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展
摘 要:本文根據高職英語教學實際,提出隱性分層教學模式,并就英語隱性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相對于顯性分班式分層教學的優點、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英語;高職;隱性分層教學
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總體素質不高一直是制約高職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英語教學尤其首當其沖。目前在我國興起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強調“以人為本”、“能力為本”,重在培養操作型和應用型人才。為此,高職的英語教學須以培養能力和素質為目標,革新教材和教學方法。分層次教學是教育理論的重要成果。所謂分層次教學法以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前提,因材施教,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夠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下尋求最佳發展。據目前職業教育理論界分析,當前分層教學有三種主要形式:部分課程“走板”形式、班內分層教學和班內隱性分層教學。所謂隱性分層教學是指教師采用內在尺度法,在保留班級教學的前提下,在課堂教學時不對學生作顯性 分層編組,而是暗中把相當水平的學生分配在不同的組內,學生間只有組的差別而沒有類的差別。英語隱性分層次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智力水平、學習能力、興趣特點等因素,隱性地把學生分層,本著異質合作原則,有區別地設計英語教學目標,制定英語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學習指導,使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都能得到最佳效果。
1 理論基礎
1.1 Krashen“i+1”理論
美國著名的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在二語習得理論中提出“語言輸入假說”。他認為人類只有獲得可理解輸入(i+1)時才能習得語言。分層次教學按照學生現有的語言水平劃分層次,確保學生獲得“i+1”水平的語言輸入,從而促進學習者得語言的過程。
1.2 情感過濾理論
同時,Krashen認為,可理解性輸入只有在“情感過濾”低時才能見成效。影響情感過濾的變量包括動機、自信心和焦慮程度。明顯的顯性分層有可能挫傷學習困難學生的自信心,引起情感焦慮。因此根據學生不同的文化基礎、學習習慣、性格特征、智力水平使用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在一個自然班內實施隱性分層教學,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情感焦慮”,并促進每一類學生得到最佳發展。
2 英語隱性分層教學克服分班分層教學的局限性
要開展分班分層教學,其基礎是學生人數多,可以分班分層次教學。我院兩年教學實踐表明,實施分班分層次教學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和困難。
2.1 各專業分班教學成本大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每年各個專業招收的學生人數并不多。由于教學成本控制和師資緊張,每個專業內部分班教學是不現實的。受課程進度不同影響,跨專業分班上課在高年級也是非常困難的。而不分班的隱性分層教學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困難,值得積極地嘗試。
2.2 學生無法在寬松平等的氣氛中學習
中低層班級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降低。而在高職院校中,這部分學生占大多數。我院在11高職學生進校初期依據學生考試成績和興趣愛好,把學生組成三個層次十五個班學習英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快班的學生提高英語水平效果顯著,而普通班和慢班學生英語成績提高不甚明顯,尤其大部分慢班學生加重了自卑、失落的心理感受。第二學年,我們把一個普通班全體學生重新編排至各個快班和普通班學習。結果發現,進入快班學習的學生,在教師有意識隱性分層教學方法指導下,經過半學期的適應,英語成績比之第一學年都有明顯提高。
3 隱性分層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3.1 學生分層
在隱性分層教學實踐中,我們首先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這種分層是不公開的)。新學期開始時,針對英語課程的特點,進行問卷調查,讓學生自主定層。對于不能準確定位的學生,綜合其入學情況、當前的學業水平、學習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性格特點等實際情況,通過面談,教師再次做出隱性調整。在學期期中、期末時,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成績變化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對學習成績明顯變化的學生的層級做出適當調整,對進步明顯的,提高一個層次;對后退的給以提醒,查找原因,以矯正補救,激勵前進。
3.2 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分層的目的在于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情況,設置各個層次教學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水平層次學生開展教學。層次低的學生畢業時可達到高等學校應用能力B級考試水平,優秀級目標則要求學生注重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訓練,力爭達到大學英語四級水平或六級水平,或PEST、商務英語認證考試、翻譯資格考試等水平。
3.3 教學內容分層
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分層,結合教學目標,分層選擇詞匯、語法、短文等材料作為案例,進行梯度設置,按照“了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的不同層次要求,使課堂形成幾次反復、螺旋式上升的格局。
4 隱性分層教學需要主義的問題
隱性分層教學貴在“隱”字,是教師在心中給學生分層,而學生并不知道。因此,其實施特別需要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和因材施教的點撥藝術。所以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注意到:
4.1 學生分層的合理性和動態性
合理地進行隱性分層,不但要考慮智力因素,還應該考慮非智力因素。一般來說一個小組中內向和外向的學生應該搭配,起到“互補作用”。另外,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來觀察和培養學生,對學生的層次實行動態管理,隨時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作靈活的層際間的調整,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教學的實效。
4.2 教師要具備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既要具備可操作性也要具備創新性。教師“創新性地教”才能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真實的、能引起學生共鳴和興趣的任務將影響隱性分層教學是否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多讀書,多學習,將任務型教學嵌入分層教學。
高職英語隱性分層教學的可貴之處在于它操作的隱蔽性。隱性分層教學避免了“顯性分層教學”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心理效應,保證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傷害,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更有利的條件;老師對學生因材施教,個別指導與關注,密切了師生之間的感情,有利于教學的開展;在隱性分層教學課堂上,學生的活動面寬,各層次學生都能積極、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這充分體現了教育平等原則;英語隱性分層教學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相同的“適當學習條件”和“合理的幫助”,教師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調動了各層級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面積提高了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若川. 隱性分層教學在高職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探析[J]. 黑河學刊.2010,(12).
[2]郭夢秋.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與個性需求[J]. 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04):53-56.
[3]王先榮. 大學英語隱性分層教學實驗研究[J]. 山東外語教學. 2005.1.
[4]孫東龍. 隱性分層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嘗試[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6,(12):80-82.