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她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
關鍵詞:戲劇;演員;思想品格;藝術修養
中圖分類號:J8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3)09-0017-02
中國的戲劇藝術有兩大功能,即娛樂和教化。例如,《穆桂英掛帥》中飾演的穆桂英、《大祭樁》中飾演的黃桂英、《對花槍》中飾演的姜桂芝、《桃花庵》中飾演的竇氏、《刀劈楊凡》中飾演的樊梨花、《五鳳嶺》中飾演的吳鳳英 等等,這些戲劇人物都具有強烈的教化功能,教育人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要做一個國家的棟梁忠臣,要以國家大局為重,不可以自我為中心。那么,作為戲劇藝術的主宰者——演員來講,就是通過自己的角色體驗,在唱腔和表演中,飽含著深情、真情,傳達出作品的思想內涵和人物的情感深度,去感染觀眾,去教育觀眾。要想把戲演好,演出深度和高度,就要求演員必須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有著良好的職業道德。否則,很難將戲演好。特別是在當今的社會,信息十分發達和透明。如果演員的品格不佳,職業道德不好,觀眾在看他演戲時,會感覺很虛假,很難被感動,也就談不上被教化了。
所以,作為一名戲劇演員,一定要有藝德。那么,何為藝德?顧名思義,藝德即戲劇演員、戲劇工作者在舞臺藝術和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品德。自古以來,人們尊敬和愛戴那些在舞臺上表演精湛,舞臺下品德優良、道德高尚的人,譽之為德藝雙馨。傳統戲劇藝術在我國有上千年的歷史,戲劇作為文藝的一種表現形式傳承下來,與其從業者的高尚品德是分不開的。例如,我們在觀看豫劇宗師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閆立品、桑振君、唐喜成留下來的彌足珍貴的錄像資料時,就深深地被他們的演技所折服。為什么大師們演的戲特別感人?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一點就是這些大師歷經磨難,把戲看的比天都大,他們演的不僅僅是戲,更是他們的生命。他們將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對新中國新生活的無比熱愛、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都傾注在角色中,完美地呈現在舞臺上。然而,當代某些中年演員唱腔也不錯,表演也不錯,但演的戲總是不能叫人感動。為什么呢?這就是自身沒有良好的藝德所致。例如,在團里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聽從團領導的工作安排;挑戲揀角,只愿當紅花不愿做綠葉;(在大城市劇場演出或者拍電視戲劇片、電影戲劇片時,爭著搶著演戲,下到農村基層演出時,一看條件不好,就不上戲了,把角色推給別人去演);拉幫結派,不團結、不尊重其他演職人員;更有甚者,不擇手段去爭奪獎項、打擊報復有競爭對手的好演員。可以這樣說,這樣沒有藝德的演員,無論他在臺上怎么使勁渾身解數做作地演戲,也難以把戲演好,難以感染觀眾。
戲德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所說的戲德的好與壞,思想品德的優與劣,都是指戲劇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具體表現。就以演員來說,戲劇演員要演好戲,成功地塑造舞臺人物形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表演基本功,還要不斷地提高藝術素質修養,具備高尚的思想品德。
有好的戲德,才能完美地把戲演好,心中要裝著戲,戲比天大,通過細膩的表演,準確地刻畫出劇中人物的性格。采用唱、念、做、打來塑造角色的內涵,再通過燈光、音響、舞美的完美結合,以優美的舞臺形象、動聽圓潤的唱腔、激昂的音樂伴奏、華麗炫目的燈光變換等獨特的藝術魅力,使觀眾享受到藝術帶來的快樂,從中得到愉悅和教育。反之,如果演員沒戲德、沒知識、沒文化、藝術修養差,再好的藝術作品,再好的劇情故事,演員也表現不出來。具體表現為:演出不認真,刻畫人物角色不到位,敷衍了事,念白、唱腔走過場,忘詞、誤場、笑場,該抒發感情時發揮不好,或者演員受個人情緒的影響,出現錯誤,這不僅會影響個別演出角色,還會影響整體的演出效果。
在戲劇表演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優秀的戲劇演員所塑造的舞臺形象,總是閃耀著與眾不同的藝術光彩;但也常常看到有的演員,練就了各種基本功,甚至還能完成各種高難度的技巧動作,但到了舞臺上,他們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卻不夠感人。
戲劇演員在舞臺表演上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因生活經驗的不同,對生活的認識程度有深有淺;有因性格、愛好上的差異,在表達能力、審美情趣上有懸殊;也有因氣質或思維類型的不同,在思辨方式、想象力等藝術創造上有高有低。但歸根結底,還是藝術素養的差異。
戲劇演員的藝術修養,主要指思想品格的修養、文化修養和對自己從事的專業的理論修養,也就是知識結構和對藝術普遍規律的把握,它是構成演員藝術風格的決定性因素。
戲劇演員思想品格的修養,是情趣的修養。人的情趣是各不相同的,但歸根結底不外乎兩種類型:一種是高尚的、有意義的;另一種是庸俗的、無意義的。戲劇演員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一種高尚的情趣,使自己的思想意識得到凈化,專心致志地去追求自己的藝術創造,為觀眾提供真善美的精神食糧。
戲劇演員思想品格的修養,還有一個情懷修養的問題。戲劇演員作為一個群體,有一個傳統的集體生活準則,戲劇界的老前輩管它叫“戲德”,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職業道德”。它不僅表現在舞臺上的相互幫助和生活中的排憂解難,更表現在對長輩的尊重、對同輩的寬和與對后輩的提攜上。
戲劇演員的文化修養不單指一般的文字修養,而是包括各方面的文化知識修養。戲劇演員要想把自己的藝術實踐、總結上升為理論,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就更需要廣泛的文化知識,諸如哲學、歷史、文學、音樂、美術,以及一切與戲劇表演有關的知識。
如今,文藝事業發展朝氣蓬勃,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我所在的劇團有堅強的領導班子,有眾多老一輩藝術家,有優秀的中青年演員,陣容整齊,人才輩出,演出精湛,前景廣闊。為社會、為人民群眾奉獻出最優秀的文藝作品、演出劇目,出精品、出新戲、出新人。我的老師、我的同行,他們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傳統美德將永遠激勵著我前進。
參考文獻:
[1]李智萍.論戲劇演員的自身修養[J].西安:當代戲劇,2004(01).
[2]陳明礦,陳澄.戲劇演員的修養[J].南京:劇影月報,2005(03).
[3]張水英.淺談戲劇舞臺的表演藝術[J].鄭州:魅力中國,2009(05) .
作者簡介:
王曉景,女,大專,中共黨員,國家三級演員,現供職于商丘市睢陽區目連戲傳承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