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卲 丁曉芳 時新梅
高危型HPV檢測對宮頸ASC-US的鑒別意義
目的研究高危型HPV對ASC-US鑒別作用。方法所有宮頸ASC-US病例均行高危型HPV檢測,以病理活檢作為診斷為標準,預測高危型HPV對宮頸病變ASC-US的診斷價值。結果A組陽性率:58%;B組:94%;C組:100%;經方差分析F值163.23;P<0.05,經比較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高危型HPV檢測對ASC-US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是較為理想的篩查方法。
高危型HPV檢測;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宮頸病變
1.1一般資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間檢查宮頸TCT患者2075例,診斷為ASC-US100例,宮頸原位癌或浸潤癌5例,標本均來自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門診或住院患者,年齡18~65歲,平均39.2歲,應用探針技術行高危型HPV檢測,同時行陰道鏡下活檢病理證實,發現高危型HPV病毒與宮頸病變的關系。
1.2研究方法 分三組:所有ASC-US病例均行高危型HPV檢測,再行陰道鏡下活檢,病理科醫師的協助下完成顯微鏡下閱片。
1.3結果判定 細胞學診斷:液基涂片采用TBS(The Bethesda System)系統進行診斷,涂片中細胞數>5000者有評估價值。細胞學診斷為ASC-US。
HPV DNA 檢測:100例均行HPV-DNA檢測,患者的宮頸分泌物采集嚴格按說明進行,標本統一送至鄭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采用基因芯片法(亞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1次可同時檢測HPVDNA的23個亞型,其中包括18個高危型HPV DNA(16、18、31、33、35、39、45、5l、52、53、56、58、59、66、68、73、88及MM4。
陰道鏡檢查:100例均經本院婦科陰道鏡門診,其中對HPV-H 陽性的ASC-US 患者和所有ASC.H、LSIL、HSIL患者(不論HPV檢查結果)均在電子陰道鏡下對病變部位定位活組織檢查,若鏡下觀察無明顯異常者常規從宮頸3、6、9、12點處取活檢同時行宮頸管內膜刮出術(ECC)。HPV陰性和HPV低危型陽性的ASC-US患者常規行陰道鏡檢查,對有可疑病變者取活檢,鏡下無明顯異常者6~l2個月后復查細胞學。
1.4分析方法 宮頸TCT診斷為ASC-US病例,應用基因芯片法檢測標本HPV感染率,以陰道鏡下宮頸組織活檢或術后病理組織學診斷為金標準,結果包括炎性反應性細胞、CIN I及以上病變。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11.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對比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100例TCT診斷為宮頸ASC-US患者行高危型HPV檢測后行陰道鏡下活檢病理分析,最終進行診斷學對比分析,評價其臨床意義。
高危型HPV檢測與組織學診斷的比較:見表1,所有ASC-US患者均行HPV-DNA檢測后行陰道鏡下多點活檢,其中炎性反應性細胞改變12例(A組)HPV陽性7例;CINI、CINII、CINllI83例(B組)HPV陽性78例;宮頸鱗狀細胞癌或浸潤癌5例(C組),HPV陽性5例。

表1 ASC-US病例HPV-DNA檢測與陰道鏡下活檢病理結果對比
宮頸癌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漸變到突變,通常是由子宮頸不典型增生(輕度→中度→重度)→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的連續發展過程。隨著病變的加重,癌變的危險依次明顯升高。由宮頸上皮內瘤變發展到宮頸癌一般需要10~20年,Sawaya等[3]研究表明,宮頸低度不典型增生發展到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時間平均為9年,再發展到浸潤性癌則需要3個月至兩年。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基因型與不同程度的宮頸病變存在密切關系,各基因型對宮頸上皮致病力不同,多重感染可以促進宮頸病變的發生,且多重感染的宮頸癌患者對放療的敏感性較差。研究發現[4]HPV16是雙重感染中最常見的感染亞型。HPV16、18、33常有雙重感染,故認為HPV的多重感染與感染的HPV亞型有關,多重感染可能使該病變時間縮短。早期篩查、早期診斷能有效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由于診斷為ASCUS患者,細胞學涂片檢查缺乏對完整的組織形態的觀察,難以判斷某些細胞的輕微病變是正常還是鱗狀上皮內病變,因此,陰道鏡下活檢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配合HPV-DNA檢測,成為對ASCUS最終確診的有力輔助手段。本研究發現HPV-H的感染率均隨著病理學病變的嚴重程度而逐漸上升,與許多文獻報告中的結果一致[5,6]。因此認為在ASC-US的患者中以HPV-H檢測結果作為進一步分流處理是具有理論和實踐依據的。
HPV-H 的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發展的必要條件。本研究發現HPV-H的感染率均隨著病理學病變的嚴重程度而逐漸上升,與許多文獻報告中的結果一致。因此認為在ASC-US的患者中以HPV-H 檢測結果作為進一步分流處理是具有理論和實踐依據的。
[1] ParkinD.Type specific persistence of high risk humanpapillomavirus(HPV) as indicator of high 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in young women:population based prospective follow up study. BMJ, 2007,325(7364):572.
[2] Kim CJ, Jeong J K, Park M, et al. HPV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 based detection of HPV genotypes in cervical neoplastic lesions. Gynecol Oncol, 2003, 89(2): 210 -217.
[3] Sawaya GF, Bromn AD, Washington AE,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current approaches to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N Engl J Med,2001,344(21):1603-1607.
[4] Peyton CL, Gravitt PE, Hunt WC, et al. Determinants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detection in a US population. J Infect Dis, 2001,183(11): 1554-1564.
[5] 烏蘭娜,吳瑞芳,周艷秋,等. 人乳頭瘤病毒基因亞型與宮頸病變的關系.中華婦產科臨床雜志,2005,6(5):346-350.
[6] 郎景和.子宮頸癌預防的現代策略.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7,29(5):575.
450000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
宮頸病變與持續性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密切相關,宮頸病變是可以預防和治愈的疾病[1], 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涂片技術(thinprep cytologivtest,TCT)的普及使宮頸癌和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sa,CIN)的早期檢出率大大增加,但在臨床上對于如何正確處理細胞學檢查為不能明確意義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icance,ASC-US)患者,意見不一,由于相當大的重疊率使ASC-US的診斷出現不一致現象,因此臨床上迫切需要一種生物學標志物對宮頸ASC-US進行再分類,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直接病因,HPV屬乳頭多瘤空泡病毒科,HPV分型檢測是宮頸病變篩查的必要手段,比細胞學檢測更具有時效性,可有效濃縮高風險人群[2]。因此對HPV基因型尤其是高危型別進行分型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細胞學診斷為ASC-US的宮頸病變標本進行再分類,探討高危型HPV在宮頸ASC-US中的表達及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