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儀仙
胃大部切除術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的影響
郭儀仙
目的探討胃大部切除術對胃腸道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的影響。方法分析本院行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術治療的胃腸道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6例,對手術前后體重指數(BMI)、空腹血糖以及HbA1c的變化進行比較并記錄下相應的變化。結果患者術后體重指數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的含量下降明顯,且患者空腹血糖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所有的患者行手術后6個月進行回訪,32例患者糖尿病已經痊愈,治療有效患者數為13例,治療痊愈率為69.6%,總的治療有效率為97.8%。結論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術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2型糖尿病;胃大部切除;糖代謝;臨床效果分析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自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間接治的46例行胃大部切除術的胃腸道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齡為38~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3±3.8)歲,其中胃竇部巨大潰瘍為18例,胃竇部潰瘍且出血患者13例,另外15例患者為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穿孔,患者的平均體重指數為(28.3±3.2)。糖尿病病史明確,既往糖尿病診斷均符合1999年WHO的T2-DM診斷標準,均具有超過1年的糖尿病病史,并排除非胰島素治療患者。
1.2方法 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術是使食物經轉留后不經過十二指腸和上段空腸,未充分消化的食物過早到達末端回腸,改變營養物質的正常吸收代謝,導致術后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血脂、血壓及體重指數值等多項生理生化指標相對術前出現不同的變化。
患者術前控制血糖并排除酮癥酸中毒傾向患者,術前12 h禁食,依據患者術中情況行胃大部切除術,術后患者均給予常規營養支持及抗感染,給予胰島素N及胰島素R控制血糖,術后規律隨訪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記錄患者胰島素用量。
1.3療效標準 所有的患者入選均嚴格參照美國糖尿病學會2007版糖尿病診斷標準。對于治療效果的判斷,是根據對患者出院后的6個月進行回訪,標準為:美國糖尿病協會對糖尿病療效判斷制定的標準。治愈:治療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正常,患者已經完全康復,不需要再進行藥物輔助治療。有效:空腹血糖下降大于1.39 mmol/L,糖化血紅蛋白下降大于10%,且用藥量有明顯的減少。無效: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沒有下降,用藥量絲毫沒有減少。

2.1比較手術前后的生化指標 手術之后患者的體重指數、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含量均下降明顯,現將相關的結果統計如表1。

表1 體重指數、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比較
2.2術后回訪 在手術后6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后發現,32例患者經檢測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正常,無需服用藥物再進行治療,患者的糖尿病癥狀已經痊愈;13例患者的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均有所下降,但是還需要藥物輔助治療,只是用藥量明顯減少,治療效果明顯;另外的1例患者體征沒有變化,還需要入院接受治療;手術6個月之后,胰島素N和胰島素R用量比術后1個月低很多。
胃大部切除消化道重建是大多數嚴重胃部疾病常用的手術方式,患者在行胃大部切除后,技能型消化道重建,這樣導致食物的消化途徑、消化所需時間以及消化道內的組織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2]。糖尿病作為內分泌系統中常見病之一,2型糖尿病的發病與胰島素的抵抗以及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下降、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利用障礙等因素有關系。據分析前期臨床資料發現,消化道重建后的胃大部或者局部手術患者,術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均比手術之前好,而且大多數患者的血糖水平也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這已經充分的說明了上消化道的中間手術能夠對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糖代謝產生影響。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胰島素的分泌不足以及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導致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濃度升高,其主要表現特征為人體內的糖、脂肪以及蛋白質的代謝出現紊亂,這是一種慢性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的發病基礎在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中也占據主導地位。目前應用居多的是保守治療方法,保守治療雖然患者無需忍受手術帶來的創傷,但是其嚴重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因此尋求一種安全、有效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是作為醫療工作者的一大難題。
由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胃大部切除術在治療胃病合并2型糖尿病方面療效顯著。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那就是需要專業人員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屬的思想工作,畢竟為了治療糖尿病而將胃的大部分予以切除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的,很多的患者或者家屬會因為不能接受將胃大部分切除而選擇保守治療,因此手術之前的開導工作非常重要。2011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與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共同發布《手術治療糖尿病專家共識》,認為六類2型糖尿病患者適合手術治療。六類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是:體重指數大于35,且無合并癥;體重指數在30~35之間,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難以控制血糖或合并癥時,尤其具有心血管風險因素的;體重指數在28~29.9之間,并有向心性肥胖(女性腰圍>85 cm,男性>90 cm)的患者;體重指數≥40、或者≥35且伴有嚴重合并癥,年齡大于15歲、骨骼發育成熟、按Tanner發育分級處于4或5級的青少年;體重指數在25~27.9之間的,應在患者知情同意情況下進行手術;年齡小于60歲或身體一般狀況較好,手術風險較低的患者。另外,鑒于我國胃病的發病率很高的現狀,并且很多的胃部患者同時患有2型糖尿病,這樣在治療胃部疾病的同時將糖尿病也治愈,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也能為患者節省手術和治療費用,因此胃大部切除術在治療2型糖尿病上是可以進行臨床推廣應用的。
[1] 王平瑜,白雪峰,張俊杰,等.胃旁路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實用醫藥雜志,2012,29(6):500-501.
[2] 畢詩勝,陳功,徐飛.胃切除手術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的影響.淮海醫藥,2011,29(5):428-429.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醫院普外科
隨著時代的發展,糖尿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據資料統計,目前全球約有1.7億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總數的八成至九成左右,由此可見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還是非常高的[1]。雖然保守治療方法是可以暫時控制血糖的升高,但是糖尿病的并發癥與死亡率還是處于逐年上升的趨勢。據國外的相關報道,糖尿病的發生與肥胖有直接關系,那減肥是可以減輕或治愈2型糖尿病的。本文中主要通過研究福建省莆田市第一醫院2型糖尿病在行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后糖代謝的相關改變,以證明胃大部切除術對于治療糖尿病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