內一些學者從不同角度結合一些產業集群的典型案例進行了實際跟蹤調研, 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深入探討了產業集群實現轉型升級的路徑。吳家曦結合浙江42個產業集群示范區轉型中存在的問題,歸納出產業集群示范區轉型升級的四種路徑,主要包括產業與市場互動提升型、龍頭企業帶動型、政府規劃引導型、價值鏈整合提升型等四種[12]。樊麗雅則結合珠三角產業集群發展現狀,認為要通過加快產業一體化發展、大力建設公共服務平臺、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強化品牌戰略等措施來促進珠三角產業集群轉型升級[4]。
盛朝迅指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障礙是不能適應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以求實現價值創新,而流通創新能有效促進顧客價值實現,是未來價值創新的重要方向[13]。流通創新是促進產業集群中傳統制造業革新管理理念,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也是傳統制造業降低總成本、提升運行效率、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針對國內產業集群目前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市場機遇,通過流通創新推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提高集群企業的市場綜合競爭力已成為傳統產業集群尋求發展的當務之急。徐從才從宏觀的角度指出流通創新的內容包括流通組織創新、流通技術創新和流通制度創新[14]。黃建明、陳海權則認為通過流通創新來促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思路可以從交易系統建設、服務系統建設和管理系統建設三個方向思考[15]。

圖1 流通創新支撐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交易系統的創新是流通創新的核心,是商流、信息流和貨幣流的集中體現。為了使得商品流、信息流和貨幣流能夠順暢運行,就需要一系列相配套的服務系統和管理支撐系統幫助交易系統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功能。通過交易系統的創新,使集群企業的交易功能向多元化轉變,積極推廣拍賣制、網上交易等現代交易方式,使有形市場與虛擬市場無縫結合。在現代交易方式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交易系統的創新有利于傳統集群企業協調供應鏈上下游信息、整合資源、提升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優勢,為流通創新促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提供了基礎條件。
服務系統通過為集群企業提供物流、金融、會展、咨詢、國際貿易等一系列的服務,支持交易系統順利運行。服務系統的創新是通過建設創新型服務組織實現的。通過創造性地建設物流服務組織、金融服務組織、會展服務組織、生活服務組織、咨詢服務組織和信息服務組織等相關生產服務型組織,支持集群企業實現協同運作,有效促進市場供需銜接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為交易系統順利運行提供服務支撐。由此可見,服務系統的創新階段和程度對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起著關鍵性的支撐作用。
管理系統主要為集群企業提供治理機制、管理制度以及運營團隊,是交易系統創新和服務系統創新的制度保障。通過管理系統的創新,建設優質的管理運營團隊,并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引進國際公認和廣泛采用的管理體系,從而完善企業經營制度、市場交易制度和流通管理制度,構建完善的市場機制,形成多元化競爭,在促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起著制度保障的作用。
(1)國內傳統的集群經濟發展很快并且日益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了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流通創新為傳統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方向。為了促進傳統產業集群盡快實現轉型升級,必須對有發展潛力和發展優勢的產業集群加以精心培養,建立生產服務支撐平臺,集聚資源,支持集群中小企業抱團發展。
(2)基于流通創新的視角,建設培育一個能為集群企業提供多功能營銷服務的國際采購中心,發揮國際采購中心對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實現企業間營銷資源共享,進而加快產業配套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單個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同時推動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要不斷優化國 際采購中心三大系統的服務功能,發揮其“孵化器”的作用,提高產業集群為中小企業提供研發、渠道、營銷和管理的服務水平,提高產業集群的綜合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1]魏后凱,吳利學,劉長會.中國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及特征[J].經濟研究參考,2009(15).
[2]王珺.論專業鎮經濟的發展[J].南方經濟,2000(12).
[3]黎繼子,劉春玲,蔡根女.全球價值鏈與中國地方產業集群的供應鏈式整合[J].中國工業經濟,2005(2).
[4]樊麗雅.珠三角產業集群發展情況及轉型升級對策建議[J].當代經濟,2012(4).
[5]王虞薇.義烏飾品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J].現代物業,2010(07).
[6]陳婉芳.推動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J].浙江經濟,2011.
[7]梅沁芳.從“塊狀經濟”到“產業集群”—— 義烏飾品行業轉型升級發展對策研究[J].產業經濟,2012.
[8]王珺.技術創新與集群發展——我國專業鎮經濟的技術創新機制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9]陸立軍,趙永剛.基于產業共性技術創新視閾的產業集群升級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11).
[10]李建中.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多重視角[J].浙江經濟,2010.
[11]喬紅學.紹興縣紡織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策略研究——以生產性服務業為分析視角[J].區域經濟,2012(7).
[12]吳家曦,陳建忠,陳利華.加快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J].浙江經濟,2011.
[13]盛朝迅.制造業升級亟待流通創新.宏觀經濟管理,2012(12).
[14]徐從才,等.流通創新與現代生產服務體系構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15]黃建明,陳海權.推動商品交易市場向國際采購中心升級轉型的策略——廣東的改革思路[A].中國商品市場發展報告(2011)[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