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艷
11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
苗小艷
深入分析和研究婦科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護理,提高疾病治療效果。方法本文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1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根據疾病的變化采用專業性的護理措施。同時收集同時期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的110例急腹癥病患作為對比研究資料,分析兩組病患在治療滿意度和感染率的數據。結果采取不同的治療后對兩組在疾病治療的滿意度上進行分析,在四個指標和感染率對比上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根據疾病的變化采用專業性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婦科急腹癥患者的治療水平,提高疾病治療的滿意度,值得廣泛推廣。
急腹癥;婦科;護理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1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稱為觀察組,同時收集同時期的110例急腹癥病患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所有患者年齡在17~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35±8.32)歲。對照組所有患者年齡在19~6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56±7.89)歲,兩組病患都經過相關疾病監測符合急腹癥監測標準,病患之間在年齡大小和疾病種類對比上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病患根據疾病的變化采用專業性的護理措施。其詳細護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護理[3]由于患者在治療之前沒有對手術情況進行了解,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懼,造成患者精神緊張,引起疼痛。因此在治療之前一定要做好護患的溝通,告知病患手術的安全可靠性,做好心理護理,耐心向患者解釋留置導尿的目的,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使病患的緊張心態得以放松,積極有效的配合治療。
1.2.2非手術治療的護理 ①嚴密觀察病情,定時監測生命特征、腹部癥狀和體征、有無伴隨癥狀、動態觀察實驗室檢查結果。②詳細記錄液體出入量、注意有無脫水、休克等表現。禁食水,胃腸減壓,靜脈補液。
1.2.3手術治療的護理 術后去枕平臥6 h,待生命體征平穩后取半臥位,術后1~2 d可離床活動,術后2~3 d,胃腸道功能恢復后遵醫囑進食不脹氣流食、半流食[4]。
1.3效果觀察 對治療的病患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數據收集,將治療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級別進行評分,對感染概率進行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 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的比較運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采取不同的治療后對兩組在疾病治療的滿意度上進行分析,在四個指標和感染率方面進行比較P<0.05均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關信息對照表[n(%)]
婦科急腹癥患者的發病原因有多種,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炎癥性疾病 常見的有繼發性和原發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管)炎、急性胰腺炎等。②臟器梗阻或絞窄性疾病 急性腸梗阻、膽石癥、各種嵌頓疝、膽道蛔蟲所致的膽道梗阻。在發病的過程當中主要表現痛覺遲鈍、痛感彌散、疼痛過程緩慢、持續的過程,因此及時的采取正確的治療和護理措施顯得非常重要。急腹癥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有時雖表現在局部,但不可忽視患者的特殊情況,比如老年人,給病情觀察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對患者要細致觀察,及早發現問題,協助醫生早日明確診斷。在任桂玲,李瑩的《婦科急腹癥的觀察和護理》和呂年珠的《293例婦科急腹癥的觀察與護理》研究當中指出,針對疾病的變化,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對提高疾病的治療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1] 任桂玲,李瑩. 婦科急腹癥的觀察和護理.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0,17(04):15-16.
[2] 呂年珠. 293例婦科急腹癥的觀察與護理. 臨床醫學,2011,13(09):33-35.
[3] 張紅. 150例婦科急腹癥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 青海醫藥雜志,2010,3(12):66-68.
[4] 楊濤,李建蓉,林遠鑒. 腹腔鏡診治婦科急腹癥126例臨床觀察及護理. 貴州醫藥,2010,1(09):97-99.
266200 山東省即墨市人民醫院
急腹癥是一類以急性腹痛為主要表現,必須早期診斷并緊急處理的腹部疾病,這種疾病發病急、進展快。因此在急腹癥病患的治療過程當中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對提高疾病的治療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1,2]。本文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1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根據疾病的變化采用專業性的護理措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