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瑞 李 蕊
(河南源通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開封 475000)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拉動內需政策的帶動,我國公路建設事業得到蓬勃發展,公路以其快捷方便的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環境影響評價要求在人類進行某項開發建設活動之前,對該項活動可能給環境帶來的影響進行預測評估,并提出減少不利影響或改善環境質量的對策、措施,其目的主要是為工程設計提供環境保護的要求和建議,為行業主管部門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正是基于公路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在公路建設領域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用科學的方法正確評價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解決公路建設中迫在眉睫的環境問題,為公路生態環境規劃與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技術支持便成為當前一項十分緊迫的課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重點從公路通過區的水土流失要素入手,闡述了公路建設中存在的水土流失的環境問題及產生原因,并以S327 馬開線開封境杞縣縣城至蘭南高速段改造工程為例,預測評價研究段公路建設在影響范圍內對水土流失的影響程度,從而提出合理、切實可行的公路生態環境保護對策及措施,為公路的環境管理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設對自然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這對促進公路建設與與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協調發展,實現公路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S327 馬開線開封境杞縣縣城至蘭南高速段改造工程,總投資43525.9421 萬元。起于官劉寨村北金城大道與經三路交叉口,沿金城大道向西,經袁洼村、侯來礦、孟寨,折向西北,經晁西村、火屯、開封縣邢莊、馬莊,在韓崗村與S327 線交叉處回合。改造路段全長20.613km,其中改線路段長14.6km,利用老路拓寬改線段長6.013km。
根據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33-2008)的規定,結合該項目工程特點,本方案水土流失分析預測的主要內容有:
1)擾動原地貌、土地及植被面積預測;
2)棄土、棄渣量預測;
3)損壞和占壓水土保持設施預測;
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預測;
5)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預測。預測方法
根據規范規定,水土流失預測內容包括五部分。因預測內容的差異,其不同預測內容的主要工作內容及預測方法各不相同。
1)擾動原地貌、土地及植被面積預測方法
通過查閱工程設計文件、項目區區劃資料,結合實地勘測,預測工程建設占壓土地情況、破壞林草植被面積及擾動原地貌的程度和面積。
2)棄土、棄渣量的預測方法
分析相關工程設計報告中的挖填土石方量,通過土石方挖填平衡統計分析,填方以充分利用為原則。在此基礎上,分析工程建設的棄土、棄渣量。
3)損壞和占壓水土保持設施預測方法
根據河南省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征收規定,“所稱水土保持設施和林草,是指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蓄水保土固沙工程(如梯田、水平階、淤地壩、攔沙攔渣壩、谷坊等)、溝道坡面蓄排水設施、保土耕作措施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林草(包括人工種植的林草、封禁治理區及覆蓋率在40%以上的天然林草)”。損壞和占壓水土保持設施預測方法,采取逐一分析和實地勘測工程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類型,分縣區確定工程建設損壞各類水土保持設施量的方法。
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的預測方法
本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的預測方法以資料調查法和類比工程法為主。即根據本工程有關資料,掌握工程建設對地表、植被的擾動情況,通過與本工程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工程性質相似的工程項目進行類比分析比較后,選取合理的計算參數,分別對不同區域、不同時段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進行預測。
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預測方法
通過對工程建設特點的分析,預測工程建設可能對當地土地資源以及下游河道、周邊生態環境、地下水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響分析。水土流失預測內容和預測方法詳見表1。

表1 水土流失預測內容和預測方法表
根據水土流失預測、施工的擾動特點和人為水土流失特點分析,同時考慮到建設區的工程布局、施工擾動特點、建設時序、地貌特征、自然屬性、水土流失影響進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劃分。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域是主線路區和施工生產生活區。
1)工程措施
該線路位于平原區,段路基平均填高50cm,最大填高不大于3.0m。一般路段通過設置泄水槽,將路面匯水引入路基兩側邊溝內;村莊和街道路段路采用暗溝排水;表土剝離、回用。按照水土保持技術規范要求,施工前需要對施工區范圍內的可利用表土進行剝離、回用,表土臨時部分堆放在路邊緣,在施工結束后作為綠化用土,大部分攤平在就近農田中。
2)植物措施
為了防治路基路塹邊坡水土流失,路肩及路基邊坡擬采用植草防護。路邊坡邊溝撒播狗牙根,路肩種植灌木,路邊溝外緣種植喬木。
3)臨時措施
當遇到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時,對新填筑的路基邊坡與路面采用草墊覆蓋,同時在路基邊坡上每隔50m 修建一臨時橫向排水溝并利用草墊進行防護,臨時排水溝采用梯形斷面。雨季施工時在路面兩側修建擋土埂,防治雨水任意沿路基邊坡下泄,擋土埂采用人工修筑,長度隨著施工進度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施工進度及跨雨季情況。

表2 分區防治措施體系表
1)工程措施
在工程施工前應當對該區進行表土剝離,剝離表土集中存放,在施工結束后作為綠化或復耕用土。待施工結束,施工人員全部撤離后,要清除生產區內碎石、磚塊、施工殘留物及各種不利于植物生長的雜物,進行覆土整治,恢復原地類,考慮當地人多地少,擬建項目的施工又使本地的耕地減少,所以將該區全部恢復為耕地。
2)臨時措施
由于擬建項目線路較長,經過現場查勘共設2 個施工生產生活區,在工程施工前應當采取表土剝離,剝離表土集中堆放,經過現場查勘并結合主體可研剝離。當遇到惡劣天氣時對臨時堆土邊坡及頂部采用夯實辦法防治水土流失,同時在臨時堆土場周邊采用草袋裝土攔擋,并在坡腳處修建排水溝,排水溝邊坡及底部采用人工夯實辦法防治沖刷,并在排水溝出口處設置沉沙池,經過沉淀后,排入路基兩側的排水溝內,共設置沉沙池2 個。
為了排出該區內的集水,在該區周邊布設臨時排水溝,排水溝采用梯形斷面。
擬建項目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防治措施體系詳見表2。
通過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后,使項目建設區內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使項目建設區內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防治責任范圍內生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1]楊紹云.擬建公路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及其對策[J].云南公路科技,1996(2):7-12.
[2]李治平.公路施工期間的環境影響分析[J].西部探礦工程,2001(1):110-112.
[3]葉守杰.公路建設的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四川建筑,200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