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526000)陳健 廖鑑能 韋文明 甘少光 嚴衍偉
急性重癥胰腺炎(SAP)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腹癥,起病急,進展快,臨床病理變化復雜,早期即可發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病死率高達20%~30%[1]。怎樣早期發現急性重癥胰腺炎的危險因素,早期對癥處理,從而減少并發癥,降低治療費用,改善急性重癥胰腺炎預后,降低其死亡率,是目前臨床胰腺炎研究中的熱點之一。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科使用參芎葡萄糖注射液輔助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42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結果如下。
1.1 診斷標準 符合2007年中華醫學會外科病學會胰腺外科組擬定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2],APACHEⅡ評分≥8分,Balthazar CT分級系統≥Ⅱ級。有出血傾向者排除。
1.2 一般資料 SAP患者共8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組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齡22~65歲;有膽囊及膽道疾病16例,起病前飲酒或高脂飲食14例,高脂血癥5例,其他或原因不明7例。對照組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齡25~68歲;有膽囊及膽道疾病18例,起病前飲酒或高脂飲食18例,高脂血癥4例,其他或原因不明6例。兩組病例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綜合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液體復蘇、營養支持、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注射液)等治療;針對腸源性革蘭陰性桿菌易位應用對胰腺有較好滲透性的抗生素,如喹諾酮類、亞胺培南、三代頭孢及聯合應用針對厭氧菌的硝基咪唑類等[3];微量泵持續靜注奧曲肽(50μg/h)及生長抑素(250μg/h)。治療組加用參芎葡萄糖注射液(貴州景峰注射劑有限公司生產)靜脈滴注,每次100ml,每天2次。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觀察指標比較(x±s;d)

附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1.4 療效判斷 治療有效標準:①腹痛、腹脹、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基本消失;②腹肌緊張、腹部壓痛及反跳痛等陽性體征基本緩解,腸鳴音恢復正常;③血常規、生化及血淀粉酶等檢驗指標恢復正常。按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4個等級評定。痊愈:5日內達到上述全部3項標準;顯效:7日內達到上述全部3項標準;有效:10日內達到上述全部3項標準;無效:超過10日仍未達上述3項標準。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t(或t')檢驗和秩和檢驗。
2.1 治療后情況 治療組患者的腹痛、腹脹等癥狀及腹部壓痛等體征緩解時間,住院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P<0.05~P<0.01),結果見附表1。
2.2 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5.2%,對照組總有效率78.3%,結果見附表2。
急性胰腺炎病因復雜,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清楚。除經典的胰酶自身消化、白細胞過度激活、細胞凋亡、腸道細菌易位與“二次打擊”學說以外,微循環障礙參與SAP發病及病程進展已成為共識。胰腺微循環障礙是急性胰腺炎的啟動、持續和加劇損害的因素。
解剖學特點決定了胰腺易發生缺血和壞死。胰腺小葉是胰腺循環形態學的基本單位,其血供進入小葉后呈樹枝狀分支,相鄰小葉內動脈之間及其分支之間無吻合支存在,屬于終末動脈。故小葉內微循環易因胰動脈血栓、高脂血癥等疾病引起痙攣、栓塞、血栓形成或間質水腫而出現所支配區組織供血不足。而持續的缺血能導致胰腺炎持續惡化。SAP時候體內重要器官如胰腺、肝臟、結腸、腎、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環障礙現象[4],可促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是SAP有較高死亡率的最重要原因[5]。因此,改善微循環在SAP治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丹參味苦,微寒,有通行血脈,祛瘀止痛等功效。川芎味辛,溫性,主要功效為活血行氣、祛風開郁。
國內已經有很多研究報道顯示丹參及川芎嗪對改善胰腺微循環有效,能減輕胰腺細胞的損傷和壞死[6][7]。
參芎葡萄糖注射液主要成份為丹參素和鹽酸川芎嗪,靜脈滴注后在體內吸收完全,分布廣泛,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加速紅細胞的流速,改善微循環的作用。本研究在SAP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參芎葡萄糖注射液靜滴。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臨床癥狀、腹部體征改善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P<0.01),總有效率也明顯較對照組高(治療總有效率:治療組95.2%,對照組78.3%)。可見應用參芎葡萄糖注射液輔助治療SAP能快速改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臨床癥狀、縮短病程和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