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桂云 郭紅星
人們對中藥何首烏的傳說與功效比較熟悉,但對首烏藤卻較為陌生。其實,兩者是同一植物的不同藥用部位,首烏藤是何首烏的藤莖,又稱“夜交藤”,因夜里會自動相互交合(糾纏)而得名,藥用何首烏則是這種植物的塊根。
首烏藤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藤莖。何首烏為多年生纏繞藤本,生于草坡、路邊、山坡石隙及灌木叢中,產于廣東、貴州、四川、云南、廣西、湖南等地,冬季采割藤莖,除去殘葉,捆成把,曬干。
首烏藤藤莖呈長圓柱形,稍扭曲,具分枝,長短不一,直徑3~7mm。表面粗糙,棕紅色或紫褐色,粗糙,有明顯扭曲的縱皺紋。節部略膨大,有分枝痕。外皮菲薄,可剝離。質脆,斷面皮部棕紅色,木部淡黃色或淡棕色,中央為白色疏松的髓部。氣微,味微苦、澀。以枝條粗壯、均勻,外皮棕紅色者為佳。

▲首烏滕藥材
橫切面表皮細胞有時殘存。木栓細胞3~4列,含棕色色素。皮層較窄。中柱鞘纖維束斷續排列成環,纖維壁甚厚,木化;在纖維束間時有石細胞群。韌皮部較寬。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類圓形,直徑約至204μm,單個散列或數個相聚。髓較小。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取該品粉末0.25g,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首烏藤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大黃素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苯-乙醇(2:1)為展開劑,置預飽和15分鐘的層析缸內,展至3.5cm后,取出,晾干,再置以苯-乙醇(4:1)為展開劑,展開7cm后,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分別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該品味甘,入心、肝二經,能養血安神,祛風通絡,適用于陰虛血少之失眠多夢,心神不寧;血虛身痛,風濕痹痛;皮膚癢疹等癥。首烏藤的煎服劑量一般為10~30g,還可煎水外洗或搗敷外用。
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常與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等養心安神藥同用;若失眠而陰虛陽亢者,可與珍珠母、龍骨、牡蠣等潛陽安神藥配伍。
血虛身痛,風濕痹痛該品養血祛風,通經活絡止痛,用治血虛身痛,常與雞血藤、當歸、川芎等配伍,用治風濕痹痛,常與羌活、獨活、桑寄生、秦艽等祛風濕、止痹痛藥同用。

▲首烏植物
皮膚癢疹該品有祛風濕止癢之功,治療風疹疥癬等皮膚瘙癢癥,常與蟬蛻、浮萍、地膚子、蛇床子等同用,煎湯外洗,共收祛風止癢之效。
首烏藤麥豆湯首烏藤10g,小麥45g,黑豆30g,加水煎煮取湯飲,日兩次。有滋養心腎、安神的功效,用于神經衰弱、心腎不交之失眠、心煩等癥。
烏雞交藤煲烏雞1只,洗凈入沸水中焯一下,再用涼水沖洗。首烏藤30g,洗凈用紗布包好,裝入雞肚內,將雞放于湯煲中,加入適量姜片、食鹽、黃酒及水,先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煲至雞爛熟,加味精適量即可食用,可用于頑固性失眠患者的食療。
首烏藤粥首烏藤60g,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煎取藥汁約300ml;再加粳米50g,大棗2枚,白糖適量,煎至粥稠即可。晚上睡前1小時趁熱食,連服10天為1個療程。適用于頑固性失眠、多夢及風濕痹痛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