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龔潔 王立勇 楊力
2012年2月7日,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東城分局在對A藥品零售企業進行日常監督檢查時,在該單位營業柜臺發現申通快遞和EMS快遞單據共計10張。快遞單顯示的寄件人、單位名稱、寄件地址、聯系電話均屬于A企業,快遞單上的內件品名顯示為“健2”、“留3”等簡寫,經查以上簡寫均為處方藥。同時,在該單位電腦中發現QQ聊天記錄及郵寄記錄表一份。經初步審查,A企業涉嫌以郵售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其行為涉嫌違反《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當日經主管局長批準立案,同日向該單位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
經調查,A企業具有《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其通過備案的網站向上網用戶提供藥品信息等服務。網站內容涉及新藥資訊、產品資訊、熱銷產品、客服電話、QQ在線客服咨詢、信息服務等板塊,其中包含大量處方藥信息。A企業自稱消費者通過點擊該企業網站了解藥品信息,通過客服電話、QQ在線客服或留言中心與其聯系,確定所需藥品的價格和數量,再通過郵局匯款將藥費匯入該單位財務賬戶。A企業收到匯款后通過申通快遞及EMS將藥品郵寄給消費者。根據快遞單統計,2011年11月16日至2012年2月3日,A企業通過第三方快遞即EMS及申通快遞方式,向10位消費者郵售“盤龍?克比熱提片”、“健骨生丸”、“泰舒達?吡貝地爾緩釋片”、“洛斯寶?麥角隱亭咖啡因口服液”、“留可然?苯丁酸氮芥片”、“紫龍金片”、“森福羅?鹽酸普拉克索片”等處方藥品共計7種,貨值金額共計12108.60元。郵售的上述處方藥品均無處方。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分為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兩類。經營性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有償提供藥品信息等服務的活動。非經營性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等服務的活動。”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5年12月1日開始實行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從事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和交易服務的網站,應在其顯著位置標明《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或《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信息,并在其網站首頁顯著位置標明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號碼。消費者可隨時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www.sfda.gov.cn)查詢最新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可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網站名單。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有效期為五年。
可見,藥品經營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供藥品(包括醫療器械、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交易服務的電子商務活動,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藥品,但必須是通過藥監部門批準的、可以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藥品的網站,開辦單位必須是依法設立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且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獲得了《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服務范圍: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并且只能在網上銷售本企業經營的非處方藥。

為了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我國對處方藥銷售有嚴格規定。《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藥品零售企業應當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分類管理規定的要求,憑處方銷售處方藥。”對于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的行為,《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責令限期改正,給與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
該辦法第二十一條對郵售、互聯網售藥做出規定:“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得采用郵售、互聯網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第四十二條進一步規定了針對此類違法行為的處罰辦法,即:“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以郵售、互聯網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銷售藥品貨值金額二倍以下的罰款,但是最高不超過三萬元。”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市郵政管理局也于2012年8月31日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藥品寄遞行為嚴厲打擊利用寄遞渠道銷售假劣藥品違法行為的通告》,其中明確規定:“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得采用郵售、互聯網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
本案中A企業作為藥品零售企業,不具有開辦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藥品網站的資格,僅具有提供非經營性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的資格。雖然具有《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但在具體操作中超出了許可范圍,即只能向個人消費者銷售非處方藥品。
A企業以百度推廣(利用百度推廣服務宣傳網站和藥品信息)→消費者獲取網站上處方藥信息→根據客服電話、在線QQ客服訂貨→匯款或貨到付款→藥品通過第三方快遞發至消費者手中,以郵售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他們假借為用戶免費提供藥品信息服務之名郵售處方藥,逃避藥監部門監管,不憑處方出售處方藥,其行為違反了《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關于“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得采用郵售、互聯網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等規定。依據《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 “給予警告,并處銷售藥品貨值金額二倍以下的罰款,但是最高不超過30000元” 的規定,藥監東城分局責令A企業改正,經合議給予如下處罰意見:警告;并處銷售藥品貨值金額二倍罰款共計人民幣24217.20元。
本案是藥監東城分局辦理的首例以郵售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案。通過本案的處理,筆者認為嚴厲打擊互聯網涉藥違法犯罪行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繼續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嚴格規范處方藥管理。近年來,藥監部門通過多種措施努力規范處方藥銷售行為,使藥店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依然會有個別企業以身試法,鋌而走險,所以必須繼續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
本案中A企業是東城區的行政高風險企業,曾分別于2011年4月和2012年2月因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被藥監東城分局給予1000元行政處罰。本案是以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快遞單作為線索,牽出A企業以郵售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案的違法事實。在辦案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首先,違法行為隱蔽性強,偵辦難度大,處方藥門店銷售轉為網絡營銷、藏匿郵寄憑證難以發現、快遞單上用“簡寫”或者“物品”代替藥品名稱、無法確定郵售藥品的品種和數量;其次,調查取證過程中,相關人員不配合、設置電腦密碼、不留郵售憑證、執業藥師推諉責任等諸多因素致使無法獲取更多違法證據,難以徹底查辦。如果不繼續加強日常監督檢查,怎能及時發現此類企業的違法問題線索,怎能依法制止和處理呢?
二是應建立與郵政部門長效合作機制,規范藥品寄遞行為。在本案中A企業將普通的門店銷售模式,擴大為互聯網銷售模式,分工明確,專人客服、專人推廣、專人洽談、專人郵寄,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藥品銷售網絡。EMS及申通快遞的交寄人員作為本案的第三方物流,快遞業務員為了提高接單量獲取更高的工作業績,未對其郵寄的藥品進行必要的審查,對違法行為往往不知情或者知情不報。互聯網和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為此類違法行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聯系方式和更加隱蔽的運輸途徑。在這種情況下,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只有和郵政管理部門加強聯系、加強協調、齊抓共管,才能更好地遏制利用寄遞渠道非法銷售處方藥甚至假劣藥品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