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原因及預防護理
劉娜
目的探討終末期腎病患者血液透析過程中并發低血壓的原因,并提出預防措施。方法選取在本院透析室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終末期腎病患者200例,隨機分為2組,一組在透析前進行針對低血壓的預防性護理,另一組透析前不進行低血壓的預防性護理,觀察2組低血壓發生率情況,并進行比較。結果進行預防性護理的100例血透患者低血壓發生率明顯低于不進行預防性護理的血透患者。結論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成因是復雜的,準確估計和控制干體重,合理進行個體化透析,透析過程中實施預防性護理,可以顯著降低透析過程中低血壓的發生率。
血液透析;低血壓;預防;護理
血液透析中出現低血壓常表現為急性(偶發性)低血壓,復發性低血壓,慢性持續性低血壓三種臨床類型[1],發生率20%~30%,可誘發致命性心律失常[2]。直接影響到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必須積極防治[3]?,F將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透析室進行預防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透析室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透析患者200例,共600例次透析,其中男116例,女84例,年齡35~82歲,平均52.3歲。均用碳酸氫鹽透析液,透析頻次2~3次/周。
1.2透析方法 血透析機為百特SPS 550機,透析器膜材料為聚砜膜,透析器面積為14 m2,采用碳酸氫鹽透析液,透析液鈉濃度為136 mmol/L,溫度為36.5 ℃,血流量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每周2~3次,每次3.5~4 h。
1.3診斷標準[4]①急性(偶發性)低血壓:即伴有癥狀的收縮壓突然下降,收縮壓<90 mm Hg (1 mm Hg=0.133kpa)或收縮壓降幅≥20 mm Hg;②復發性低血壓:即至少在50%以上的透析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壓,其血壓值同上述標準;③慢性持續性低血壓:即透析過程中收縮壓始終維持在90~100 mm Hg。
開始透析0.5~1.0 h內發生低血壓25例次,透析1 h后發生低血壓106例次,共131例次。其中20例需暫停透析,經處理后血壓回升,可繼續透析,預防護理低血壓發生率明顯低于非預防護理組,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透析過程中低血壓率的對比
注:兩組相比P<0.01
3.1超濾過多、過快 常發生在開始透析1 h內,易導致過早終止血液透析。在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過多,透析需要清除體內潴留的水分,如患者體重增加過多,超濾總量過多(超過體重6%~7%或已低于干體重),超濾速度過快,都會引起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心臟灌注及心輸出量下降,下降超過本身機體代償能力時就可能發生低血壓。
3.2心臟功能減退 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療前不少已存在尿毒癥性心肌損害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及貧血、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綜合因素,致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張及收縮功能降低,造成透析中低血壓。
3.3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50%以上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有自主神經病變的患者透析中低血壓發生率37.2%[5],明顯高于正常者18.2%,低血壓的發生可能與超濾后期交感神經張力降低,血管對交感神經刺激的反應性降低有關[6]。
3.4其他 透析中進餐、出血、藥物、嚴重貧血、低蛋白血癥、感染等。
4.1透析前準備
4.1.1根據個體差異,制定透析方案:透析前認真綜合分析每一位患者的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透析時間、透析次數、出血傾向、血紅蛋白、營養狀況、心理狀態等,做好周密個體化透析方案,對可能發生低血壓的血透患者,做好具體預案,避免發生,一旦發生,能及時恰當處理。尤其要每次透析前都要正確評估掌握患者干體重,體重增加控制在1 kg/d以下,每小時超濾控制在1%干體重以下[7],每次超濾量小于體重4%~5%。
4.1.2做好心理護理 由于預后不佳,治療費用昂貴,患者會出現抑郁、恐懼、絕望等消極情緒,增加患者心理壓力和心臟負荷,要及時解除患者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減少發生低血壓風險。
4.2透析過程密切監護,及時調整透析方案
4.2.1透析過程加強巡視,密切監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癥狀變化,監測患者血壓、心率、脈搏,以及穿刺針和管道連接。特別在進食前后,以免進食后容量增加和活動而出現意外。
4.2.2改進透析技術,及時調整透析方案 適時采取包括可調鈉透析方式、低溫透析、序貫透析等不同透析方案,防止低血壓的發生??烧{鈉透析方式:用鈉濃度145~155 mmol/L透析液,透析3~3.5 h后,再用鈉濃度135~138 mmol/L透析液,透析1 h。低溫透析:溫度35~36℃時,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收縮,提高外周阻力,心肌收縮力增加,維持血壓穩定。序貫透析:先予單純超濾1 h后,再轉為普通透析。因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而致低血壓者,可提前30 min口服α1-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以有利于穩定血壓。
4.2.3低血壓發生時的緊急處理 立即予患者平臥,取頭低腳高位,停止超濾予以吸氧,予50%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100~200 ml快速輸入。如處理后病情無改善,應終止血液透析,進一步查明原因,采取積極措施。
血液透析中低血壓是是常見并發癥,臨床護理工作重在加強衛生宣教,囑患者監測并根據營養情況隨時調整干體重,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重視低血壓的預防。對每一位透析患者,都應做到透析方案具體明確,易于執行,執行中觀察仔細,發現問題及時調整透析方案,一旦發現低血壓及時處理。保證患者的安全與治療的連續性。
[1] 劉虹,劉伏友,彭佑銘,等.可調鈉血液透析對透析低血壓的預防作用.中國血液凈化,2002;(8):21.
[2] Daugirdas JT, Blake PG,Todd S. Handbook of dialysis.3rd edn.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Hagerstown,MD: 2001.
[3] 徐磊,薛童,王芳.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發生原因及預防方法.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5,18(17):861.
[4] 蔡勵,左力.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壓及其防治.中國血液凈化,2008,7 (1):3-5.
[5] 魏萍,劉華,等.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發生原因及護理對策.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119.
[6] 余學清.血液透析過程中癥狀性低血壓的發病機制.中華腎臟病雜志,1991,7(6):378.
[7] 高慧芳,高雪杉.腎衰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預防及護理. 齊魯護理雜志, 2003,9(7): 508-509.
450052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血液腎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