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林
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效果分析
隋林
目的探討分析應用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效果。方法對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間接受診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觀察組80例,實施系統的護理干預;對照組70例實施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復發率。結果觀察組80例通過護理干預,只有7例患者出現再次衰竭,復發率8.75%;對照組70例中,37例患者出現再次衰竭,復發率38.5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系統的護理干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明顯提高,再次衰竭的復發率降低,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護理干預;慢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1.1一般資料 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間接受診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34例;年齡30~85歲,平均年齡(57.34±6.98)歲;心衰病程4個月至20年,平均病程(6.74±7.35)年;其中擴張性心肌病38例,高血壓41例,52例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8例,風濕性心瓣膜病5例,缺血性心肌病6例。診斷符合國際心臟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80例,對照組7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和原發病等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規藥物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系統的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2.1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患者意愿將患者安置在安靜的小房間,使外界的干擾盡量減少。病房中的硬件設施盡量齊全,配備電視能夠調節患者的日常生活,環境舒適、幽雅、通風良好,有利于患者的治療。
1.2.2加強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綜合性的治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因為治療效果和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了解、配合程度和主動參與意識密切相關。醫護人員可將心力衰竭的病因、發展以及預后,治療的主要方法,加重心力衰竭的因素和日常預防保健方法制成宣傳卡送給患者及家屬,或者以宣傳單的形式印發各種與心力衰竭相關的健康教育資料,通過盡量多的途徑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更多的疾病相關知識。
1.2.3心理護理 因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常年臥床,很容易出現累贅感,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再加上對死亡的懼怕和日常的焦慮,易產生悲觀心理[3]。因此,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體貼,在生活中給予幫助。根據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狀況、焦慮程度和不同性格等諸多因素準確的進行評估,通過觀察和交談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的變化,應用勸導、鼓勵、啟發、支持、暗示和解釋等方式,在患者情緒不穩定時給予及時耐心的勸導和鼓勵。在治療中,要耐心的傾聽患者所訴說的各種癥狀,并作詳細的解釋;在護理中,要經常細心的與患者交談,同時注意尊重其人格,讓患者體會到家的溫暖,減輕恐懼和孤獨感。另外,鼓勵家屬進行陪護,讓患者感到安全舒適,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
1.2.4合理安排飲食 給予低鹽(每日少于5 g)、低脂、低熱量(每日1200卡左右)且易消化的食物,本著少量多餐的原則,特別是晚餐,注意不宜過飽,且飯后不宜再進食,以免心衰加重。使患者及其家屬認識到飲食合理的重要性,并對患者每日的進餐情況進行監督,嚴禁煙酒,多食新鮮的水果蔬菜和粗纖維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便秘用力而誘發或者加重心力衰竭[1]。
1.2.5制定活動計劃 根據患者的心臟功能情況,安排適當的活動和鍛煉,強調動靜結合。白天除了有規律的午休外下午應再有數小時安排臥床休息,保證患者睡眠充足。急性期或重癥心力衰竭患者應臥床休息并依照病情調節體位,室內空氣要保持清新,患者所穿衣服及被褥要舒適干凈,鼓勵患者翻身咳嗽,并為其定時按摩,床鋪保持平整干燥,防止壓瘡。待病情穩定時可適當活動,每日坐椅2次,一次15~30 min,有利于心力衰竭癥狀的減輕。心功能好轉之后可早日下床做氣功、散步、太極拳等活動。適當的步行有利于靜脈血回流到達心臟,改善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癥狀。
1.2.6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使患者明白依從性的關鍵作用,若患者受教育程度較低,應用通俗易懂的言語來告知患者服藥的目的、藥名、劑量、用法、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并嚴格遵照醫囑服藥,不能擅自決定漏服、停服、多服或少服,使患者提高自我的監測能力,每日的藥療護士應該送藥入口,之后方能離開;對于文化程度較高者,側重于患者在醫學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了解,使患者的依從性進一步提高。
1.2.7減少心力衰竭誘因 ①呼吸道感染是誘發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處于感冒多發季節時一定要注意保暖,禁止去公共場所,若有發生需及時積極治療。②避免過度勞累,根據各個患者的心功能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活動計劃,平日在不出現癥狀的情況下適當活動。③及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對患者要和藹、體貼、親切、周到,消除其思想顧慮,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其控制情緒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保持穩定的情緒。情緒激動時會增高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全身小動脈出現痙攣從而加重了心臟的前負荷,進而導致出現急性心力衰竭危及生命[1]。④預防并控制心律失常,因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因此預防并控制心律失常尤為重要[3]。所以要避免誘發因素,并密切關注病情變化,監測心電圖的變化,盡早發現心律失常,并及時處理,從而減少發生心力衰竭。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再次衰竭的復發率進行比較,觀察組的復發率明顯小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再次衰竭復發率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較長,且病情不斷發展,極有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所以患者存在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可能性較大,進而喪失治療的信心,此心理狀態會嚴重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有助于疾病的治療。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有很多種方法,保證患者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居規律,飲食合理,預防呼吸道感染,活動量適當,戒煙、戒酒,自我識別,指導心理調節等。同時,要堅持治療,嚴格遵醫囑服藥,不可擅自換藥或者停藥,以避免發生不良后果。定期進行心電圖、心功能的測定,檢查體重和水腫情況,若發生異常要及時治療。
通過護理干預患者了解到更多疾病相關知識,可防止和延緩心肌重塑的發展,阻滯病情的復發和惡化,并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另外,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再次衰竭的復發率降低,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1] 王英. 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2, 20(7): 1233-1234.
[2] 張玉芝. 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和遵醫行為干預效果.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2, 6(23): 84.
[3] 周錫平. 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 2012, 33(6): 280-282.
261500 山東省高密市開發區醫院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因心臟出現器質性病變而引起的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因而導致心臟血液輸出量的減少,難以滿足機體需要,由此出現了一系列的癥狀和體征,是各類心臟病發展到最終階段時出現的幾乎不能避免的綜合征[1]。在我國,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在同期心血管患者中只占20%,但其病死率達到了40%,因為該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都較高,已經成為困擾全球的公共問題[2]。慢性心力衰竭的治愈與患者的生活習慣、情緒、對康復知識的了解程度和治療期間護理情況密切相關,對山東省高密市開發區醫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間接受診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確定護理干預有較好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